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北京古代佛塔古建筑分布

北京古代佛塔古建筑分布

来源:  浏览 3781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公元前2年正式传入我国,在我国两千余年历史上,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禅宗、净土宗等众多宗派,产生了建筑、雕塑和绘画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与精美作品,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大约于十六国时传入北京,经过两晋南北朝、隋唐的不断传播与发展,到辽代进入全盛时期,自辽至清一直兴盛不衰。佛教在北京的长足发展,留下了寺庙、佛塔、造像、佛画、法物等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艺术作品,为古都北京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文化魅力。
新中国建立以来,北京文物工作者本着保护和抢救的文物工作方针,对北京古代遗存的少数佛塔和僧塔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大量的佛教文物。这里我们遴选部分佛塔文物进行展出,以期展现古都北京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独特的佛教文化风貌,以及建筑、雕塑和各种工艺等发展水平。

一、房山石经山雷音洞

雷音洞,又称华严堂,是石经山最早开凿的藏经洞,由石经创始人静琬大师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年)开凿,现在编号为第五洞。1981年11月27日,在修补该洞地面时,在原来佛座后5厘米处发现一块方石,取开方石露出一个地穴,从地穴中发现了五重舍利函及千年秘藏的佛舍利。舍利供奉方法十分独特,反映了我国早期佛舍利瘗埋制度。

雷音洞是石经山唯一开放的藏经洞,洞内立有四根青石雕刻的千佛柱,共刻佛像1056尊,四壁嵌有146块石经,为静琬大师自隋大业年间至唐初所刻。

二、房山天开塔

天开塔位于于房山区岳各庄乡天开村东南,始建于唐,辽代重修。通高约15米,为八角三层楼阁式塔。这里原有一座佛寺,名天开寺,始建于唐,自唐至清延续不衰,历史悠久。清末民国,寺庙殿堂毁圯,佛塔亦逐渐残破。1990年夏,文物工作者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塔藏文物30余件。2005年北京龙门生态园董事长尤西森先生施资对天开塔进行了重新修缮。

三、顺义无垢净光舍利塔

无垢净光舍利塔位于顺义区旧城南门外,俗称南关塔,始建于辽统和二十五年(1007年),辽开泰二年(1013年)完成塔基地宫,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毁于地震。1963年3月发现其长方形地宫,清理出石经幢、白釉童子形净水壶等约30件套文物。

四、房山北郑塔

北郑塔位于房山城区西南长沟镇北郑村,为八角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建于辽重熙二十年(1015年)。塔旁原有崇福寺,建于隋唐,为京西著名佛教道场。1977年6月辽塔突然倒塌,从塔基、塔身和地宫共清理出60余件重要文物。目前这批出塔文物大部分收藏在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法源寺内)。

五、密云冶仙塔

冶仙塔位于密云县城东北4公里的冶山上,始建于辽重熙八年(1039年)。通高约12米,为八角三层楼阁式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毁。塔前原有一座普照寺,亦毁于二十世纪中叶。1988年发现冶仙塔塔基并进行了发掘清理,发现40余件文物和大量铜钱。

六、大兴塔林

2008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大兴区康庄两限房工程项目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处辽金时期的塔林遗址,共有25座。它们均为砖塔,上部已毁,仅存塔基,塔基下有地宫。经过清理,发现铜镀金菩萨像、经幢、两颗尼僧舍利等一批佛教文物。目前被考古界定为新中国建立以来全国范围内首次大规模塔林考古发掘。

七、房山云居寺续秘藏石经塔

续秘藏石经塔,俗称压经塔,位于房山云居寺内,北邻云居寺南塔。建于辽天庆八年(1118年),通高5米,为八角十一层密檐式石塔。塔下有地穴,埋藏辽金时期所刻石经10082块,主要为辽道宗和通理师徒所刻石经。1957-1958年,中国佛教协会组织专业人员对藏经地穴进行了发掘清理,清理出全部埋藏的石经及舍利石函、石刻等。

八、庆寿寺双塔

庆寿寺位于西长安街电报大楼附近,建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金元时期为北京禅宗临济宗传播的重要道场,明代以后逐渐衰落,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只剩殿堂数楹和两座僧塔。1954年因拓宽长安街马路,寺塔被拆除,文物部门对两塔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在其中的海云塔地宫清理出大量珍贵文物。

九、丰台瓦窑塔

瓦窑塔位于丰台区王佐乡瓦窑村和栗园村之间,原有金元时期密檐式砖塔数十座,俗称乱塔寺,是北京城内大庆寿寺的下院。抗日战争期间,塔群遭日寇破坏毁圯,仅存一座7级砖砌密檐式塔。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发现两座砖塔塔基,从塔基地宫清理出青白釉观音像等20余件珍贵文物。

瓦窑塔遗址

位于王佐镇西瓦窑村。金元时期,以种植板栗闻名遐迩,因而得名“栗园”。在金元明三代,这里是一处重要的佛教活动中心,是北京城内著名禅宗首刹——大庆寿寺下院。金代时,朝廷开始将栗园之地划赐庆寿寺,作为该寺重要经济来源。自金至明,在庆寿寺僧人经营下,影响与日俱增。特别是庆寿寺高僧圆寂后,皆归葬于此,建塔供奉,最终形成僧塔林立的宏大规模。

十、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位于阜成门内大街路北,始建于辽寿昌二年(1096年),原名永安寺,元代重建后更名大圣寿万安寺,明代又称妙应寺;因寺中有一座元至元八年(1271年)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的大白塔,所以俗称白塔寺。1978年秋唐山地震造成白塔严重破坏,文物部门对白塔进行全面修缮,修缮时在塔刹的宝顶内发现了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修塔时敬装的一批珍贵佛教文物。

妙应寺白塔

妙应寺白塔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通高50.9米,砖石结构,由须弥座、覆钵、相轮和塔刹四部分构成。造型浑朴,气势宏伟,元人称赞它“制度之巧,古今罕有”。
十一、其他佛塔
除以上佛塔外,还有一些佛塔或佛塔遗址也有零星文物出土,如上世纪60年代房山区坨里乡上万村“土寺”塔基出土金代悟玄舍利石函;北海永安寺白塔主心木内发现金银盒供奉的舍利;上世纪80年代五塔寺金刚宝座塔和通州区燃灯塔出土文物;2005年石景山区苹果园附近发现元代白塔寺住持知拣舍利石函等等。

上一篇:【龟兹故国】新疆库车古城

下一篇:古都河南安阳老城街道九府的布局

更多关于 北京古代佛塔古建筑分布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