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故城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古城遗址之一,1988年,薛国故城被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南部的张汪镇、官桥镇附近,薛国故城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东周古代城池。城分外城和内城两部分。
外城,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志载其周长“二十八里”。今测实际周长为10615米,城墙逶迤起伏,现存城垣高出地面4--7米,底部宽20至30米。夯层厚19--22厘米,夯窝直径6--7厘米.有城门5座,南面2座,其它三面各一座,形成于战国时期.居住遗址9处,制陶,冶铁,冶铜,制骨怍坊10余处.
内城在大城的东南隅,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周长2750米。墙宽10米左右,城壕宽8米,内城即西周、春秋的薛城。战国时的外城就是在西周春秋时的内城的基础上向东北西南延长而扩建的。
现城内有田文、田婴墓址,汉代炼铁遗址,城北部有毛遂墓址等许多文物遗存。历代名人墨客过薛时,留下了咏颂诗文,围绕着古薛国的衰亡,也流传着许多迷人动听的传说故事。
内城北墙外有大面积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西周、东周和汉代遗址,外城中部,有大规模的战国至汉代的冶铁遗址,地面上散布大量铁矿石,炼渣和战国、汉代瓦当。故城中央有一村名皇殿岗,地势梢高出四周,多出“千秋万岁”卷云瓦当和铜兵器,相传是薛国君主宫室基址。城北部有孟尝君陵园,城西北部有毛遂陵园。 1984年至1986午,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在薛国故城发掘数百座春秋至战同时期的古墓葬,出土文物数以万计。1988年,薛国故城被公布为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薛国故城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是鲁南地区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遗址,1988年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国曾经是夏商时期的诸侯国,战国时期被齐国灭掉,成为孟尝君的领地。
1、 古薛国文明的起源
在大约七八千年前,生活在气候湿润的薛河流域的北辛先民进入了考古学中的“北辛文化”时期。他们居住在带有“挡风墙”的半地穴式的房子里,虽然不是太坚固却足可以遮风挡雨,抵御野兽的侵袭,进入了定居生活。农业生产已进入锄耕阶段,种植作物是主要的生活来源,已进入原始农业社会。生产工具已趋于多样化,使用已达定型阶段的打制和磨制石器,有斧、铲、刀、磨盘、磨棒、锛、凿、弹丸、石杵敲砸器、盘状器、研磨器等。各种原始陶器已经走进了他们的生活,有手制的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已进入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有陶期。他们已经有了原始的审美意识萌芽,用划纹、压划纹、锥刺纹、篦刮纹、指甲纹、曲折纹、带状彩纹、堆纹等组成横列人字纹、正倒三角形、重叠“W”字纹构成各种图案,装饰他们的生活用具,釜形锥足鼎、敞口浅腹釜、小口短颈双耳罐、深腹圜底罐、浅腹或深腹平底钵、深腹红顶碗等等器物上面都留下了他们质朴的美学创造。某些器物中有了类似文字雏形的原始刻画符号,已呈现出文明的曙光。那时的社会基本是平等的,尽管有了些不甚明显的农耕、饲养、狩猎、捕鱼、纺织、制造等生产分工,但是大家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没有出现等级差别。总体来说,他们的社会形态已经是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最成熟的阶段。
光阴荏苒,到了距今6000年前左右,北辛先民进入 “大汶口文化”时期。此时的先民居住条件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大多数都是纯地面建筑,而且有了窗子。他们聚族而居,有了些公共空间,还挖了共同抵御外敌的壕沟的设施,出现了以现在的西康留遗址地域范围为中心的最初聚落形态模式。他们的制陶技术较前已有很大提高,学会了用轮制作黑陶、白陶等更为细腻的器物,种类也更为丰富多样,出现了较多的原始几何图形,接近文字系统的原始阶段。他们学会了在石器、骨器、玉器上雕刻,同时出现了较为复杂的陶器彩绘。他们的社会形态已经从母系氏族公社阶段发展到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男子已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担当者,而妇女则退居其次,从事纺织等家内劳动。私有制已经出现,出现富有者和贫穷者,而且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已经开始向阶级社会迈进。
又过了大约1500年,距今近5000年前左右,先民们进入了 “龙山文化”的早期。制陶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已造出了薄如蛋壳的高温黑陶。在制作精美陶器的同时,他们开始尝试初始的冶金技术。族群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共生活空间逐渐增加,出现了规模较大的聚落形态。社会分工趋于明显,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社会阶层划分迹象。他们有了原始的伦理、宗教意识萌芽甚至开始盛行原始的巫术活动。父权得到尊崇,私有财产广泛出现,已经跨进阶级社会的门槛。这时的定居、农耕的社会形态已是所谓的“部落”、“聚落”,、“族邦”阶段。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古薛国文明的启蒙阶段,即古文献记载当中的“黄帝时代”、“ 颛帝时代”。
2、古薛国文明的形成
