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六朝古都,自然南京的名胜古迹也不会少,除了夫子庙、中山陵您还知道哪些南京市的名胜古迹呢?
夫子庙
在南京市中华门内、秦淮河北岸贡院街。北宋景佑元年(1034年),在此建文宣王庙。南宋初毁于兵火,绍兴年间(1131-1162)重建,为建康府学,同时建科举考场—贡院。府学内有明德堂,堂额原为南宋末年文天祥所书,清时由曾国藩改为篆书。元为集庆路学。明初是国子监,后改应天府学。清时为江宁、上元二县的县学。现存建筑是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夫子庙利用秦淮河水为泮池,筑堤环抱,南岸有照壁。六朝时期以迄明清,夫子庙一带均是繁华的地方。
大钟亭
在南京市鼓楼广场东北。原为明代钟楼,清康熙初年倒塌。初有三钟,悬钟一口,大钟两口,一立一卧。悬钟和立钟在咸丰年间(1851-1861)被毁;卧钟光绪年间(1875-1908)建亭悬挂,故名大钟亭。钟亭重檐六角攒尖式,高14.5米,有铁柱6根。钟铜质紫色,高(连钟钮)4.27米,口径2.29米,底边厚0.17米,重约23吨。镌有“洪武二十一年九月吉日铸”的铭文。为国内罕见大钟。据传可“声闻十里”。
鼓楼
在南京市中心、北京西路东端鼓楼岗。相当于明代南京城的中心。洪武十五年(1382年)兴建。楼阁内,居中有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两江总督王新命等人所立圣祖玄烨戒碑。碑通高5.33米、宽1.43米、厚0.38米。浮雕云龙宝珠,正中篆书“圣谕”二字。碑文记载康熙二十二年南巡的盛况和告诫地方官的训谕。龟趺长2.9米、高1.25米。
玄武湖
在南京市东北玄武门外。湖周长约15公里,总面积4.44平方公里。宋文帝刘义隆时,因见湖中出现黑龙(鳄鱼一类动物),改名玄武湖。宋孝武帝刘骏时,两次在玄武湖检阅水军,号昆明湖。明初在玄武湖中洲(今梁洲)建黄册库,贮藏全国户籍赋税档案。1911年,玄武湖辟为公园。
鸡鸣寺
在南京城北鸡鸣山东麓。是南京著名古寺之一。本是三国吴后苑,晋为廷尉署。梁大通元年(527年)在此建同泰寺,侯景叛兵围台城时,寺毁于兵火。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同泰寺旧址建鸡鸣寺。相传此地是古战场,元时是刑场。楼下山麓,有胭脂井,相传为陈后主与张丽华、孔贵嫔避隋兵之所,传说以帛拭井栏石,石脉有胭脂痕,故称胭脂井,又叫辱井。
台城
在鸡鸣山南乾河沿北。本是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为东晋、南朝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故名。侯景之乱梁武帝饿死于此。五代时因修金陵城,台城遗址遂废。今习称鸡鸣寺北与明城墙相接的一段为台城遗址。
瞻园
在南京城内夫子庙西瞻园路。原为明朱元璋称帝前的吴王府,明初为中山王徐达府邸花园。清乾隆帝曾到此,题字“瞻望玉堂”,故名瞻园。后赐为藩台衙门的花园。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曾为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的王府和夏官副丞相赖汉英的衙署。辛亥革命后,一度改为江苏省长公署。建国后多次维修,恢复园林建筑。
中华门
在南京市南聚宝山北,南临长干桥,北倚镇淮桥。秦淮河东西横贯。原为南唐都城的正南门,明洪武初年随明都的扩大重建。1931年改今名。南北长约128米,东西宽90米,总面积1.17万平方米。此门形式多样,结构复杂,规模宏大,为国内所少见。
雨花台
在南京市中华门外。是一个高约100米、长约3000多米的山岗。岗上盛产五彩鹅石(玛瑙石)。传说梁武帝时,云光法师在此讲经,感动天神,落花如雨,因称雨花台。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义,金兵诱降,他骂贼不屈,在山下被剖心殉难。太平天国革命军和清军在此多次血战。辛亥革命起义军也在此战斗过。1950年兴建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在主峰上建立了高达6.8米的奠基碑,碑正面有毛泽东书“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
