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寺庙祠堂 > 北京宝禅寺

北京宝禅寺

来源:  浏览 2496

北京宝禅寺位于西四北八条胡同37号四合院,元代为普庆寺,明、清为长寿庵,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禅寺迁此,因明永乐年间(1403—1424)所封武安侯郑亨府第在此而得名武安侯胡同,清代改称五王侯胡同,1911年又改称为武王侯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是西四北西侧由南往北的第八条胡同,故改名为西四北八条。明、清时期,现胡同中的37号院为长寿庵,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宝禅寺迁此,当时为武王侯胡同18号院。在西四北八条胡同中的现51—53号院(原武王侯胡同24号)还有始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的庆宁寺,现仅存遗址。长寿庵的始建年代不详,明代和清代都有大规模的重修,建筑坐北朝南,有山门、前殿、中殿、后殿、僧房等40多间。1907年重修长寿庵时,将当年位于宝产胡同的宝禅寺迁到此处,并将长寿庵改名为宝禅寺。据《北京寺庙历史资料》1936年寺庙总登记材料记载:“宝禅寺为僧庙,其建立年代无从考查,经本寺前住持宫安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置买,属私建。

北京宝禅寺附属塔院坟地七十八亩,坐落平西韩家川村,佛殿及群房共五十三间……另有石碑两座,大小槐树两棵,铁树四棵,松树两棵。”据《北京市志稿——宗教志》记载:“宝禅寺在武王侯胡同。寺为元普庆寺旧址,至大元年(1308)立,为裕圣太后报德作也,又为安御容之所。明成化六年(1470),内官麻俊即寺基复建,赐额‘宝禅’。清康熙、乾隆年间重加修葺。寺内有明尚书万安、学士彭华、尚书甘为霖三碑。又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乾隆年间大学士傅恒先后修葺,立碣以记其事。”宝禅寺现在为民宅所占,但仍基本保持原有建筑面貌。走访宝禅寺现址,据现居住于内的居民介绍,五十年代时,宝禅寺内还有僧人居住,至文化大革命时被赶出此地。在1958年时,寺内也有佛像等物,但因居民迁入,故将佛像请出,从此成为民宅。

上一篇:什刹海九庵一寺之天寿庵

下一篇:北京永泰寺

更多关于 北京宝禅寺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