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棠是具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该古村落是湖南省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上甘棠以周姓族人居多。
上甘棠古村落的周氏族人自唐天宝年间为平定南方十州之动乱从山东青州迁至宁远大洞;唐宪宗年间,周氏一族再迁居永明县谢沐乡机峰山;唐太和二年(827年),迁居甘棠山。自此,周姓家族就开始定居上甘棠,世代繁衍,延续至今已有40多代了,历经1200多年。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村庄的村名始终不变,村庄的位置始终不变,居住的家族始终不变,这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
上甘棠村民为何与出生于湖南道县的周敦颐同宗同祖?据湖南道县清朝《周氏族谱》、甘棠村的《周氏族谱》所记,周氏族人自唐天宝年间为平定南方十州动乱从山东青州迁至宁远大洞。曾任唐代高州刺史的周如锡生子18人,哥哥生子6人,都以“弘”字排辈,是周氏家族中有名的“二十四弘”。周如锡的十五子周弘本的后代于唐太和二年迁居上甘棠,周如锡的长子周弘谦之后则迁道洲。因此,周敦颐、甘棠周氏都是一个祖先,同是“二十四弘”之后。“二十四弘”中有18人中过进士,他们的后裔遍布全国,据《周氏族谱》记载,一代文豪鲁迅、一代伟人周恩来均出自“二十四弘”。
从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起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止在此建谢沐县治,长达700年。谢沐县以谢沐二水汇合为谢沐河而得名。这两条水实则为雌雄二水。雄水发源于都宠岭雄川源,源于高山雨水;沐水为雌水,源于石灰岩地下水。雄雌二水汇合处,山环水抱,气场信息得天独厚,确是一方风水宝地。周氏先祖唐朝天宝年间在此定居立宅,取名甘棠,至今已达1240年。村内至今保存着200多幢明清时期的古民居,依山傍水的建筑格局,宛如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是湖南省目前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
上甘棠古村落座东朝西,后靠秀丽的屏峰山,前临清澈的谢沐河,村中名胜古迹繁多。民居大部分为晚清建筑,考究的中轴对称,大面积的青水墙面,冠以起伏变化的白色腰带,缀以门庐、漏窗,上房屋四周突起的马头墙,具有典型的湘南建筑特色。远眺龟山、昂山毓秀、古衙遗址、月波雨亭、寿萱凉亭、步瀛古桥、文昌阁、古宅民居称为甘棠八景,整个村子就是一幅青山、绿水、小桥、人家的美丽画卷。早在宋代,当地人就这样描述上甘棠的风景:“春陵周氏溪山胜,多少骚人为发扬,我道其间描不尽,一图太极是甘棠。”
上甘棠村古建筑文昌阁
在上甘棠步瀛桥旁,还有座古老的阁楼——文昌阁。这座阁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至今已几经修葺,楼阁共4层,高16米,宽10.6来,深10.2米,占地面积10.8平方米。历史上其东侧曾建有廉溪书院,现只留存几栋建筑物。文昌阁的左侧是前芳寺,右面是龙凤庵,前有戏台,后有驿道、凉亭,构成了宫殿式的建筑群。
步瀛古桥
穿过文昌阁便来到了步瀛桥。该桥位于谢沐河口下游的西南村口,为上甘棠的主要出入口。据史料记载,步瀛桥始建于宋靖康元年(1126年),由当时的周氏几位族长“唱率子侄偕族属辈,共为鸠集裒金几二十万”而修建的。历经宋绍兴五年(1135年),元至元二年(1468年)、明成化四年(1468)及清乾隆年间“重修”或“大修”。现残存长30米,宽4.5米,跨度9.5米,拱径高5米的三孔石拱桥。因年久失修,目前,拱桥上游方向被洪水冲毁,垮塌长7米、宽1.5米。步瀛桥采用半圆形薄拱,造型小巧别致,与文昌阁的庄重高耸互为衬托,构景成图,相映成趣。千百年来,步瀛桥维系着村前的古驿道,这条古驿道由青石板辅成,自古就是湘南通往桂北的交通要道。
