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历史悠久,经历唐宋元明清,风景秀丽,山水林泉俱佳,有风景名胜景点200多处,有古街、古园、古寺、古泉、古书院、古诗社、古祠堂等多种传统文化,其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3个44处。
惠山古镇自古以江南第一山,锡山晴云、胜地名泉而闻名于世,风景资源独特灿烂。历代文人雅士来惠山品泉凭吊,寻古探幽;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七巡惠山,留下了无数瑰丽诗篇和轶事佳话。苏轼“独携天下小团月,来试天下第二泉”,乾隆“惟惠山幽雅闲静”
惠山古镇著名的景点有良渚锡山先民遗址、战国时春申君饮马处、南北朝时期惠山寺庙园林、唐代天下第二泉、宋代金莲桥、明代古园寄畅园、愚公谷,明代二泉书院和碧山吟社,还有自唐以来至民国的108个祠堂及园林,二泉映月与阿炳墓园。有最佳植物专类园——中国杜鹃园。春有杜鹃秋有菊,四季花开芬芳。惠山老街彰显江南山麓水乡古镇韵味,人杰地灵,人们在此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惠山泥人,惠山庙会,体现无锡乡风民俗。
惠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无锡惠山有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唐宋元明清,自古说到今。除此之外,民俗乡风反映出吴地灿烂绚丽的文化艺术,现有三项国家级、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锡地区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现介绍如下:
一、惠山古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传统美术・泥塑(惠山泥人)
无锡彩塑(惠山泥人)是国家文物局于2006年5月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物遗产,发源于无锡惠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是无锡著名的民间泥塑和土特产,是无锡人民高度智慧和卓越创作才能的结晶,体现了惠山人多姿多彩的精神风貌,是城市的亮丽文化名片。
明末著名散文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述:“无锡去县北五里为铭山,近桥,店在左岸,店精雅,卖泉酒……盆碗、泥人等货”。时为明代崇桢年间,这是迄今为止有关惠山泥人最早的文献记载。惠山泥人发源于惠山祠堂之中,兴盛于明清至近现代。惠山泥人在这地域风俗中产生,最初由乡民作为农闲时的副业,逐渐发展为作坊式生产。清代中叶,在惠山五里长街、上下河塘,祠堂林立,几乎每一家祠堂门前都有一家泥人店,形成繁盛的泥人街。《清稗类钞·工艺录》载:乾隆南巡至惠山,艺人王春林进献数盘泥孩儿,皇帝颇为赞赏。到了光绪时这些泥孩儿尚存颐和园佛香阁,“庚子之乱,为西人携去矣”。二十世纪初,惠山古镇有百余家泥人店,四五十家泥人作坊。建国后先后成立了“无锡市惠山泥人厂”和“无锡市泥人研究所”。
惠山泥人有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又称“耍货”,类似于儿童玩具,用模具压制,以喜庆吉祥为题材,造型简洁,大胆夸张,圆浑拙朴,代表作品有《大阿福》、《寿星》、《蚕猫》、《和合》、《泥春牛》等。细货,完全靠手捏,又称手捏泥人,以戏曲题材为主,故又称手捏戏文,用惠山脚下水稻田三尺深处的黑泥制作,是名副其实的惠山泥人。创作工艺复杂,有搓、揉、挑、捏、印、拍、剪、色、压、贴、镶、划、扳、插、推、揩、糊、装等“手捏十八法”,能将戏曲人物和情节最生动传神的瞬间动态凝固定格,主题鲜明突出,使人一看就知道该戏曲的全貌。代表作品有《蟠桃大会》、《凤仪亭》、《霸王别姬》、《盗仙草》、《貂蝉拜月》等。惠山泥人讲究彩绘,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色彩强烈显眼,富丽明快。
惠山泥人以独特的艺术造型,丰富的题材,鲜明的民族民间色彩和浓郁的江南乡土风俗气息,称誉海内外。名艺人辈出,传世精品已成为文物入藏博物馆。
2、传统美术・无锡留青竹刻
