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镇名村 > 塱头古村落

塱头古村落

来源:  浏览 1553

塱(lǎng)头古村南面原是大片湖泽,而村就立于湖边的小岗上,水塘边长满了朗草,因而得名“塱头村”。村前地坪宽阔,地坪上有3口古井及3口半月形水塘,面积约3.5万平方米。塘基种满荔枝树、龙眼树和榕树,与村头、村尾、村后数棵参天古榕和木棉树环抱村子。其中村东的一棵木棉树与村后的一棵榕树均为该村十一世祖乐轩公手植,有近600年的历史。村前农田广袤,鲤鱼涌西通“深潭”,东接巴江河,形成清幽、自然、和谐的环境。
塱(lǎng)头古村落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塱头古村立村于元朝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距今已有642年的历史。 塱头村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
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村内还有20多条古巷,以及历史悠久的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它以古建筑品种多、保存建筑规模大以及文化内涵丰富而著称,是迄今为止,广东保存规模最大的古村落之一,2008年塱头古村成为广东省首批认定的27个古村落之一, 2010年被评为广州十大特色街道(村落)。塱头村现保存了很多明清时代具有岭南建筑风格的古屋,尤以镬耳屋为代表,雅致且大方。古树环村,塘水相拥,不仅环境优美,古屋保存完整,气势宏伟。历史上,塱头村有云南左参政黄皞等12人考取进士、10人考取举人、8人考取庠生、15人考取秀才。村面还立有四对旗杆夹,其中塱东、塱中社的分别为清咸丰乙卯(1855年)科乡试中式第十六名举人黄湛莹、清同治三年(1864年)补行己未恩科考选第一名恩贡生黄璇章、清道光乙酉(1825年)科明经进士黄玉章所立;塱西社的分别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辛亥恩科乡试第五名副榜黄湛莹、清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奉恩诏考进第一名贡生黄庭槐所立。

塱头古村落中古建筑群气势宏伟,是花都区西隅突出的古村落。塱头村的建筑坐北朝南,布局比较规整,村面建筑保存较好,排列整齐,规模宏大,建筑占地6万多平方米。现保存完整的明清年代青砖建筑有近200座,其中祠堂、书室、书院共有近30座,炮楼、门楼共3座,其余多为民宅。今民宅大多仍有人居住。村面建筑以宗祠及书室为主,大多数建于清代,部分建于明代,一般为三间三进或三间两进,人字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博古脊或龙船脊,石雕、砖雕、木雕及灰塑工艺较好,其中以友兰公祠和谷诒书室为最。单体建筑以宽1.1米 ~ 3.3米的巷道相隔, 现存古巷20多条。巷门楼石额上阳刻巷名,塱西社有永福里、益善里、仁寿里、泰宁里、福贤里、西华里、琢玉里等;塱中社有参槐里、兴仁里、安居里、近光里等;塱东社有善庆里、新园里、敦仁里、业堂里、光迪里、三园里、积墨楼巷等。塱头村东还有升平人瑞牌坊和青云桥。
村中祠堂主要有黄氏祖祠、渔隐公祠等,大多建于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和同治年间,最早的建于明朝。祠堂中还有许多造型逼真、线条优美的石雕、木雕、砖雕及灰塑,祠内墙上绘有以古代生活内容为主题的壁画。塱头村的村民们现在已经迁往新村,这些祠堂多被当作柴房,高高的功名台上晒着萝卜干,只有逢年过节,这些古建筑才会重新焕发出活力。
祠堂当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友兰公祠,因祠中建有一座十分罕见的接旨亭。在友兰公祠的门匾上方,有一幅壁画,画中有四棵白菜。别小看了这四棵白菜,其中的立意却非常深刻:先祖们认为即使粗茶淡饭也要供孩子读书。果然,这家人“七子五登科,父子两乡贤”,为此皇帝恩赐两道楹联,带动全村好学成风。
村头两件宝

塱头村的村东头还有两件宝贝,那就是青云桥和红棉树,青云桥建于1507年,桥洞宽4米,深11米,以前这里水清如许,村里人经常在桥下划船、游泳,黄显标老人还记得小时候红线女也在塱头村唱过粤剧。以前花都有首民谣,提到“塱头桥、茶塘庙”,其中的“塱头桥”指的就是塱头村的青云桥。
离青云桥不远,有一棵高大的木棉树,距今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是广州最古老的木棉树,某种意义上,这棵木棉树已经成了塱头村的象征。
贞节牌坊 百岁流芳

塱头村总算亲眼见到了一座。这座贞节牌坊高约3米,花岗石结构,正面门额阴刻有“升平人瑞”四个字,意为“太平盛世人寿极高”,横额上款刻字“乾隆壬子年(1792)季冬吉日”,下款刻“一百零三岁黄卓篪建坊”,石额顶上还有阴刻“圣旨”,背面阳刻“百岁流芳”四字。据村民介绍,这座牌坊是为塱头村十一世祖(塱头第五代)黄宗善的儿媳崔氏夫人所立。她的丈夫在30岁时染病身亡,当时崔氏夫人才24岁,她活到103岁去世,79年间始终未再嫁,乾隆皇帝下旨立碑纪念。

上一篇:苍坡古村落

下一篇:明月湾古村落

更多关于 塱头古村落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