大报恩寺碑
在南京市中华门外、雨花路东侧北山门。寺为明成祖以纪念明太祖和马皇后为名兴建,实为纪念他的生母。其生母为高丽(朝鲜)人,生朱棣时末足月,被马皇后折磨而死。全部工程明永乐十年(1412年)六月动工,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竣工。有殿宇楼阁20多座,大雄宝殿如同宫殿,辉煌壮丽。殿后建有大报恩寺塔,九层八面。寺塔毁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仅存一碑二龟趺。右碑为宣德三年(1428年)所立,现存,通高8.55米,碑身高4.45米、宽1.91米、厚0.62米;碑额高2米、宽2.1米、厚0.82米,篆书“敕建大报国寺志”。
宏觉寺塔
在南京市中华门外牛首山东峰南坡。宏觉寺初名佛窟寺,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司空徐度创建。南唐后主改名宏觉寺。日军侵华期间,宏觉寺殿毁塔存。塔七级八面,高约25米。为砖木结构。是南京附近现存最大的一座古塔。1956年7月14日发现地宫。地宫位于塔底中央。
牛首山破金故垒
在南京市中华门外牛首山后。牛首山高242米,双峰角立,形如牛首,古称牛头山,又叫天阙山,形势十分险要。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兵侵占建康(今南京),岳飞在此抗击金兵时筑。石垒均用当地山石垒成(现存长度共约2000米,底宽约1.2米,顶宽约0.8米,最高处约1.5米)。金兵统帅完颜宗弼(即兀术)准备从静安镇(今下关附近)渡江逃窜,岳飞在清水亭阻截,大破金兵,收复建康。
清凉山
在南京市西。古名石头山,因曾在山上筑城,故又称石城山。海拔63.7米。南唐时,在山中兴建避暑宫,后改清凉寺,辟为清凉道场,自此出名,称为金陵胜景之一。
清凉寺
在清凉山上。五代十国杨吴时为兴教寺;南唐建清凉道场,相传为李氏避暑宫,李后主(李煜)常留宿宫中;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移幕府山清凉广惠寺于此,南宋淳佑十二年(1252年)在山上建翠微亭;明初改今名。原寺建筑已废。现仅存清末建的佛殿和南唐保大三年(945年)义井一口,传说老僧终生饮此井水,须发至老不白。附近有扫叶楼、乌龙潭、驻马坡等古迹。
扫叶楼
在清凉山西南麓。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和诗人龚贤居住遗址。龚贤(1618-1689)为“金陵八家”之一,擅长山水画。江苏昆山人,寓居南京。清军攻占南京后,他悲愤出走,飘泊在海安、扬州等地10年左右,后回南京,定居清凉山。在屋旁栽花种竹,称半亩园。曾画一和尚,手持扫帚,作扫落叶状,其居处扫叶楼,因此而得名。迎面壁间嵌有现代书法家林散之书的“龚贤故居”石刻。
石头城
在清凉山后。南北全长约3000米。城基遗迹为赭红色,内有大量河光石,一般高出地表0.3-0.7米,最高处为17米,系自然山岩凿成。此城原为楚威王的金陵邑,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吴国孙权迁至秣陵(今南京),翌年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头。东晋义熙年间(405-418)加砖累甓,明洪武二年(1369年)石头城为应天府城(今南京)的一部分重加修建。扼守长江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朝天宫
在南京市水西门内、莫愁湖侧。相传吴王夫差曾在此筑冶城,有较大规模的冶铁作坊,地势又高,故名冶山。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年)建冶城寺。明洪武时重修,建为朝天宫。内有习仪亭,为文武官员学习朝贺天子礼仪的地方。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五年(1866年)重建。还有供奉孔子的大成殿,两旁各有廊庑数百间。
莫愁湖
在南京市水西门外。总面积0.41平方公里(其中水面0.33平方公里)。相传南齐时,有洛阳少女莫愁远嫁江东卢家,住在湖滨,因此叫莫愁湖。其实,六朝时这里还是长江的一部分,北宋乐史著《太平寰宇记》中才有莫愁湖之名。明初筑楼湖上,称胜棋楼。