无锡竹刻,江南竹文化的精华。竹,自宋代以来深受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与梅、兰、菊并称“四君子”,是君子人格的文化象征。竹刻艺术由实用竹制品脱胎而来,以文人雅士、书画艺术家为主要受众,凡若镇纸、臂搁、扇骨、挂屏、台屏、笔筒、香筒、抱对等等,以清淡雅致、天然本色渲染文化氛围,寄寓超逸高迈的传统文化情操。
明代张希黄留青浅刻山水笔筒,是迄今传世最早的无锡名家竹刻。1914年无锡竹刻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二等奖、带板竹刻获三等奖。1920年,竹刻名家薛佛影创作了传世名作《竹简象牙镌刻画》。
无锡竹刻艺坊“双契轩”名扬江、浙、沪。创办人张瑞芝早年学艺于沪上,师从周之礼,随后在上海开办“慨吾庐”印社,为名门宅园雕刻碑石书帖、板对匾额,颇具声誉,与吴昌硕、张大千等书画名家过从甚密,授艺予内弟支慈庵和长女张契之。“一·二八”事变后,举家回到故乡无锡,在复兴路开办“双契轩”艺坊,由国民党元老无锡人吴稚晖题写篆书坊额。不久,支慈庵返居上海,以竹刻为业。《中国美术全集·竹刻总论》:“十九世纪中叶,竹刻艺术实每况愈下,直至本世纪初金西崖、支慈庵先生出,竹刻始又有新的发展。”
张契之与父、舅齐名,业界称之为“两把半刀”,王世襄《竹刻艺术》称她为“近代少有的女竹刻家”。她10岁随父学艺,14岁已能独立创作,青年时期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竹刻作品参加上海女子书画展和南京的书画展。她曾随父拜访张大千、经亨颐、吴湖帆、江寒汀等名家,请他们在竹上挥毫留下书画墨宝,然后再雕刻,技艺渐入佳境。
清末民初,书画界钟情金石碑版。张瑞芝、张契之父女以金石文字、泉币瓦当、铜镜鼎彝为题材,刻制扇骨、臂搁等,将金石的残缺锈蚀之状表现得惟妙惟肖,苍劲古朴,深受藏家喜爱。1950年后,张契之潜心研究明清以来嘉定、金陵两大竹刻流派,将留青浅刻与浮雕、透雕、圆雕等竹刻技艺融会一手,创作了《梅竹》扇骨、《雨后春笋》挂屏、《太湖鱼米乡》插屏等精品。1972年,张契之的《梅兰竹菊》书镇和胡瑞康的《青蛙》圆雕竹刻等作品,被选送到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无锡竹刻以刀代笔,似在绢帛宣纸上挥毫,纵横自如,是竹上的书法、绘画和雕塑,融书画、诗文、印章为一体,风雅绝俗,充溢着中国传统艺术所追求的书卷气和金石味,诗意盎然。
2008年6月,无锡留青竹刻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3、传统美术・无锡精微绣
无锡刺绣,简称“锡绣”。吴地无锡丝织品早在春秋时期就称誉中原,季札出使中原,赠给郑国子产的礼品便是丝织缟带。汉代刘向《说苑》载,吴王阖閭时官宦已穿绣衣。明代无锡有绣娘俞氏。《无锡金匮县志》:“堆纱刺绣,前明尤仲骥妻俞氏所造。早寡保孤,业此自给,巧夺天工,曾以充贡。今邑中或仿其法。”
作为“女红”,千百年来均为实用品刺绣,以折枝花果、吉祥图案为主要题材,有戳纱绣(回文彩锦绣)、挑花绣、堆纱绣、列针绣等剌绣针法。剌绣家丁佩于清道光元年刊行我国第一部剌绣专著《绣谱》,书中写道:“昔年春日,舟过梁溪,斜照满山,风光成彩。”回家后立即用“退红绒参以牙色,绣成遥山一桁”,只见“山椒新绿成林,溪中碧水鳞次”,“顿觉耳目一新”,不禁自叹“此画家所未到也”。由此诞生“观赏绣”:一种格调高雅,充满艺术意趣的“闺阁中之翰墨”,世称“闺阁绣”。锡山绣工会将“闺阁绣”推向社会和商品市场,使锡绣名闻天下。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春,李佩黻、李韵和妯娌创办“锡山绣工传习会”,于北门泰定桥王敬修堂宅内和南门三下塘华氏延绿阁开设两处传习所,至翌年共有102位少女入会学习剌绣。其中有慕名而来的日本女士金原村子、美国女士孙宗彭。李氏妯娌的丈夫华文川、华文汇兄弟,均善书画,主张以画入绣,“通画理而剌绣之技乃工”,据此自编讲义《剌绣篇》和《修身篇》,创 “填色稀铺法”、“轮廓切马鬃法”,使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大面积烘染和远景在绣品上再现。1908年,清农工商部以“精制绣品、新法改良”,授予李佩黻特设一等奖牌。其时,无锡竞志、振秀、鹅湖等多所女校也开设剌绣科。1908年以后,锡绣作品先后获天津实业劝工场银牌奖、比利时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一等金牌奖,意大利都阆万国博览会金牌奖。1910年,清农工商部在南京举行“第一次南洋劝业会”,“锡山绣工会” 20人获团体金牌奖、荡口华璂获个人金牌奖,还获78个银牌奖,奖牌数居全国之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无锡全邑得奖五十种,得奖之多几与省会相抗衡”。锡绣全盛期由此形成,“锡绣盛称于世,不惟国人知之,薄海内外靡不知之”。
