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牌坊位于现在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漳州牌坊以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闻名。漳州牌坊有地点、有名称的牌坊,多达四百多座,至今保留下来还有近50座,分布在漳州各区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牌坊是指位于芗城区香港路北端双门顶的“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明代石坊,以及新华东路东端岳口街的“勇壮简易”和“闽越雄声”两座清代石坊。是现存漳州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漳州石牌坊 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漳州市区这四座牌坊,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门顶的“尚书探花”和“三世宰贰”两座明代石坊,以及新华东路东端岳口街的“勇壮简易”和“闽越雄声”两座清代石坊。是现存漳州石坊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
这四座石坊,建筑形式颇有相似之处:均是石仿木结构,以青石和白石相间建造,石材颜色对比鲜明,整体和谐自然。悉为三间五楼十二柱。各楼顶上皆置鱼形脊饰,檐翼角都有潇洒自然的起翘。正匾以下均以梁枋隔层。坊上形大体硕的梁、枋、柱,以及精雕细刻的斗拱、雀替、花版、垂柱等各式部件,设置巧妙,衔接精密。坊上字刻深浅适宜刀法娴熟,保留了康熙手迹等古代书法作品。坊上遍布雕刻装饰,分别用阴刻、线刻、浮雕、镂雕、双面雕等不同手法雕刻的龙凤、花卉、飞禽、瑞兽、人物等,有写实、有夸张、有工整、有奔放,各展风采,形象生动。不仅具有南方细腻繁缛的品味,而且融进北方粗犷刚毅的气派。
书探花坊,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为南京礼部尚书、国史副总裁林士章立。林士章,字德斐,漳浦人,嘉靖探花。坊坐北向南,坊宽8米、高11米、大方柱边长米。正楼四坡顶,顶部檐下正中置镂雕一龙衔顶、双龙盘边、祥云托底的竖匾, 匾上直书“恩荣”二字。正楼匾额两面分别刻楷体巨字“尚书”、“探花”。其下以梁枋隔层,各有铭文及人物等雕刻。再下门额大梁,梁上一面刻有双龙浮雕,另一面刻有双凤浮雕。建筑与两京敭历坊相似。
勇壮简易坊,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清圣祖赐蓝理立。蓝理(1949~1720),字义甫、号义山,漳浦人,曾任天津等处总兵、福建提督、左都督,挂镇朔将军印。在清初统一台湾的行动中,他战功显著,曾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随靖海将军平澎台,在澎湖拖肠血战,救施琅出重围。清圣祖曾领蓝理解衣面亲抚其瘢,并于康熙四十二、四十一年(1703、1706年)先后御书两匾赐之。坊坐东北向西南,坊宽米、高12.5米,十二根坊柱分为四组隔成三间,每组三柱纵向排列,中间大方柱边长方米,前后小方柱边长方米。正楼四坡顶,顶部檐政正中置镂雕一龙衔顶、又龙盘边、祥云托底的竖匾,匾上直书“御书”二字。其政是两面分勒康熙所赐御书“勇壮简易”和“所向元前”正匾。正匾以下,用梁枋隔为三层:上下二层各嵌三块镂空双面雕花版;中层两边各雕一站立人物,中间阴刻楷书大字,记载蓝理历任官职及受康熙奖赏的盛况。再下是大阑额,其上刻有双龙、云纹的浮雕。正楼两侧是各为两层的边楼,各楼均设四根小柱支撑三面出檐的楼盖,柱间俱嵌有镂空双面雕花版。其中多块雕着洋人形象。建筑与闽越雄声坊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