胜棋楼
在莫悉湖公园内。楼二层五开间,始建于明洪武初年,重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有清代状元梅启照书的“胜棋楼”匾额。楼上正中壁上挂有明中山王徐达画像,正门与中堂之间有一张棋桌,四周放著方凳。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徐达曾在此下棋,朱元璋输了,便把莫愁湖送给徐达,因称胜棋楼。
白鹭洲
有两处:(1)古白鹭洲,其址约在今莫愁湖西岸至上新河一带。因洲上常聚许多白鹭故名。唐诗人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即指此。(2)今白鹭洲在中华门内东侧,秦淮河、利涉桥南。原是明中山王徐达的东花园。惜毁于清咸丰年间(1851-1861)。后在东园故址建白鹭洲公园。
明故宫遗址
在南京市中山门内,至逸仙桥中山东路两侧,光华门内御道街和新开辟的明宫路、北安门一带。明初填筑前湖(即燕雀湖)兴建。当时城分内外二重,外重名“皇城”,内重名“宫城”,护城河环绕四周。宫城内外大致与北京明故宫布局相仿,均已在清咸丰时(1851-1861)毁于战火。
中山门
在南京市中山东路的东端。前身为明初宫城东面的朝阳门,原是一座瓮城,不便通车。1927年在兴建中山陵园大道时,将门拆除,把门基挖低,又重建了一座三孔拱形的砖门。在中门洞上嵌“中山门”的题字石额,可通汽车,为通向中山陵的大门。但中山门两侧仍保留著明代的城墙,城外还有一段城河。
钟山
在南京市中山门外。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主峰海拔448米。山势险峻,蜿蜒如龙。三国时诸葛亮谓孙权曰“钟山龙蟠”,即指此山。因山上有紫色页岩层,阳光照映,远望呈现紫金色,东晋时又叫紫金山。山前正中是中山陵,西边是梅花山、明孝陵、谬仲恺和何香凝墓,东边是灵谷公园、邓演达墓、谭延闿墓;山北有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墓;钟山第三峰上有紫金山天文台及天保城。钟山在六朝时代,寺庙很多,梁朝以前有佛寺70余所,现只有山左的灵谷寺。
钟山陆游题名石刻
在南京市钟山南麓、紫霞洞定林寺遗址附近的悬岩上。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年在此读书。南宋诗人陆游在乾道元年(1165年)七月和六年七月两次来此。这处摩崖,是宋乾道元年至六年所刻。全文是:“乾道乙酉七月四日,笠泽陆务观冒大雨独游定林”。高2尺,长2尺6寸,楷书5行,每行4字,字径4寸。是陆游的亲笔题字。
半山寺
在南京市中山门北白塘。是北宋王安石故居。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王安石奏请舍所居宅第为寺宇,宋神宗赵顼赐名“报宁寺”。宋时这里当城东7里,距离钟山也是7里,正好是半途,因称半山寺。王安石因新法被废而悲忿死去,葬半山寺后,前有半山园。明代因半山寺靠近宫城的北安门,划为禁地,寺废。清道光年间(1821-1850)再建,咸丰三年(1853年)毁于兵火。后两江总督端方重修,并建一亭,曰半山亭。现存数间瓦屋及半山亭。半山寺东里许有射公墩,是谢玄及其子孙居住之地。
中山陵
在南京市东郊钟山中部第二峰茅山南坡。孙中山的陵墓。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遵照他生前遗愿,自1926年1月动工兴建中山陵,1929年春建成主体工程,同年6月1日,国民政府将孙中山遗体从北京碧云寺迁葬于此。陵墓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墓室海拔158米,从墓道入口至墓室距离700多米,共有石阶392级。祭堂四壁刻有他的遗著《建国大纲》,祭堂后面是墓室,球状结构。孙中山遗体至今安详地静卧在墓穴下面。陵园总面积4.5万多亩,其中林木面积3.2万亩,苍松翠柏。中山陵园全部建筑工程至1933年基本完成。中山陵前临开阔平原,背靠巍峨山峰,布局严整,气象雄伟。
中山植物园
在钟山南麓、中山陵附近。占地186万平方米。分9个种植区,收集国内外植物2000多种。其中以温室最为精采。建于1903年,为我国最早的植物园。
灵谷寺
