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建成于清同治十年(1871), 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余荫山房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余荫山房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
余荫山房有二大景区: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区(俗称旧园区);二是2006年扩建成的文昌苑景区。旧园区造园有四巧:一是嘉树浓荫,藏而不露。满园绿树遮蔽 ,荫凉幽静,显现“余荫”意境。二是缩龙成寸,小中见大。三亩之地,容纳颇丰,不唯楼台堂馆,亭榭轩桥,假山莲池皆备,而且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三是园林呈十字形布局。以水居中,纵向由东至西水池两口,横向桥廊飞架南北,建筑物分布于水池周边。这就好像“十”字加上方框,即呈“田”状,故认为“田”即是太阳神,这样的园林布局,是太阳拜文化的例证。四是园林建筑千姿百态,建筑装饰异彩呈纷。旧园区内有红雨绿云、浣红跨绿廊桥、深柳藏珍等三大景观和深柳堂、临池别馆、卧瓢庐 、玲珑水榭等四大建筑。
一、中举建园
提起余荫山房,人们不免想起原园主人邬彬。
邬彬(1824—1897),字燕天,广州番禺南村镇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县试第一,年方十九岁。咸丰四年(1854年)踏入仕途,因纳粟获任内阁中书,七品官阶,任职不久便在大选中被选用为刑部浙江司员外郎,从五品官阶,签分刑部主事。咸丰五年(1855年),因“克襄王事”被咸丰皇帝诰授为通奉大夫,官至从二品。邬彬在京任职期间,正值园林发展大潮,北方的统治阶级,江南的官宦文人营造宫署,私家之风甚盛。在这股造园风潮的影响下,邬彬感触殊深,心想有朝一日,辞官返乡,筑一园林,过归隐闲逸生活,实属人生一大快事,遂请苏杭画师绘制园林景观图纸,以待日后退职回乡实施。咸丰八年(1858年)邬彬以母年迈为由,辞去官职,归隐乡里。一面全心料理家业,一面又勤奋读书。同治六年(1867年),乡试中举,同年族人将建造潜居邬公祠和善言邬公祠所剩下来,面积约为三亩的土地赏给邬彬。邬彬便参考画师绘制的园林景观图纸和在京任职时获贝勒王爷赠送的一幅水粉画,又借鉴了广州“海山仙馆”的造园技法,利用这块土地因地制宜地建造余荫山房。经过五年时间,耗资白银三万两,于同治十年(1871年)落成,从而在广东大地上,继佛山梁园、顺德清晖园、东莞可园之后,又增添了一颗岭南园林的瑰丽明珠,她以“嘉树浓荫,藏而不露,缩龙成寸,小巧玲珑”的娇姿,被世人誉为岭南园林小型宅园的代表作。
二、时移世换
深柳堂前廊柱悬挂着邬彬的自撰联,其中下联写道:“蜗居容我寄,愿集名流笠屐,旧雨同来,今雨同来。”由此可见,这座园林建成后,就一直成为邬彬家族生活和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所,园主常与各方骚人墨客雅集园中。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邬彬辞世后,余荫山房产业由其次子邬宝莹继承。邬宝莹辞世后,其子邬庆桂又继承该项物业直至全国大陆解放。
1867—1871年 余荫山房建园时间;
1871—1950年 邬氏家族私家园林;
1950—1952年 善言邬公祠用作贲南中学、番禺二中校址;
1952—1981年 番禺第五区公所、南村乡政府、南村公社管委会、南村公社革命委员会、南村镇政府办公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