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北京东城赵堂子胡同

北京东城赵堂子胡同

来源:  浏览 2477

北京赵堂子胡同呈东西走向,东端曲折,赵堂子胡同,清朝属镶白旗,以朝阳门南小街为界,以西称东堂子胡同,以东称赵堂子胡同。“堂子”一说即妓院,为江南方言。此胡同东端同其它四条胡同相交,即西南阳照胡同,正东后赵家楼胡同,正南宝珠子胡同,正北宝盖胡同。五条胡同相交,形成一个少见的胡同枢纽,人称“五路通祥”。

朱启钤曾居胡同三号。朱启钤为光绪时举人,是位集官僚、财阀、学长三者兼一的人物。他有钱,又会经营。袁世凯称帝时,他在政治上错走一步;拥护袁世凯,与赵秉钧、陈宦、梁士诒并列为“四凶”。袁世凯死后,受到通缉,多亏他的义父徐世昌等人照顾,再加上家中有钱、军阀爱钱,方才无事。后奉令特赦。他对中国古建深有研究。北伐成功,政府南迁,原北洋大僚,有的到秦淮河畔,成了新贵;多数息影京津,过寓公生活。而朱启钤则努力从事与民族有益的事业。他曾全力经营中山公园的修建,来今雨轩、水榭、唐花坞等都是他亲手设计修建的。朱启钤购下这所住宅时;当时为一座未完成的建筑。于是,他自己重新设计督造。住宅彩画及建筑工艺完全按照《营造法式》进行,为朱启钤毕生心血的结晶。朱启钤曾组织“中国营造学社”,社址先在天安门内的旧朝房,后经费困难,难以为继,他就把牌子挂在自己家门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强买此宅。抗战胜利后又发还朱家。当时,国民党的接收大员认定此宅地下埋有宝藏,在还朱家之前,将所有的地板撬开翻过一遍,朱家在接过来时满目疮痍。经重修后,方能住人。现为外交部宿舍。1984年定为北京市东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城区赵堂子胡同3号是朱启钤的故宅。位于赵堂子胡同3号,东邻宝盖胡同,西近朝阳门南小街,北靠盛芳胡同。此宅是朱启钤在二十世纪30年代购置的,当时还是一座未完成的建筑,后由他亲自设计督造,建成为一处大型宅院。北京沦陷时期,被日本人强行购买,抗战胜利后又发还朱家。新中国成立后,朱启钤将此宅献给国家,全家迁入东四八条111号。1986年1月21日,赵堂子胡同3号被公布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某单位宿舍。此宅院占地约3000平方米,布局独具特色。它以一条贯穿南北的走廊为中轴线,将整个宅院分成东西两部分,且将两部分的八个院落有机地组合为一个颇具气魄的宅第。现存建筑形制为,南端中部辟有金柱大门一间,硬山灰筒瓦过垄脊屋面;院内原由一条贯穿南北的走廊分成东西两部分。西路大门西侧有倒座房五间,一进院一殿一卷式垂花门;二、四进院均为北房三间前出廊,三进院北房三间,前后廊各带西耳房二间,西厢房三间,前出廊,皆为硬山顶灰筒瓦过垄脊屋面。
东路一进院北房三间,前出廊,勾连搭一殿一卷式屋面,西耳房两间,进深五檩,歇山顶;二进院亦为北房三间带西耳房两间,前出廊,有东厢房三间;三进院有北房五间,东厢房三间。四进院已改建。以上主要建筑均为硬山顶灰筒瓦过垄脊屋面。
  
 朱启钤先生曾为北洋政府政要,对近代北京城的改造建设做出过贡献,后来致力于中国建筑的考据学研究,自费成立了专门研究古建筑的机构中国营造学社。赵堂子胡同3号四合院建好后,前半部为中国营造学社办公,后半部为朱启钤先生眷属居住。据朱先生之子朱海北回忆,院内建筑的做法及彩绘,完全按照《营造法式》进行,所用木工、彩画工都是为故宫施工的老工匠.

上一篇:伯都古城是辽代宁江州之旧址

下一篇:阳照胡同

更多关于 北京东城赵堂子胡同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