在南京市中山门外中山陵东。原在钟山南麓独龙阜。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萧衍葬宝志和尚于独龙阜,建开善精舍,并造志公塔,唐代称宝公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改称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名蒋山寺。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在独龙阜建明孝陵,将寺及塔迁此,并改名灵谷寺。松木参天,一径通幽。清咸丰年间(1851-1861),灵谷寺遭到严重破坏。因无梁殿是砖砌未毁。现寺仅是原灵谷寺龙王殿的一部分,同治年间(1862-1874)重修。在大殿东墙下,立明初石碑2块,一为宋濂撰,刘基书;一为蹇义书。
无粱殿
在灵谷寺内。是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古建筑。又称无量殿。建于明洪武年间(1369-1398),虽几经重修,主要结构始终未变。殿平面为长方形,长50余米,宽30余米。殿内结构用砖券代替木梁,故称“无梁殿”。正面五开间,每排5券。中央一间券洞最大,横跨11余米,高14米。太平天国时,清军江南大营设此。1928年,国民政府在殿后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纪念塔,殿前建大门和石坊,利用无量殿为享殿。
灵谷塔
在灵谷寺后。1929年,中山陵的主要工程完工以后,在灵谷寺后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现叫灵谷塔。塔九层八面,高66米,全部以钢筋水泥建筑,顶覆以绿色琉璃筒瓦。
明孝陵
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坡独龙阜玩珠峰下。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营建,次年葬入马皇后。马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洪武十六年建成,三十一年朱元璋死后葬入。建筑大致分两组。第一组为神道。石刻由12对石兽、1对石柱、4对石人和1座棂星门组成;随著山麓的起伏排列成一条长约800米的神道石刻。
享殿仅存须弥座台基和清同治时建的一座殿堂,最后为宝城。宝城外部用大石条建成,东西长75.26米,南北宽30.94米。底部为须弥座。城中间前为方城,中通圆拱形隧道。出隧道,正北即宝顶南墙,上横刻楷书“此山明太祖之墓”。方城上为明楼,屋顶已毁,仅存四壁砖墙。宝城后为宝顶,为一约400米直径的圆形土丘,上植松柏,下为朱元璋和马皇后墓穴。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明孝陵一景
武将石像
梅花山
在南京市中山门外钟山南,处于明孝陵神道环抱中。因山上多红梅得名。旧名孙陵冈,三国时吴帝孙权与步夫人葬此。相传朱元璋营建明孝陵时,中军都督府佥事李新准备将孙权墓迁走,朱元璋说:孙权亦是好汉,留他守门。所以仅将孙陵石麒麟等移往他处。此后,孙陵冈遂改称梅花山。
廖仲恺、何香凝墓
在南京市明孝陵西,背靠钟山,面对前湖。廖仲恺(1877-1925),广东归善(今惠阳)人。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暗杀,原葬广州,1935年6月运抵南京,9月安葬。夫人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与廖仲恺合葬。
邓演达墓
在南京市中山门外、灵谷寺东侧的高丘上。邓演达(1895-1931),广东归善(今惠阳)人。1931年8月17日,在上海被捕,11月在南京被杀害。1958年,烈士遗骸迁葬现址。墓前建有大平台。平台后是墓碑,上刻“邓演达烈士之墓,何香凝敬题”字样。
紫金山天文台
在南京市钟山西峰上。出太平门向右转弯,循盘山公路可以直达。该台建成于1934年,是解放前我国唯一的天文台。当时,天文台主要配备有口径20厘米的折反射望远镜和口径60厘米的反光望远镜以及一些小型的仪器。1937年日军侵逼南京,天文工作者携带望远镜主要部件迁往内地,留下的仪器设备遭到严重破坏。
天保城
