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教寺始建于汉代,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35公里的龙尾山腰,因唐代太子李亨曾经在兴教寺避难,后来登基称帝将兴教寺改为龙隐寺。
据《平凉市志》载,龙隐寺原名兴教寺。“安史之乱”时大唐太子李亨西上平凉郡,夜宿寺中,第二年称帝于灵武,该寺便改名为龙隐寺。
龙隐寺所在的龙尾山,东西绵亘5公里,植被茂盛。在一悬崖峭壁上,有一殿宇悬空,上接蓝天,下临深渊,树遮花掩,犹如仙阁,景色十分壮观。龙尾山的山腰和山脚共有四眼泉水,冬夏长流,旱涝不减,千百年来,水位稳定不变。山上还有一“灵湫”,又名“龙泉”,泉水从一乳石缝隙间喷涌而出,遇悬崖后旋转激散,形似玉盘筛珠,古有“龙泉滴珠”之称,系平凉八景之一。
明代,平凉韩王将龙隐寺“奉为香火,置田为庙产”,明末毁于兵燹。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正月,有马氏妇至寺焚香,目睹倾颓,慨然以重修为己任,新城志笃,“苦募十方”,历经十载,重修了龙隐寺,于四十年全工告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