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寺塔简介五花寺塔位于宜阳县三乡村北、连昌河西岸,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五花寺塔建筑手法别致,外形雄伟秀丽。该塔1986年11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宋代建筑艺术的宝贵资料。
1 装饰风格罕见修造年代成谜
五花寺塔位于宜阳县三乡村北、连昌河西岸的连昌宫遗址上。
该塔为砖石混砌结构的密檐式塔。其平面为八角,塔身九级,法轮宝相已毁,残高37.2米,塔底外部周长32米,内有塔心室,室内原有通道通至塔顶。
该塔塔基高1.5米,用条石铺砌;塔体上部用砖砌,一、二层设有仿木斗拱,三层以上由叠涩砖檐组成;塔的每层斜角处向外伸出一根木头,原来挂有铃铛,风起之时,铃铛清脆作响,传声悠远,可惜现在木头已朽,铃铛也已不存在。
该塔的一、二、三、四、六层,正南均设有塔门。二层正南面的塔门为真门,其余各门均为装饰的假门,门两侧装饰有砖刻浮雕的力士或菩萨像,其面部庄严威武,衣饰线条流畅,这种装饰在一般佛塔上比较少见。该塔在建筑、绘画、雕塑方面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五花寺塔的建造年代是个谜。据三乡村村民介绍,当初的五花寺规模比较大,寺院山门和少林寺的山门造型一样。后来,五花寺被拆毁,只留一塔。《宜阳县志》中记载:该塔实际修造年代不详,旧志记载其为“唐塔”,但后经有关人员鉴定为宋代遗存。
2 巍然矗立千载四围已成旷野
宜阳有句俗语:“三乡有一塔,离天丈七八。”五花寺塔屹立在连昌河畔,雅致古朴,威武挺拔,势遏行云,巍然壮观。
三乡驿是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交通要道上一个重要驿站,至今还保留着当初的马道遗址。五花寺塔北面紧邻的连昌河是洛河的一条支流,盛唐时,它连接着东京和西京的要道南崤道。历朝历代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常常到三乡驿游玩,留下许多诗文。
北宋后期,金、元相继南侵,河洛大地惨遭蹂躏,昔日胜迹纷纷化为废墟,只剩五花寺塔孤立于旷野。诗人张绶循迹至此,面对连昌宫的废墟,将无尽感慨化作一首《宿三乡驿》诗:“三乡废寺今何在,暂解征鞍已日西。弄玉有灵应怪我,等闲寻遍壁间题。”
3 三乡人杰地灵名驿多留诗篇
三乡是唐朝诗人李贺的故乡,他在这里写下了不少呕心沥血之作,其中就有描写连昌宫的诗篇。
连昌宫是唐代皇家最大的行宫之一,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都曾到此游玩。这里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中国音乐舞蹈史上的璀璨明珠。据说,此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域乐曲《婆罗门曲》改编的。还有一种说法则折中了前两种说法,认为此曲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望见女几山(今宜阳花果山)后悠然神往,回宫后凭想象而作,后半部分则是他改编《婆罗门曲》而成。
三乡驿上不仅回荡着唐玄宗的丝竹之音,还留下了文人骚客的无数感慨。在众多题咏三乡驿的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当数一位女诗人的《题三乡诗》:“昔随良人西入关,良人身殁妾空还。谢荆卫女不相待,为雨为云归次山。”我们从诗小序可以推断出,诗人原是一名歌伎,从良后随夫由江南到长安,夫妻恩爱时间不长丈夫就死了。她返乡时再次路过三乡驿,想起当初夫妻双双从此经过的幸福时光,不由感慨万千,留诗恸哭离去。
五花寺塔
来源: 浏览 2405 次
上一篇:广东岭南宋代木结构古建筑梅庵
下一篇:千年古刹风穴寺
更多关于 五花寺塔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门寺
- 中国古建筑小木作的代表:公..
- 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
- 慈寿寺万历玲珑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规模最大..
- 沈阳故宫古建筑
- 玉蟾宫
- 灵寿傅氏透雕古牌楼
- 沈阳故宫
- 樊川兴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楼
- 颐和园琉璃牌楼
- 国子监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乐宫
- 山西晋中市介休源神庙
- 隆兴寺
- 摩诃庵
- 清化寺
- 先农坛(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区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墙子路..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佛教古建..
- 广东潮州古建筑己略黄公祠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阴文庙
- 明清时期古建筑木石结构牌坊..
- 张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时期
- 地跨豫陕鄂的古镇荆紫关镇
- 悬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珑宝塔慈寿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称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国石牌坊之乡
- 承德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