在南京市钟山西峰,今紫金山天文台址内。是太平军保卫天京(今南京)的重要军事堡垒。城用巨石垒成,遗址在紫金山天文台东南侧;又在西峰南麓富贵山(古龙尾坡)设第二要塞,称地保城。二城是太平天国保卫天京的堡垒。当年太平军借此两要塞,与清军的江南大营长期对垒,曾两次攻破江南大营。1864年2月26日清军攻占天保城、地保城后,炸开太平门右侧城墙,天京失陷。辛亥革命时,浙军夺取天保城后攻克南京。在紫金山天文台东南侧,尚有当年巨石垒砌的城壁遗迹。地保城已无遗迹。
徐达墓
在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村。徐达(1332-1385),字天德,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人。明初开国功臣。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墓前立有巨碑,碑身连额高5.5米,下承龟趺,高1.8米;碑通高7.3米、宽2.2米、厚0.7米;碑文是明太祖亲撰,长达2000余言。神道两侧,有石马、石羊、石虎、武将、文臣相对而立,神道尽处是墓穴。
李文忠墓
在南京市太平门外、板仓乡蒋王庙村。朱元璋的外甥,19岁为将,骁勇善战。封曹国公,还掌大都督府兼领国子监事。洪武十七年(1384年)卒,追封岐阳王,葬钟山之阴,谥武靖,享太庙。
邓廷桢墓
在南京市仙鹤门东、灵山下邓家山。邓廷桢(1776-1846),江宁(今南京)人。清嘉庆进士。道光年间(1821-1850)任两广总督。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卒于西安任所,葬江宁灵山。
浡泥国王墓
在南京市安德门外、子岗东向花村乌龟山。1958年发现。浡泥国即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就与我国建立友好往来,明洪武四年(1371年),国王马合谟沙曾遣使祝贺明王朝建立。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国王麻那惹加那和他的妻子、第妹、子女、近臣等到达南京,居住在会同馆(宾馆)内。同年十月麻那惹加那不幸病故,年仅28岁,临终前嘱咐妻子等,希望“体魄托葬中华”。明永乐帝用王礼葬他,并在墓侧立祠,每年春秋二季,派人祭扫。
汤山
在南京市东麒麟门外、江宁县东北。海拔292米。山东南有汤涧,发源于汤泉,故称汤山。因北京也有汤山,又称南汤山。温泉不受季节气温影响,平均水温44篊,泉水清洁,无色透明,水内含有硫黄、钾、钙等矿质,可治皮扶病。相传唐代名画家韩滉之女有“恶疾”,长期未能治好,后到汤泉沐浴竟愈。后韩滉在汤山建圣汤延禅寺。自此汤山更加有名。
栖霞山
在南京市东北栖霞镇。山分中峰、东峰、西峰三支,中峰最高,名凤翔峰,海拔284米。周围约17公里。六朝时因山中盛产药草,吃了可以(摄生)养生,又改名摄山。南齐明僧绍曾隐居于此。明僧绍字栖霞,故其舍宅为寺时,寺以栖霞名之,山亦以栖霞名。山上除栖霞寺外,还有千佛岩、舍利塔、无量殿等名胜古迹。山上枫树成林,每到霜降时节,枫叶红遍全山“栖霞红叶”是南京著名胜景之一。设有中国佛教学院栖霞山分院。
栖霞寺
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创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为隐士明僧绍舍宅改建。唐改功德寺,又增建殿宇、楼阁40余所,极为壮观。与山东灵岩、荆州玉泉、天台国清,并称为国内四大丛林。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复名栖霞寺。清咸丰五年(1855年)毁于火,现存木构建筑。大部分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和民国初年陆续修建。
千佛岩
在栖霞山栖霞寺舍利塔东无量殿后的山崖上。有佛龛294个、佛像515尊。梁临川靖惠王萧宏加以装饰,金碧辉煌,千佛名蓝,与大同云冈石窟南北齐名。宋、明两代,曾进行修葺,并有增补。
无量殿
在栖霞山舍利塔东,紧连千佛岩。相传南齐明僧绍隐居这里时,深夜同法度和尚讲无量寿经,忽见山崖中放光,现佛像及“殿”字状,因而想在此凿山造佛像,不久僧绍死,未能实现。其子仲璋任临沂县令时,按他父亲的遗言,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在栖霞山西崖今址筑无量殿。
舍利塔
