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河南焦作的六大古城遗址

河南焦作的六大古城遗址

来源:  浏览 12703

      河南焦作历史悠久,焦作中心城区地下覆盖着六座古城遗址。每个古城遗址都记忆着自己古城的历史,它们都曾经有过辉煌,又渐渐暗淡,一个个逝去,化为尘土。那么焦作的六大古城遗址是哪些呢?
 中站区的“府城遗址”:早商军事重镇及商周雍城所在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我国目前经过科学发掘确认的六座早商城址之一。“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先生认定:“这是一座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商代早期军事重镇”。有的考古学专家推断,它可能与欑茅为同一时间所建,与沁河西的夏人相对,既是商汤灭夏的桥头堡,又是灭夏后防止夏人复辟的军事重镇,距今也逾3600年历史,被评为“1999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商代中期帝王武丁的儿子“雍”被封在这里,从此有了“雍城”之名。周初,武王封其弟“雍伯”于此,雍城又成为姬姓雍国之都。“焦作是有着3600年历史的古城”之说,依据于此。
 马村区的“安阳城遗址”:春秋战国时期的南阳城所在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载:周襄王将“温、原、阳樊、欑茅”四邑赐给了晋文公,“晋于是始启南阳”。当时的南阳相当于后世的州郡,地域相当于整个怀川地区,南阳城为其首府。据《吕氏春秋·去私》篇载,晋平公时期,祁奚曾极力推荐贤能之士解狐做“南阳令”。由此可知,距晋文公之后80余年间,南阳都是一个重要行政区,南阳城都是这个重要行政区的中心。后魏时,南阳城更名为“安阳城”,沿用至今。
马村区的“大陆村遗址”:先商都“欑茅”所在地。《商君书·赏刑篇》载:“昔汤封于赞茅,文王封于岐周,方百里。”历史学家邹衡、曲英杰考证,其“赞茅”即《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载之“欑茅”。《後漢书·郡國志·河南郡》:“修武有陽樊、欑茅田。杜預曰:縣西北有欑城。”《通鉴地理通释》明确指出:“欑茅在修武县西北,今为大陆村。”欑茅是先商都第七迁之所在地,是商汤推翻夏桀的后方根据地及指挥中心。文王所在之“岐周”,地位与之相当。当初它们都不过是“方百里”的番邦小国,因得民心而得天下。欑茅作为先商都城,距今已3600余年。
马村区的“隤城寨遗址”:周代初期的隤城所在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左传·隐公十一年》载:隤城原是武王封给功臣苏忿生的十二城邑之一,周桓王时,此十二邑封给了郑。说明春秋时期,隤城仍然是一个重要城邑。1999年考古发掘证明,“隤城寨遗址”总面积10万平方米,与“府城遗址”面积相当,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明了它更加久远的历史。最为可贵的是,“隤城”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3000年未改。一个“寨”字的附加,说明它从城邑到村寨的演变,一直被人们利用着的史实。
 山阳区的“山阳城故址”:汉代山阳城所在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山阳城在战国时代就存在,是魏国的金融中心城市,魏中期流通的“山阳釿币”,魏中晚期流通的“山阳方足布”等货币,就是在山阳城内铸造的。汉高祖二年,设置山阳县,重修了山阳县城,直至北齐天保7年,撤销山阳县置,山阳县城共存761年,其后渐废。山阳城因汉代426年江山“终于此墟”,因“竹林七贤”所代表的“魏晋风度”而闻名遐迩。山阳城故址的地面城墙,至今仍屹立于焦作闹市区,其承前启后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它集中代表着焦作悠久的历史古城文明,又贯通着焦作当今的城市文明。人们早已习惯用“山阳”代称焦作,“山阳区”、“山阳路”、“山阳商城”、“山阳论坛”、“山阳在线”、“人文山阳”等,都说明当今焦作接着山阳故城的地气,反映了焦作人民热爱故土,热爱历史文化的情结,是对现代文明容纳历史文化、弘扬历史文化的践行与祝福。
新区的“李屯遗址”:商周樊城所在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西周樊城是“宣王中兴”时期全国著名城邑之一。其著名的原因在于,它是宣王的“卿士”,相当于后世宰相的仲山甫的封地。按周制,樊城是“方百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商代时,樊城是“殷民七族”之樊氏的封地,仲山甫封樊后改姓为樊,因此他又称樊仲山。他政绩卓著,是“宣王中兴”的主要缔造者。《诗经·小雅·烝民》是专门歌颂他的诗篇。樊仲山晚年就在樊城度过,逝后葬于樊,子孙立庙祀之,为樊姓始祖。《左传》、《国语》等史书中,也称樊城为“阳樊”。春秋时期,周襄王把阳樊赐给了晋文公。《国语·晋语》载:“阳樊有夏商之嗣典,周师之师旅,樊仲之官守”。就是说,阳樊是保管夏商两代宗谱的神圣之地,相当于大周国家级的档案图书馆,驻扎着周朝的军队,还是周宣王当年封给樊仲山的官地。说明樊城在春秋时期仍然是国家的重要城池。

上一篇:重庆古镇有哪些

下一篇:河南隋代古建筑新密县衙

更多关于 河南焦作的六大古城遗址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