近4000多年前,也就是考古学中的“龙山文化”中、晚期,先民们制造技术的发展已经由陶器向青铜器开始转移,建筑技术进一步发展,大型的聚落核心建筑开始出现。此时的阶级分化日趋明显,原始图形文字伴随宗教、祭祀活动广泛出现,以家族所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他们的聚落具备了“中心聚落形态” 模式,出现了古薛“都市”的原始雏形。他们有了国的名字“薛”,建立在家族基础之上的分散权力出现集中的倾向并得到了普遍加强和发展,在“王权”的主导下,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新的社会关系正在酝酿之中。社会形态已进入所谓“中心聚落”、“酋邦”、“邦国”、“古国”的阶段,本地区的文明已开始形成并与华夏大地上不同地域的文明进行较为广泛地交流碰撞,同时地处中原的强势文明“夏”已经形成,古薛国文明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为中原文明的强大引力所吸引。此时,即是古文献记载当中“尧、舜、禹时代”,“番禺为舟”、“奚仲作车”的时代。
3、古薛国文明的发展
几百年后,先民们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奴隶制的中央政权“商”在中原正式确立,历史进入“中心聚落”向“聚落联盟”、“古国”向“方国”的转变时期,阶级社会已经正式确立并得到政治、军事、宗教伦理力量的巩固。在古薛国的土地上“薛王”掌握了最高的权利,他有了等级分明的官僚机构和军队,驱使社会底层的人们为他劳作。社会分工已经很细,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手工作坊用来制作精美的玉器、陶器、青铜器。古薛的马车最迟在此时已广泛使用,并且开始为贵族殉葬。古薛国文明已经进入相对成熟的历史时期,但是,地处中原的“商”文明此时已经发展的更为庞大、更趋成熟,更具包容性和吸引力,“薛”文明只能处于从属与被融合的地位。古文献中有了《左传》:“…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尚书·仲虺之诰》:“…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墨子.非命上》:“…仲虺之告曰:我闻于有夏,人矫天命,布命于下,帝伐之恶,龚丧厥师…”等等文字记载。另外在殷墟考古发掘出的许多甲骨文当中我们看到了“‘命薛’、‘ 作薛’、‘ 往薛’‘ 宅薛’‘ 伐薛’‘ 追薛’”等等文字记载。
在这种相对独立的“方国”状态下,先民们生活了近千年。其间,他们的文明发展与地处中原的“商”、“周”中央王国保持了近似同步的水平,但是,就其社会关系层面的发展来看,是较为稳定、缓慢的,也就是社会制度发展的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也就是其区域政权的从属地位,区域文明的相对“守势”被“强势”中原文明所同化、融合的结果。同样,这种相对“守势”的文明也有其另外一个特点,那就是在其它区域文明发生激烈碰撞的近千年间保持了一种相对平稳与独立的存在,尽管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他们曾有过短暂的迁徙,但是古薛国的文明在此期间却从来不曾间断过。时至今日,古薛国地域上存留的大多数文化遗址也是这一时期留下的。
4、古薛国文明的融合
进入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的区域文明碰撞更趋激烈,武力征服已经成为文明融合的主要手段。新兴的社会阶层不断向传统的阶层体系挑战,割据的“方国”开始逐渐被瓦解、消灭,中国已经开始迈向它统一的历史进程。古薛国如同许多弱小的“方国”、“王国”一样开始走向消亡。不过,随着任姓薛国的消亡,田婴、田文父子的田姓薛国应运而生,古薛国的文明也随之走向空前的辉煌。薛国都城的面积达到了6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数以十万计;生产力发展更趋完善,形成较为完备的分工区域;逐渐形成较为“强势”的综合竞争力,在一定时期内威胁到几个“大国”的争霸格局。促进完善了“养士”文化,薛国一时成为华夏大地的“人才库”,从而衍生出孟尝君与门客们“狡兔三窟”、“鸡鸣狗盗”、“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等等脍炙人口的千古传奇。
随着秦、汉两个帝国的建立,政治意义上的薛国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古薛国的区域文明依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此地作为郡县的中心,仍保持了相当强劲的吸引能力与创新能力,存留至今的诸多历史遗存和载入史册的历史人物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其中,薛国的儒生们对于儒家学说在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地位的确立是做出过重要贡献的。
秦、汉迄今,古薛国文明主体的独立性已经慢慢消失,但是,她的文明火种依然生生不息、绵延不绝,融入了辉煌灿烂的中华主体文明之中。
薛国故城
来源: 浏览 2217 次
下一篇:中国唐代木结构古建筑只遗存四座
更多关于 薛国故城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门寺
- 中国古建筑小木作的代表:公..
- 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
- 慈寿寺万历玲珑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规模最大..
- 沈阳故宫古建筑
- 玉蟾宫
- 灵寿傅氏透雕古牌楼
- 沈阳故宫
- 樊川兴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楼
- 颐和园琉璃牌楼
- 国子监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乐宫
- 山西晋中市介休源神庙
- 隆兴寺
- 摩诃庵
- 清化寺
- 先农坛(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区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墙子路..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佛教古建..
- 广东潮州古建筑己略黄公祠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阴文庙
- 明清时期古建筑木石结构牌坊..
- 张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时期
- 地跨豫陕鄂的古镇荆紫关镇
- 悬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珑宝塔慈寿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称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国石牌坊之乡
- 承德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