在栖霞山栖霞寺东侧、藏经楼南。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但从塔上浮雕看,为南唐重修的遗物。八面五层,高约15米,全部用细致的灰白石构成,仿木结构。底座是宽敞的台基,正面4级石阶,四周栏杆围绕。台基上为塔须弥座,分上、腰、下三层,上下都刻石榴花、凤凰、狮子等。须弥座上为莲座,上即塔身。五层檐上为塔顶。
明征君碑
在栖霞山栖霞寺山门外右前侧。为纪念南齐隐士明僧绍而立。明僧绍曾被征为国子博士,故称“征君”。建有碑亭。碑高2.74米、宽1.31米、厚0.36米。碑文为唐高宗撰,皆四六韵文,后以10首铭词结束,字为当时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碑阴有“栖霞”两个大字,传为唐高宗所书。
萧墓石刻
在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西南。墓前现有石辟邪二、石碑一、龟趺一。石辟邪是用整块巨石雕成,昂首挺胸,矫健有力,造型生动。石碑身高4.45米,龟趺高1.16米,通高5.16米,宽1.6米,厚0.28-0.37米。碑额题“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碑为徐勉撰文,贝义渊书,2800多字的楷书长文,多能通读,是唯一可以辨识碑文的一块南朝陵墓碑,对研究六朝书法艺术有重要价值。
(梁)吴平忠侯墓石狮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神道石柱
(梁)吴平忠侯墓石神兽
江宁区
南唐二陵
在东善乡祖堂山南,距南京(中华门)23公里。是五代南唐开国皇帝李弁(烈祖)、李景(中主)的陵寝。1950年发掘。陵除起坟外,地上已无建筑,现所保存的仅是地下墓室。烈祖的陵叫钦陵,规模较大。钦陵位祖堂山南麓,是一个隆起的圆形土墩,直径约30米,高约12米。总计共13室。全长21.48米,宽10.45米。李景的陵叫顺陵,在钦陵西北约50米处,土墩形状不如钦陵显著。全长21.90米,宽10.12米。建筑形制与钦陵大致相仿,规模略小,全部砖结构仿木建筑形式。
陶男舞俑,高46厘米。
钦陵中室
陶女舞俑,高46厘米。
从顺陵前室看中后室。
下定林寺塔
在方山上。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因南京钟山定林寺废,在方山重建此寺,称下定林寺。塔砖建,八面七层。体积较小,高约13米。底层中央有石雕须弥座,东西北三面各有佛龛。塔刹和腰檐已毁。此塔专供佛像,不能上人。虽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塔身主要部分仍为宋时遗物。
阳山碑材
在汤山镇西北。海拔383米,绵延数十里。山为石灰岩,石质坚韧而光泽,古时南京碑刻多取料于此。孝陵碑材位于西南麓半山腰海拔140米处,劈山凿成。碑材分碑座、碑首、碑身三部分。碑座长30.35米、宽16米、厚13米,西北端仍与山岩相连,底部仅留两行支撑石。碑首长10.7米、宽20.3米、厚8.4米,成蟠龙坯形。碑身长49.4米、厚4.4米、宽10.7米,横卧山上,东北端与山岩连接,底部也留有三行支撑石。据同治《上元江宁两县志》记载,明永乐三年(1405年),成祖朱棣为其父太祖朱元璋立碑纪功而命凿,因碑材太大,无法运走而留下。碑身石材面积比“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大50余倍。
溧水县
天生桥
在溧水县城西4公里亭山东麓胭脂河上。胭脂河开凿于明洪武二十六年至二十八年(1393-1395),为便利苏浙漕粮运至京师,由崇山侯李新督工开凿,上接石臼湖,下达秦淮河,以通苏浙漕运。这条人工运河,其间因通过一座长达5公里,高约15-30米的红色砂岩石岗,故名胭脂河。天生桥跨于两岸峭壁上,不是用石块砌成,面是利用天然山岩筑成,桥中下石孔,形似天生的石拱桥。桥长34米、宽8-9米,桥面距河底约35米。是一座利用山岩就势凿的一座古代石桥,不仅江苏独一无二,国内亦不多见。
永寿寺塔
在溧水县城西经的永寿寺内。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建,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初名永昌塔,后敕改今名。塔砖建,仿楼阁式。7层,平面外呈八角形。
无想寺
