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法式》关于赑屃鳌座碑的原文:
造赑屃鳌座碑之制,其首为赑屃盘龙,下施鳌座于土襯之外,自座至首,共高一丈八尺,其名件广厚,皆以碑身每尺之长,积而为法。
碑身:每长一尺,则广四寸,厚一寸五分。上下有卯,随身棱并破办。
鳌座:长倍碑身之广,其高四寸四分,驼峰广三分,余作龟文造。
碑首:方四寸四分,厚一寸八分,下为云盘,每碑广一尺,则高一寸半,上作盘龙六条相交,其心内刻出篆额天宫。其长广计字数随宜造。
土襯二段,各长六寸,广三寸,厚一寸,心内刻出鳌坐版,长五尺,广四尺,外围四侧做起突宝山,面上作出没水地。
《营造法式》中还记录了另一种石碑样式“笏头碣”,上不用赑屃,下不用鳌座,是一种比较简易的碑刻形式。
北宋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卷三“赑屃鳌座碑”条:“其首为赑屃盘龙,下施鳌座于土襯之外”、“上作盘龙六条相交”,可知上面的六条龙(左右各三)才是赑屃,下面的是鳌座。这一条还详细规定了鳌座的尺寸。
但是必须还得解读一下颜真卿的《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这段写于天宝十一载(752年)的碑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坤灵赑屃以负砌,天祗俨雅而翊户”,这句话的意思是赑屃在下面背负着重量,天神庄严地守卫这大门,根据这句话赑屃是在下面的,现存的一些塔、幢实例,赑屃确实有在下面的,但是在下面也不是龟,仍然是龙。
这是四川安岳卧佛院雕刻在石壁上的一座经幢,建造于五代时期,底座之上刻了两条盘错在一起的龙托着幢身,安岳卧佛院经幢,红圈内为龙形赑屃。
为什么赑屃有的在上面有的在下面呢?这和碑与塔、幢的建筑形式不同有关。
塔、幢是立在地上的,需要基础稳固,所以有赑屃在下面承托,而碑实际上表现的是石材雕刻的卷轴,龙在空中叼着展示给世人,注意前面提到的碑首的云盘了吗?龙在云盘之上,“卷轴”垂于云盘之下,碑文给人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