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中国古建筑官邸和官邸制度

中国古建筑官邸和官邸制度

来源:  浏览 3595


官邸是保留下来最多的中国古建筑之一,因为都是古代达官贵人留下的的庞大建筑群,比如王爷府、郡王府、公主府邸等。其实在古代官邸是古代官员的宿舍,有官邸制度的,跟我们现在观念的奢华的官邸是不一样的。
官邸,是在中国古代早期官府为官员提供免费宿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并作为一种福利和待遇,免费提供给官员居住。这种“宿舍”,古称为“官舍”或“吏舍”。隋唐时期的“赐第”,两宋时期的“公宇”,明清时期的“官房”,都属于这一类。
1.什么是官邸制
  什么是官邸制?其实就是一种官员住房制度,是国家为一定级别的官员提供在任职期间居住的住所,但官员本人对此住所没有产权。中国古代从何时开始实行官邸制?学术界并无确切说法,最晚在先秦时期,高级官员已有官邸。
  在汉字中,“馆”与“官”二字联系紧密。《说文解字》称,“馆,客舍也。”这种“舍”里住的“客”,都是各级大小官员,先秦时期“馆”、“官”二字通用,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何谓“邸”?南宋王应麟 《玉海》中说得很清楚,“郡国朝宿之舍,在京者谓之邸。”说白了,“邸”就是建在京城里,给官员住的房子,故又称“官邸”。
 古代公房还因居住地的不同而叫法各异,如设在皇宫内的叫“宫舍”;或因居住对象来命名,如给丞相一类高级官员住的房子叫“相舍”,相舍也是古代官邸中的高级官邸;给县级别官员住的叫“县舍”、“令舍”等。
  从《史记》所记载的来看,在战国时期,古代高官已开始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住所。《史记·范雎列传》记载,当年秦昭王便给丞相范雎配置了官邸“相舍”。
2.古代官邸的规格标准和规模
  古代早期,对官邸的规格和规模有较为严格的标准,依儒家的礼制执行。南朝刘宋崔凯所撰的《丧服节》中称,“礼,人君宫室之制为殷屋,殷屋,四夏屋也。卿大夫为夏屋,隔半以北为正室,中半以南为堂。”
  到了汉代,官邸平面布局基本上前堂后室。据《中国古代建筑史》记载,高级官邸占地面积和规模都很大,后半部也会有若干建筑,中间的称为“室”,两边的称为“房”。有的还带有后园,如汉相曹参的相舍,就有后园。
  县级官邸往往与县衙连在一起,前面是处置公务的大堂,后面分隔开,成为县令的住所。目前留下来的明清一类县级官邸,基本上都是这样。
  到了隋唐时期,官邸制又有新规,王公等大贵族和三品以上官员的宅第可以临大街,允许在坊墙上开门;可在门外设“阍人之室”,即如今的值班岗亭。白居易《伤宅》写的 “谁家起甲第,朱门大道旁”,说的就是这种高级官邸。
  隋唐时期的官邸称为“赐第”,以赏赐的形式进行分配。如三镇节度使、后起兵反唐的安禄山,其赐第就位于长安城的亲仁坊。
  与两汉时期相比,隋唐对中下级官员的住房福利相对差一些,六品以下官员,堂为三间五架;三品以上官员的官邸,可以建面阔三间、进深五架的悬山屋顶大门,更多如杜甫、白居易这类低级、普通官员,只能在长安城内自己花钱租房住。
  既然是官邸,特别是高级官员的官邸,其建筑结构和装潢还是很讲究的。如南朝梁南平元襄王萧伟的府第,据《南史·梁南平元襄王伟传》记载,便是“寒暑得宜,冬有笼炉,夏设饮扇”。
  需要说明的是,官邸里面的家具、陈设等,也都是根据入住对象的行政级别,由国家公费购置。离任或退休时,除归还房子,房内的所有家具杂物,都要依当初清单上交。

上一篇:克孜尔石窟千佛洞和壁画

下一篇:蒋介石在重庆的四大官邸

更多关于 中国古建筑官邸和官邸制度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