锡绣代表人物华璂出身于荡口华氏世家,有深厚的书画家学渊源,她的风景绣以西洋绘画为稿本,大胆突破传统针法,运用独特的列针法、琐和针法,绣线用多色绞合,不拘泥于密针细线,通过数百种色线呈现明暗层次和天地万物中的自然光彩。她的针法是为苏绣“乱针绣”之先导。她编著的《剌绣术》于193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0年间共发行4版,其艺术理论与李佩黻“绣工会”所编讲义《剌绣篇》一脉相承,强调“新绣法通于画理”,而又有发展,提出“其要在合光线”,准确把握透视。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锡绣自觉地获得了创新发展。
1959年,无锡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锡绣研究组系统整理了锡绣的百余种传统针法,并于1981年创制“精微绣”,迎来了锡绣艺术史上的第二个鼎盛期。代表作品《丝绸之路》,尺绢画幅,绣有24人、21匹骆驼、4匹马、5头小毛驴、3条猎犬及种种器物,寸马豆人,毫发毕现,其精微处已无画稿,是艺人心手合一的绝技,叹为观止。
精微绣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卷幅微小、构思巧妙、绣技精湛。今天的锡绣已经和绘画一样,是代表一种历史传承的技艺,保护它就是保存一种人类历史的印记。
2008年6月,无锡精微绣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二、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庙会(惠山庙会)
惠山庙会是流传于无锡城区四乡八镇,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民间风俗,也是一种民间的老爷信仰或者神灵信仰,有别于其它地区以一地一庙为特点的传统庙会,它的举办地是无锡城西的锡惠山麓。2007年5月,被列为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传,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黄飞虎生日,无锡东西南北城区八庙,即张元庵、南水仙庙、西水仙庙、老城隍庙、新城隍庙、延寿司殿、延圣殿、府殿等八座庙宇,分别由各自的信众供奉并抬出来,实际上这个老爷是按原庙里供奉老爷仿制的缩小版老爷,端坐在銮轿之中,称为“二老爷”)到位于锡山北麓的惠山东岳行庙进香朝拜,称之为“老八谢”,以庆贺东岳大帝神诞,形成争先恐后到惠山的壮观场面,无锡民间俗称“老大爷出会”。
各支老爷轿队阵场大,气势足,加上一路行进,一路吆喝,一路表演,道具仪仗,锣鼓戏曲,抬阁杂耍,色彩缤纷。他们一般是从陆路而来,先进线路必经之处是城中的东西二大街、西门桥、棉花巷、兴隆桥、五里街再到张巡庙,最后再到东岳庙,由于人多路窄,特别是在棉花巷外吊桥——兴隆桥这一必经的狭窄要隘口,常常会争奇斗胜,抢道行进,引发文武粉墨。而市民或列门观看,或结伴喝彩,争相参与观看,一时万人空巷,轰动整个无锡城,成为一年一度的重要节会,风行沪宁线。为了满足周边城市民众来无锡惠山看庙会的需求,铁路部门甚至还增开了南京到无锡的庙会专列。
各庙会队伍汇集到东岳庙旁的张中丞庙后,稍事歇息,由该庙专司迎接。张巡庙中的张巡和许远大老爷在此时扮演的是接引神的角色,并不出会,所以无锡人有句谚语称其为“不出会的大老爷”。各庙老爷来到东岳庙后,按名望依次排列在东岳老爷黄飞虎神像前,上香进供,有一整套的仪程和节目,是为“八庙朝东岳”。
在一天的庆贺热闹之后,到了傍晚,参加惠山庙会的城区八庙各个老爷都要回銮安座,此时的行走线路不同于白天,通常是坐船从水路打道回府。此时已经打扮好的各色船只张灯结彩,络绎从惠山烧香浜出发,经寺塘泾河东行,至京杭运河南北分行回到各庙,行进中一路亮灯,有一定的仪式和节目,称为“夜色庙会”。
无锡工商发达,庙会活动又平添商机。三月惠山庙会活动,四乡八镇的老百姓涌入城市,黄埠墩到惠山浜,香船如林,旗幡临风,一派繁荣景象。上海、苏州、常州、镇江、南京等城市,来锡观会者蜂涌而至。交通方面,火车、汽车、轮船,生意兴隆。火车甚至挂发无锡庙会专车。政要、名流、明星,多有来锡轧庙会者。旅馆必须预订,届时客满。菜馆、茶馆张灯结彩,喜迎顾客大批临门。小吃摊、节场杂货摊,泥人摊,都是利市三倍。临时摊点,多至二百余处。民间剪纸,手捏泥人,糖葫芦,捏面人,杂耍等热闹异常,商事活跃,经营称盛。
