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石桥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太平街村,明石桥是目前是整个大汶河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石桥,也是山东省保留最为完好的古代大型石桥。
明石桥分为南桥和北桥,以桥中点为界,分属于宁阳磁窑镇和岱岳区大汶口镇两地。桥下的大汶河由上游的牟汶河和柴汶河合流而成,滔滔西去。在距离济南1个半小时车程的大汶河畔,有一座山东省保留最完好,也是目前是整个大汶河现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大型石桥——明石桥,石桥迄今还蜿蜒在大汶河上,任两岸百姓来往摩挲,任岁月和汶河水的冲刷洗礼。
明石桥北起岱岳区大汶口镇南门,南至宁阳县磁窑镇茶棚村。据史料记载,明石桥修建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3年),故称“明石桥”。
清代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原石板桥被大水冲毁,两岸士绅乡民苦于无资修建,以攻石起家的粥店人姜桂松独当此任,“捐资倡修”。乾隆六年,石桥建成,两岸人民感其义举,立碑以记此事,并改名“姜公桥”。 乾隆 6 年( 1741 年)又重修,乾隆三十八年( 1773 年)又被洪水冲毁部分桥面。在以后的400多年中,又经几次较大修整,但均保持了“姜公桥”的原貌。
山西街是随着明代古石桥建成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明隆庆年间石桥建成后,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居民和商铺、旅店、手工作坊等设施。乾隆二十四年,拥有敏锐眼光的晋商看好这里,在石桥沿北街建起了山西会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