在溧水县洪蓝镇。
明建蒲塘桥
在溧水县渔歌乡蒲塘镇。
高淳县
保圣寺塔
在高淳县淳溪镇。今塔建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为方形七级砖塔。明崇祯,清道光、同治年间屡经修葺。由于年久,塔顶倾倒,1974年修复塔顶和六、七两层。塔为木檐楼阁式,砖身。平面正方形,7级。
淳溪古街
在淳溪镇。
襟湖桥
在淳溪镇。
东坝戏楼
在东坝镇。
楚王城
在固城镇。
玉泉寺
在固城镇。
沧溪戏楼
在沧溪镇。
六合区
文庙
在六城镇长江路。
万寿宫
在六城镇。
清真寺
在六城镇。
桂子山
在八百镇。
西阳山
在六合区。
瓜埠山玄武岩石柱林
在六合区。
魏太武帝庙遗址
在瓜埠山。
羊角山古文化遗址
在程桥镇。
浦口区
狮子岭
兜率寺
龙洞
汤泉惠济寺
在汤泉镇南。
罗汉寺遗址
在星甸镇星甸街。
覆舟山
在南京市太平门西侧。海拔61米。春秋战国之际,以山形似覆舟而得名。南朝刘宋时,又以山在玄武湖南,改名玄武山。六朝时期,覆舟山既是军事要地,又是帝王游乐的地方,故又称乐游苑。山顶有三藏塔,塔下葬有唐僧玄奘部分顶骨。
三藏塔
在覆舟山顶。1943年2月,南京中华门外大报恩寺三藏殿废址内发现唐玄奘法师顶骨,为日军盗掘,运往日本。1944年建塔,将玄奘部分顶骨移葬此塔。塔砖建,仿木结构,下筑台基,塔身为四面五层。塔前平台有“唐玄奘法师西域行迹图”圆形碑刻一方。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在南京市长江路292号。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在此定都(称天京)。将清两江总督衙门旧址扩建为天朝宫殿,称天王府。当时的建筑规模:有两重。内宫有七、八进,宫后筑高台,四周为宫墙;除后林苑外,大殿东西两侧各建花园一座。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建筑大部被毁。清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在此重建两江总督衙门。现存建筑有大殿(或称金龙殿、荣光殿)、暖阁、穿堂、西花园及大殿前东西两边的附属建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事处设于西花园。天王府后的楼房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总统府。建国后,江苏省政府、省政协机关曾在此办公。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室
在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办公处在大院西花园的西面,是一幢坐北朝南的西式平房,原系清末张人骏任两江总督时所建的花厅。共7间。东边3间为办公室、会议室与休息室,中间是穿堂,西边3间通连,是大会议室。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这座大厅的大会议室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当年的住处在园东北的跨院内,是一座中式三开间的2层小楼。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
在南京市汉西门堂子街74号内。该处是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属官衙署,1952年发现。共5进:正中大厅,后面是三厅和后檐房,右边是花厅,厅之间是天井。在大厅和二进的墙壁和板壁上有太平天国壁画18幅。
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事处原址
在南京市长江路东端梅园新村。1946年5月3日以周恩来、董必武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由重庆迁来南京,继续同国民党政府进行谈判,直到1947年3月。
金陵刻经处
在南京市淮海路35号。清同治五年(1866年)为居士杨文会(字仁山)创办,曾先后刊刻了大量国内收藏的佛教经典,以及流散到日本的我国隋唐佛典数百种,其中经刊刻的《大藏辑要》就达465种3300余卷。为我国刊刻佛教典籍的重要场所。