惠山庙会始起于明,兴盛于清末民国中,百姓通过“老爷出会”,娱神赛会这种形式来祈求神灵护佑,祈盼国泰民安,百业兴旺,人们相信他们各自供奉的老爷能护佑十方。而每个老爷背后都有一段历史和故事,都是对无锡地方有贡献的人或神,有无穷的功德和“法力”。老爷身后都有一群信众,都有一场赛会,愿望都是神佑社稷,福禄安康,反映了无锡从农耕社会发展到工商社会当时社会民间的老爷信仰、价值取向和民俗风情。
民国年间,惠山庙会是苏南地区规模最大,特色最为鲜明的庙会。后由于各种原因停办。
1994年春,景区聘请民俗专家,挖掘文化资源,保护民俗遗产,继承和宏扬民族优秀文化,恢复举办惠山民俗文化庙会,取其精华,保留传统,将其改良成适合当代人审美品味的旅游文化产品,此后又举办了数届庙会,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旅游者的一致好评,成为华东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节目和品牌,成为无锡吴文化节的重要文化活动。
改良后的惠山民俗庙会,以张巡庙和张巡老爷为核心和基地,环惠山巡游,在仪式上保留了出会的仪程,会首、冲锋、手旗、伞、行牌、戏文、锣鼓、文武官员,神轿等浩浩荡荡,十分壮观。巡游节目有荡湖船、打莲湘、八宝箱、拖竹片、大头娃娃、高跷杂技、龙灯狮舞、轮车抬阁等,还有令人称奇的肉身灯、吐火焰等绝技,演员都浓妆盛彩,神情飞扬,异彩纷呈。
惠山庙会每年四月旅游高峰时举办,开幕式一天,持续期在七天至半月内。地点包括张巡庙、环锡惠山麓以及惠山街区,秦园街、绣嶂街、上下河塘等,涉及面积达0.3平方公里。参加演出队伍有50多支1200多人,围观群众在二天内达到30万人次,被新浪网等评为全国人气最旺,观看人数最多的民间庙会。
惠山庙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延续、保存至今,反映了惠山庙会扎根社会低层民众的顽强生命力,且在延续中不断发展、完善和丰富,是研究社会经济、民间风俗、工农商学等状况以及道教俗神世界的极好的,不可多得的重要素材和标本
江苏无锡惠山古镇
来源: 浏览 2829 次
下一篇:悬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更多关于 江苏无锡惠山古镇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门寺
- 中国古建筑小木作的代表:公..
- 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
- 慈寿寺万历玲珑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规模最大..
- 沈阳故宫古建筑
- 玉蟾宫
- 灵寿傅氏透雕古牌楼
- 沈阳故宫
- 樊川兴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楼
- 颐和园琉璃牌楼
- 国子监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乐宫
- 山西晋中市介休源神庙
- 隆兴寺
- 摩诃庵
- 清化寺
- 先农坛(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区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墙子路..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佛教古建..
- 广东潮州古建筑己略黄公祠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阴文庙
- 明清时期古建筑木石结构牌坊..
- 张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时期
- 地跨豫陕鄂的古镇荆紫关镇
- 悬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珑宝塔慈寿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称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国石牌坊之乡
- 承德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