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竹楼是少数民族傣族主要的建筑类型,是一种干栏式建筑,主要用竹子建造,因而称为“竹楼”。傣族竹楼上层是人们居住的空间,可分为前廊、堂屋、卧室和晒台四部分。,距今已有1万多年的历史了。
傣族竹楼建筑极为便易,整个建筑结构都由竹子捆绑而成,墙壁也是竹篾(薄的竹片)做的,而屋顶则用竹篾夹住稻草覆盖,因此竹楼整体重量很轻。傣族竹楼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因为傣族处在亚热带,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所以傣族竹楼非常容易腐烂,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
傣家竹楼为杆栏式的建筑,造型美观,外形像个架在高柱上的大帐篷。竹楼是用各种竹料(或木料)穿斗在一起,互相牵扯,极为牢固。楼房四周用木板或竹篱围住,堂内用木板隔成两半,内为卧室,外为客厅。楼房下层无墙,用以堆放杂物或饲养禽兽。
竹楼具有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特点。楼室高出地面若干米,潮气不易上升到室内,水也淹不到楼室上。竹楼为四方形,楼内四面通风,夏天凉爽,冬天暖和。傣家人喜欢在竹楼周围载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等,使村寨充满诗情画意。这种小楼没有庭院,占地少,使用面积却很大。加上就地取材成本低,而且建筑本身透水性好,符合当地的气候和地形。所以,这种距今1万多年的古老的住宅形式一直保留到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