跨过步瀛桥,漫步在古风犹存的上甘棠,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村庄。那遍布全村的青石板巷道,具有典型特色的湘南民居,令人流连忘返。
碑刻
寿萱亭
沿古驿道往南走,在离上甘棠村半里许,有座寿萱亭,亭为长方形,石木青瓦结构,宽4米,长10米。高4.7米。亭内古碑刻二方,砌在亭内两侧的墙体中。据说是村人周际隆因他的母亲受到“五品宜人”的封诰,于光绪三十三年而修建,并将佛言凿一碑上,以表达他对慈母的孝道之心。
月陂亭
上甘棠村南栅门,沿那条已有1200多年的青石板路向南,便可见到一块天然石壁上“月陂亭”三个大字。月陂亭位于村西南的谢沐河边。这里曾建亭,故称为石亭、月陂亭等。这是湘中乃至百越通向两广的古驿道口,古人在沿河的石壁上凿开一条小径,形成了天然石亭。这也是一个下马亭,据说从前到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皆因上甘棠以前是县城、出过诸多大人物,故能享此官府律例。
“月陂亭”石壁上现存碑刻有26方,记述村中大事,功德名言,绵延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被认为是国内罕见的千年石刻家谱。石刻中有规劝村人要孝敬和睦的碑文,有道学“吟风弄月”典故最早的诗文,铭记周敦颐教诲后世的道学风流。其中最遒劲壮观的是平均高达1.8米、宽1.3米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是湖南省发现的最早的南宋爱国将领文天祥的手迹。
据史料记载,时上甘棠村周德源在文天祥属下任太守,相处甚笃,“忠孝廉节”四字为文山公亲笔赠与。周德源如视珍宝,带回故里,后人传为座佑铭。乾隆二十八年(1736年),永明(今江永)县正堂黄平、王伟士十分崇敬文山公,令临其手书于石壁上,以传后世。这四字每字宽1米,高1.5米,字迹苍劲有力,镌凿工艺甚佳。可以说月陂亭摩崖石刻是上甘棠村周氏家庭在石壁上留下的一部石刻家谱。省文物局有关专家说:“这样一处由一个家庭,在近千年的历史中,陆续镌刻的专门反映该家族历史的发展过程的摩崖石刻,在湖南省还是第一次发现。”
昂山
仰观峻秀映都宠,巍峨壮丽领群山。枞榕四时招鹦鹤,竹篁三径引凤凰。
南宋宝佑年间,上甘棠村出了一个太守,生了一个儿子。老大出生时,他说“我儿子长大了要升官”,便取名“子升”;老二出世时。他说:“我儿子长大了要荣昌”,便取名“子昌”;老三出世时,他说“我儿子长大了要富贵轩昂”,便取名“子昂”。子昂号昂山,从小对山水字画情有独钟,长大后,他见南山村景与众不同,峭壁悬崖上,苍松古榕郁郁葱葱,心神仰慕之致,遂在陡峭之处将其号“昂山”刻上,以让后人保护林木,庇护村荫。“昂山”因此得名。这两个字,每字宽1.5米,高2.5米,笔划刚健、字体浑厚,让人有壮志凌云之感。
龟山
谢沐河边,南山脚下,是一方风水宝地,它引来了神龟和仙人李铁拐。
这只神龟,很早以前生活在江淮一带。它的背脊是圆的,肚皮是方的,隐藏着“天圆地方”的奥秘。传说它是四千年前与舜帝重华是故交。舜帝南巡时,龟留在北方,帮助大禹治水,不能随舜帝南巡。由于龟治水立了大功,玉帝赐给它一万年的寿命。至此,龟成为勇敢和长寿的象征。后来神龟闻讯舜帝崩于苍梧之野,悲痛大哭得死去活来。随后,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又南下沿湘江而上寻夫。神龟也就急忙只身南下到达苍梧之野,找了很久,谁也没有找着。它见此地风水颇佳,便选择了这块雌雄二水合流的南山脚下憩息。这只神龟在这里只打了一个盹,就是800年。不一日,神仙李铁拐来到这里,见神龟还在睡觉,便用手杖敲醒它,它就向前爬了几步不走了,这就是“龟山”。这只神龟成了古谢沐县和后来甘棠人的保护神。这里不少关于神龟的传说和祭祀龟的古建筑。
谢沐河
父河母河交汇而成,谱写出了双胞胎出生率的奇迹。
谢沐河水像一首古朴而浪漫的歌绕村而过,它是由谢水和沐水两条河流交汇而成。谢水被称为雄水,也是父亲河,沐水也称母水,是母亲河。两河的交汇产生了双胞胎出生率高的奇迹。据统计,上甘棠村的双胞胎出生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0倍,因此被众多专家称为“双仔第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