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分为正房、厢房、倒座房和后罩房,一般老北京四合院都是这样的构架方式,你看老北京的古建筑都能找到实例。四合院各主要建筑采用半构架形式。
1.正房
正房是四合院中最主要的建筑,一般采用七檩前后廊的构架形式,平面的进深方向列四排柱子,它们是前檐柱、前檐金柱、后檐金柱、后檐柱。前檐柱与前檐金柱之间为外廊,门窗装修安装在前檐金柱一缝。后檐墙位于后檐柱一缝。正房的前后金柱少年共勉承五架梁,檐柱和金柱之间的施抱头梁和穿插枋。这种七檩前后廊的构架形式,进深可达7m以上(含外廊),适合于大中型四合院的正房。它的明间面宽一半在3.9—4.2m,次间面宽3.3m左右 ,檐柱高度3.3m—3.5m。这个尺度作为民居已经相当宏伟了。
坐落在较小院落中的正房,则要适当减少尺寸,不仅面宽要酌减,进深也要酌减。减小进深的一半方法是将前后廊式改为前廊后无廊式,即去掉后檐柱及其相关的抱头梁、穿插枋等,平面剩三排柱。做这种改动以后,会出现屋脊不居中,后檐高于前檐的现象,即如匠师们所说:“前廊无后廊,必是撅尾巴房”。这种“撅尾巴房”无论正面、背面、侧面都不甚美观,而且仅仅去掉后廊部分,不降低屋顶告诉,也没有完全达到减小尺度的目的。
2.四合院厢房
大中型四合院的厢房、前檐一半都带有外廊,其构造采取六檩前出廊的形式。这种构架与上面所举前廊后无廊的形式是一样的,也会出现“撅尾巴”的情况。如果没有特殊需要, 也可按上述方法,将其调整为屋脊居中的形式。
在小型四合院中,由于院子宽度不够,厢房无条件做外廊,只能采取五檩无廊的形式,柱上承五架梁,进深方向分作四部架。厢房的前檐有椽子、飞椽向外挑出,后檐因与邻居房屋相接,不能出檐,要做成封护檐。
3.倒座房
倒座房作为临街建筑,一半都体量不大,多采用五檩构架。倒座房的进深以4m—5m为多,而且极少有带外廊的,即便是大中型院落也是如此,这大概是因为他属外宅,在诸房地位不很重要所致。但位于倒座房东侧的宅门,则比倒座房高大、突出得多。由于宅门的尺度与倒座房不同,它们的木构架互不相联,是相对独立的。宅门的柱子一半要比倒座房的柱子高出半尺到一尺,它的屋架形式也是根据宅门的形式等级而定的。
4.后罩房(后罩楼)
后罩房是四合院最后的一排房, 一半由家庭中的女眷或未出嫁的女子居住。房间的进深、尺度与倒座房不同,它们的木构架互不相联,是相对独立的。宅门的柱子一半要比倒座房的柱子高出半尺到一尺,它的屋架形式也是根据四合院宅门的形式等级而定的。
四合院正房、厢房、倒座房、后罩房构架形式
来源: 浏览 17225 次
上一篇:古建筑门簪(图片)的等级
下一篇:北京四合院院落空间和标准尺度
更多关于 四合院正房、厢房、倒座房、后罩房构架形式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门寺
- 中国古建筑小木作的代表:公..
- 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
- 慈寿寺万历玲珑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规模最大..
- 沈阳故宫古建筑
- 玉蟾宫
- 灵寿傅氏透雕古牌楼
- 沈阳故宫
- 樊川兴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楼
- 颐和园琉璃牌楼
- 国子监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乐宫
- 山西晋中市介休源神庙
- 隆兴寺
- 摩诃庵
- 清化寺
- 先农坛(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区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墙子路..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佛教古建..
- 广东潮州古建筑己略黄公祠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阴文庙
- 明清时期古建筑木石结构牌坊..
- 张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时期
- 地跨豫陕鄂的古镇荆紫关镇
- 悬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珑宝塔慈寿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称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国石牌坊之乡
- 承德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