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造字圣人"——南乐仓颉陵遗址

"造字圣人"——南乐仓颉陵遗址

来源:  浏览 2760

仓颉陵遗址位于南乐县梁村乡吴村。遗址上建有庙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启七年(1627年)的碑文记述,对仓颉的供奉“历汉唐以来没有间断过”,可见汉唐以来这里已有陵庙建筑。明清两代,陵庙得到大规模整修兴建,现仅存明天启年间方碑两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历圣之宗”分别为明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题。享殿前檐石柱两根,上雕二龙戏珠和鱼龙变化图案,正面镌刻楹联:“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仓颉陵遗址上建有仓颉陵墓和仓颉庙,还有藏甲楼、故宅井及部分石刻、碑刻。目前主要修复的建筑有万古一人殿、仰圣门、碑亭、朝天门、六书殿、字圣坊、造书台、碑林。
南乐仓颉陵
  仓颉陵建筑在一处古文化遗址之上,这一遗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阳台地上,面积约4000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地下有汉代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层,充分表明,在上古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的一个聚居地。
仓颉,史皇氏,今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西十八公里吴村人。《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被尊为“造字圣人”。史学家徐旭认为,文字的出现,应与仓颉有关。那时制定历法需要文字记载,制定神谕也需要行文,因此,仓颉应是颛顼部族人。他“生于斯,葬于斯”,故造书台附近有仓颉陵墓。
仓颉陵是中华文字始祖——仓颉的陵墓,是华夏子孙敬仰的造字圣人仓颉的陵地。虽然是后人构筑的纪念物和纪念地,但始建年代不详,据库存内碑刻记载,“历汉唐以来,未尝稍替”。汉朝以来,这里是历代贤哲文人朝拜的胜地,受百王景仰、万圣崇尊,被北宋名臣寇准称为“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仓颉创造了中华汉字,

被尊为“三教之祖”、“万圣之宗”。仓颉陵高大雄伟建造科学,陵周是仰韶、龙山乃止商周的古文化遗址,是中华五千年之根基。建国后保存的库存系明清两代重建,占地七十多亩,座殿内有寇准题的“盘古斯文地,开夭圣人家”楹联。还有明代名人篆额题联和仓颉夫妇的石雕像。庙内碑刻林立、松柏苍翠杨柳依依、楼台亭阁、鳞次栉比,整个建筑群雄伟壮观,可惜在文革中被破坏殆尽,幸存石刻近三十件为复原时的依据。

仰止门前是崇祯四年八月的一对石雕,技艺超群,十分精美,堪称明雕佳品。柱上有一副对联:上联为“百王景仰治代结绳扶宇宙”,下联为“万圣崇尊文成书契整乾坤”。上下联均为阳刻,字体秀美。

仓颉陵南面偏西处是文庙唯一遗留物:两块大方碑,高大挺拔,皆为明朝天启年间立石,,东侧方碑刻“三教之祖”,西侧刻“万圣之宗”。八个字皆近二尺见方。方碑是奉了圣旨而立的。当时朝廷有吏、户、礼、兵、刑、工六大部,三部尚书参与了立方碑,即吏都尚书崔景荣,工部尚书李从心和刑部尚书李养正。参加立碑的还有内阁大学士(宰相)魏广微,监察御史梁天奇以及大名府知府并府属各县县令等百余名官员,举动可谓大矣。立碑的主持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叶青天”叶廷秀,更增加了游人对方碑的肃然起敬和对仓庙的崇敬之情。

                                                    南乐仓颉陵遗址

上一篇:徽杭古道

下一篇:习家池中国郊野园林古建筑第一家

更多关于 "造字圣人"——南乐仓颉陵遗址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