天妃宫碑
在南京市下关建宁路290号大院内。碑立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通高8.55米,碑身高4.45米、宽1.91米、厚0.62米。碑额篆书“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原立于天妃宫内。相传在永乐年间(1403-1424),郑和出使西洋,航行途中遇风浪,得神助脱险。归国后,奏封海神宋灵惠夫人林氏为护国庇民普济天妃,在京师仪凤门(今兴中门)建天妃宫,祭祀天妃;并立天妃宫碑,记述建立天妃宫的缘起及郑和出使西洋的一些史实。后宫毁碑存。
陶行知墓
在南京市中央门外燕子矶晓庄。陶行知(1891-1946),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陶行知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逝世,同年12月,全国53个人民团体,在晓庄为陶行知隆重举行公葬仪式。陶行知墓冢直径约为8米、高2.8米。墓前有牌坊和墓碑,牌坊高约5米、宽4米,横额上刻陶行知书“爱满天下”。
燕子矶
在南京市北郊观音门外。是岩山东北的一支。海拔36米。山石直立江上,三面临空,形似燕子展翅欲飞,因称燕子矶。清初康熙、乾隆二帝下江南时。矶顶有碑亭,亭中石碑正面有清乾隆帝书“燕子矶”,背面是他的题诗。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军由燕子矶登陆,入观音门,直逼南京,可见燕子矶的形势非常重要。燕子矶附近有弘济寺、观音阁,寺废阁存。
王德墓
在南京市燕子矶新合村清镜寺前。王德(1088-1155),字子华,通远军熟羊寨(今甘肃渭源东南)人。南宋抗金名将。绍兴初,封“陇西郡侯”。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九月葬此。碑通高4米、宽1.25米、厚0.29米。碑为青石,中央阴刻正楷“宋故赠检校少保王公神道”。为南京现存唯一南宋碑刻。
南京市名胜古迹有哪些
来源: 浏览 2224 次
下一篇:浙江省名胜古迹有哪些
更多关于 南京市名胜古迹有哪些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门寺
- 中国古建筑小木作的代表:公..
- 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
- 慈寿寺万历玲珑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规模最大..
- 沈阳故宫古建筑
- 玉蟾宫
- 灵寿傅氏透雕古牌楼
- 沈阳故宫
- 樊川兴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楼
- 颐和园琉璃牌楼
- 国子监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乐宫
- 山西晋中市介休源神庙
- 隆兴寺
- 摩诃庵
- 清化寺
- 先农坛(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区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墙子路..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佛教古建..
- 广东潮州古建筑己略黄公祠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阴文庙
- 明清时期古建筑木石结构牌坊..
- 张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时期
- 地跨豫陕鄂的古镇荆紫关镇
- 悬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珑宝塔慈寿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称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国石牌坊之乡
- 承德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