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15日河南省新郑市最新考古发现了春秋时期郑韩故城瓮城古建筑遗址,这是郑韩故城考古工作开展50多年来,经过科学发掘找到的第一个城门。
郑韩故城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后期都城长达539年之久。郑韩故城东城北城门遗址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目前发掘面积约5000平方米,其城垣周长长达20公里,历经多次修筑城门十分复杂。《左传》《史记》等古籍记载,它有皇门、纯门、时门、师之梁门、渠门、闺门、桔秩之门等近20个城门,但此前尚未通过考古发掘确定一处。从目前情况看,城门由两部分构成,下穿的门洞及壕沟,新发现的瓮城由夯土筑建而成,城墙墙体上突出的马面建筑,与一道东西走向的环形夯土墙(瓮城墙体)一起,构成了完整的瓮城防御体系。瓮城墙体上还发现有排列较为规整的方形建筑遗迹,有可能是作为防御设施而修建,体现了筑城者加强城门防守的理念和功能。
考古人员在清理春秋晚期一条道路时,发现一条深约4米、宽达14米的壕沟,与道路并行进入城内。此前,距此南约400米处曾发现一条同样的壕沟。专家由此推测,正在发掘的城门遗址,可能就是郑韩故城的水门或水关,即文献中记载的“渠门”所在。
从目前发掘情况看,郑韩故城东城北城门的结构基本廓清,初步表明北城门具备瓮城防御体系并有“渠门”,城门由下穿的门洞及水门两部分构成。
截至目前,此次考古共清理出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带车辙的道路、夯土建筑、城壕、壕沟、排水管道、活动硬面、踩踏面、瓦砾层以及灰坑、水井、墓葬等重要遗迹。对研究中国早期城市防御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郑韩故城遗址简介
历史上最早的郑国在陕西棫林(今陕西华县一带),开国君主是周宣王之弟郑桓公姬友。犬戎之乱中,郑桓公死于国难,郑武公等人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来郑武公用计相继灭掉了郐、东虢、胡等国,于公元前769年前后,在溱水和洧水之间建立新都,国号仍称为郑。为区别西周王都镐京附近的旧郑,这里称做新郑,一直沿袭至今,这就是新郑的来历。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从阳翟(今河南禹州)迁到新郑, 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韩,两国在此立都达539年之久,因此得名“郑韩故城”。
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县城关双洎河和黄水河汇合处,环于县城,城区面积约16平方公里,平面略似牛角形,俗称“四十五里牛角城”。城垣均用黄土夯筑而成,最高处16米,残高10米左右,墙基宽40~60米。城址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周长约19公里。中部有一道南北向的隔墙,俗称“分金岭”,把城池分为西城和东城两部分。西城,北墙西起双洎河东岸,东至竹园村北,长约2.4公里,除有几个缺口处,全部保留在地面上。东墙北头与北墙东端相接,南到前端湾村南,长约43公里,大部分墙基埋入地下。南墙和西墙有一部分未找到,在北墙中部和隔墙北段发现有路基和城门遗迹。东城,北墙西起竹园村北,东至边家村西、长约2.4公里,除有几个缺口处,全部保留在地面上。东墙北头与北墙东端相接,南到前端湾村南,长约4.3公里,大部分墙基埋入地下。南墙和西墙有一部分未找到,在北墙中部和隔墙北段发现有路基和城门遗址。东城,北墙西起竹园村北,东至边家村西,长约5.l公里,北段(裴大户寨西侧)发现古路基和城门遗迹。南墙东起双龙寨,西到前端湾村南,长约2.9公里。除南墙部分墙基埋于地面下外,北墙和东墙大都古建筑城墙遗留在地面以上,保存较好。
新郑将发掘郑韩故城最新考古发现
来源: 浏览 1545 次
下一篇:石空寺石窟
更多关于 新郑将发掘郑韩故城最新考古发现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门寺
- 中国古建筑小木作的代表:公..
- 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
- 慈寿寺万历玲珑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规模最大..
- 沈阳故宫古建筑
- 玉蟾宫
- 灵寿傅氏透雕古牌楼
- 沈阳故宫
- 樊川兴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楼
- 颐和园琉璃牌楼
- 国子监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乐宫
- 山西晋中市介休源神庙
- 隆兴寺
- 摩诃庵
- 清化寺
- 先农坛(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区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墙子路..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佛教古建..
- 广东潮州古建筑己略黄公祠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阴文庙
- 明清时期古建筑木石结构牌坊..
- 张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时期
- 地跨豫陕鄂的古镇荆紫关镇
- 悬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珑宝塔慈寿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称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国石牌坊之乡
- 承德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