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克孜尔石窟千佛洞和壁画

克孜尔石窟千佛洞和壁画

来源:  浏览 2578

克孜尔石窟最知名的是千佛洞,和敦煌、云冈、龙门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东南约八公里的明屋达格(维语:千佛山)的绝壁悬崖下。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 是龟兹石窟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其石窟建筑艺术、雕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在中亚和中东佛教艺术中占极其重要的地位 .   克孜尔石窟保存壁画的洞窟有 80多个,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 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 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克孜尔石窟分谷西区(第1窟~80窟、新1窟),谷内区(第81~135窟),谷东区(第136~200窟)和后山区(第201~235窟),洞窟共编2365号。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135个,留有壁画的洞窟90余个(1986年8月普查结果),现存壁画估计约4000多平方米。

克孜尔石窟类型以禅窟(毗诃罗窟)和礼拜窟(支提窟)为主。禅窟数量较多,反映了早期佛教僧坐禅建窟和活动情况。石窟形制以长方形、分前后室、有中心塔柱的窟形为主,前室为纵券顶,中间用塔柱将前后室分开,两旁开甬道。这种窟形是印度佛塔建筑与新疆砂岩质洞窟建筑的一种综合体,有人称“龟兹式”,即中心塔柱窟。此外还有的窟顶为方格式藻井、多重斗四式藻井和穹庐顶,反映了龟兹不同时期石窟建筑的独特风格和发展过程。

  中心塔柱窟的塔柱上,正面一般凿佛龛,龛内雕塑1 身佛像,也有在塔柱四面作龛塑像的(现已基本无存)。前室比较宽敞,左右墙上的壁画,多以方格为界,绘出呈各式姿态的佛说法图。与两壁相接的天界以上直到窟顶,皆用各种山石花树组成密布的菱形图案,每个菱形格中各绘一个佛本生故事画,也有在各个菱形格中各绘1身坐佛的。塔柱的佛龛以上,绘有伎乐天或供养飞天。后室低暗窄小,正面墙或凿龛塑佛涅□,或绘涅□及诸弟子菩萨举哀图。四周绘焚棺图、分舍利图等。崖顶绘伎乐和飞天。这些以涅□为中心的画面,连同左右甬道两壁的壁画(有的绘天龙八部,有的绘菩萨或供养人像等),形成隧道式的画廊,从而显示出“右绕塔作功德”的效果。禅窟一般凿建于中心塔柱窟旁,多为窟室一边开甬道结构。窟内作横券顶,主室靠外的墙上开明窗,室内一侧作矮炕,另一侧置有取暖炉。有些禅室两侧墙上还开若干小龛。这种建筑样式,至今在新疆天山以南农村中仍很流行。

   库木吐拉石窟新2窟,窟顶13菩萨壁画彩绘,大约绘制年代为南北朝的壁画

  克孜尔石窟壁画内容,早中期以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如第17窟中,每个菱形格画面,可分辨出的本生故事就有:“鸽王焚身济梵志”、“忍法龙慈心救毒龙”、“快目王施眼”、“子孝道父母”、“尸毗王割肉贸鸽”、“萨□那太子舍身饲虎”、“月光王以头施人”、“施达拿布施济众”、“须□提割肉奉崇”等约43幅。它为克孜尔石窟中佛本生故事最多的洞窟之一(见彩图克孜尔石窟第17窟壁画《本生故事》)。到了晚期,千佛、塔中焦佛内容增多。在大量佛像佛故事画中,还保存有如耕作等生产场面和新疆特有的动物形象。壁画绘制手法,采用线条和晕染结合的手法,用线条勾勒物体轮廓,具有“用笔紧劲,屈铁盘丝”的铁线描特点,用晕染表现物体的明暗,增强立体感,亦称凹凸法。壁画颜色深重,对比鲜明强烈,多以红、绿、蓝为主色,基调偏冷,壁画人物形象面相丰圆,身躯颀长,飞天躯体较呆滞,缺少轻盈的感觉。有一些造像衣纹稠叠,属于“曹衣出水”一类画法。不少壁画留有龟兹文的题记。

 

上一篇:山西太原晋祠三大知名楹联匾额

下一篇:中国古建筑官邸和官邸制度

更多关于 克孜尔石窟千佛洞和壁画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