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桃宫是北京的道教圣地,蟠桃宫,全名叫护国太平蟠桃宫,是祀西王母的道场。蟠桃宫早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年间,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庙会,称“蟠桃盛会”。至今保存的文物有“蟠桃盛会”琉璃砖和乾隆年间《太平宫碑记》石碑一座。
蟠桃宫位于北京市崇文门东大街东口,在护城河南岸,座南朝北,是个倒座庙。是北京有名的道观之一。明代始建,清康熙元年(1662)重建后殿。”。蟠桃宫庙宇仅有两层大殿,最前有山门3间,门前有旗杆和石狮各一对,门额为“护国太平蟠桃宫”石匾。山门后有钟、鼓楼,前殿为灵官殿,后殿为斗姆殿,供奉西王母像。
蟠桃宫原来在东便门之内,护城河南河沿。面向正北,山门三间,前有石狮和旗杆各一对。山门券洞上的石匾额书“护国太平蟠桃宫”,左、右墙壁上嵌有“蟠桃盛会”四个绿边琉璃大字。正门两侧还各有旁门一座。蟠桃宫庙宇并不甚大,连山门在内共有三层大殿,进山门即为灵官殿,殿后两侧有钟、鼓楼,正殿为王母殿,四壁墙上有一座鳖山,上面塑着从四面八方来给王母娘娘祝寿的群仙。西王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在《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等古籍中都有关于西王母传说的记载。蟠桃宫王母殿里的泥塑规模宏伟,人物众多,塑工精细考究,是该庙中泥塑艺术精品。王母殿之后有吕祖祠,供奉道教之祖吕洞宾的塑像。在各层主殿的两旁都有东、西配殿,分别供奉赵公财神、三官等列仙,各有特色,栩栩如生。可惜的是蟠桃宫1987年被拆除了,只有一座石碑遗址了。
蟠桃宫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寿日,是开蟠桃会的日子。曾有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的盛况:“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匠地飏。”
农历三月三,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传说西王母原是中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相传农历“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寿日,是开蟠桃会的日子。尽管位于东便门的蟠桃宫早已消失,但在很多50多岁的老北京人记忆里,蟠桃宫庙会规模盛大。旧时北京求子“拴娃娃”者众多,人们手腕缠红绳,到蟠桃宫东配殿,献上香资后拴住一个殿前摆放的泥娃娃带回家,与子结缘,以求来年添子女。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