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比干墓在哪里

比干墓在哪里

来源:  浏览 2327

比干是商代纣王的皇叔,官居太师,那么具有七巧玲珑心的比干墓在哪里呢?比干墓”为周武王所封。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东北7.5公里比干庙村。
比干墓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坟丘式墓葬。墓立铜盘铭文:“左可想而知右泉,前岗后道,万世之宁,兹马是宝。”墓前立有孔子手迹剑刻:“殷比干墓”四字碑。
 相传商纣王到了晚年的时候,残暴无道,误国害民,大臣们多次劝谏,纣王都不理会,听不进去。
比干
于是箕子、比干、微子三个人就到一起合计。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在朝中的官是太师;比干,也是商纣王的叔父,在朝中位高权重,他是商朝的少师,相当于国家的丞相;微子,是商纣王的“庶兄”。什么叫庶兄呢,就是商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微子的母亲不是册封过的正夫人,地位比较低,所以他虽为兄长,却不能继承王位。孔子说“殷有三仁焉”,就是指的箕子、比干、微子这三个人。

微子、箕子、比干他们三人一起合计,微子认为国家成这个样子,不好办了,没有希望了,他要离开朝歌出走。箕子说,我们暂时是没有办法来改变现状的,最好先保护好自己,以后伺机而动。于是他披头散发,假装疯狂。

比干说:“主上有过错,老百姓遭受磨难,当臣子的不去劝谏,就是不忠;怕死不说,就是不勇。为了国家社稷就是丢掉生命,也是值得的,也算是大忠大勇!”

于是他就亲自去进谏商纣王,毅然登上摘星楼,劝谏纣王洗心革面、重整朝纲。先是说,后是喊,最后是骂,一连三天强谏不走,以死抗争。

这样一连三天,把商纣王弄得恼羞成怒。纣王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孔窍,我倒要看看你的心是什么样子!”命令卫士将比干的肚子剖开,挖出心脏。

在朝歌城中心,现在还有摘星楼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台上原有摘星楼,“摘星”形容楼非常的高,有“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说法。明嘉靖二十四年《淇县志》记:“摘星楼,一名妲己台,在城西,纣所建。言其极高,故名。此遗址尚存”。后人为了纪念比干,把“摘星楼”遗址改称“摘心台”。现在残台高13米,东西宽90米,南北长100米。台上层是殷商文化,地下部分是龙山文化,现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摘心台上面,有一座青石牌坊,叫忠烈坊,为纪念比干而建造。忠烈坊最早建于汉代,忠烈坊的对联“刚之忠之仁之勇之,惨也酷也悲也伤也”,对联感叹“比干剖心”这件事。这是一幅名联,上联的四个“之”,下联的四个“也”,一连八个虚词,让人感觉到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忠烈坊另一幅楹联:“道阻当时滴千载英雄之泪,名传后世启万年忠孝之心”,原来是明代三仁祠前的殷礼义坊的旧联。忠烈坊前头有“比干摘心处”碑,是香港大学教授饶宗颐先生题写的,我们知道饶宗颐是著名国学大师,与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有“北季南饶”之称。

在摘心台的最顶端,有一个心星阁,高5.68米,长宽各4.5米。它是用158块青石构成,设计精巧,风格独特。心星阁上的对联“心存社稷德昭天地,亭对纣窝气贯长虹”,写的是比干为国捐躯,他的精神长存,“亭对纣窝”中的“亭”指心星阁,“纣窝”是指“纣王墓”,在东面淇河岸边;一般帝王的坟墓称为“陵”,而纣王的陵墓被人称为“纣王墓”,甚至叫“纣王窝”,这充分表明了人们的爱憎。想当年商纣王不可一世,残害比干;而如今,纣王的坟墓被称为“纣窝”,而比干反而高踞台顶,被人们修亭建坊来纪念。

 

在朝歌城的南面三十公里,还有一处有关比干的重要遗址—比干庙。比干庙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天下第一墓”、“天下第一庙”、“天下第一碑”。这几个“天下第一”由何而来呢?

比干庙在朝歌城南三十公里的卫辉市境内,现在成为人们缅怀、祭拜比干的重要场所。这里的比干墓被称为“天下第一墓”,比干庙被称为“天下第一庙”,里面的孔子剑刻碑被称为“天下第一碑”。

比干墓,在比干庙的后面,称它为“天下第一墓”,是因为它是第一座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坟丘式的墓葬,《史记·殷本纪》中就有记载。《史记》记载:周武王伐纣,商纣王登鹿台自焚以后,周武王“释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周武王伐纣得胜以后,马上办了这三件事,一是把箕子从牢狱里释放出来,二是给比干墓封土,三是给另一个商朝老臣商容的家门口挂匾。这说明,比干墓是周武王给封起来的。

在民间,有一个关于比干墓的传说故事。说比干的心被挖出来后,受到姜子牙法术的保护,喝了姜子牙特制的丹心汤,可以保护五脏六腑,没了心脏仍然不死。姜子牙告诉比干赶紧往“心地”跑,“心地”就是现在的新乡,跑到心地就可以长出新的心来。就在赶往心地的路上,比干遇到一个老年妇女,在叫卖一种菜,叫无心菜,比干感到好奇,就问老妇说:“菜无心能活,人无心如何?”这个老妇就是苏妲已所变的,专门来致比干于死地的。老年妇女说:“菜无心能活,人无心必死”。比干听后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坠马身亡。这时候,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把比干的尸体掩埋到此地,形成一个天葬墓。这是关于比干墓的民间版本。

比干墓前的比干庙,是我国目前还保留的最早的庙,所以称作“天下第一庙”。北魏孝文帝从平城(今大同)迁都到洛阳,路过朝歌时,专门到比干墓去祭祀,感念比干的忠心,发愿为比干修庙。公元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比干庙修成。此后历代很多皇帝来比干庙祭祀,或封谥、或题诗、或扩建,使得比干庙的规模越来越大。

比干庙的碑刻非常珍贵。魏孝文帝的“太和碑”,碑文仿照屈原的楚辞离骚的风格,长达1800多字,字体是当时书法名家书写,属少见的魏碑珍品,书法价值极高,被公认为艺术史上的杰作。多珍贵呢?据说这块碑的宣纸拓片,都不能携带过海关的。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讨伐高丽(朝鲜)的时候,经过比干庙,带领文武大臣为比干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下诏书册封比干为“忠烈公”,下令当地州县令逢春、秋两季都要来比干庙祭祀。唐太宗还撰写了《祭殷太师比干文》,刻了块高达丈二的石碑,也是很有价值的文物。

另外还有清乾隆帝的《御制诗文碑》。清代乾隆皇帝的书法碑刻很多,不算稀罕,但是,乾隆的碑刻一般都是行书,而这块碑是乾隆的正楷书体,也是比较少见的,可见乾隆帝对比干的敬重之意。另外比干庙还有慈禧太后题写的匾“取义成仁”,清光绪题写的“丹心千古”等等。

但是这些都还称不上“天下第一碑”。那么号称“天下第一碑”的是哪块碑呢?比干墓前有一块孔子剑刻碑“殷比干莫”,堪称天下第一碑。什么是“莫”呢,有人解释说碑下是土地,所以孔子写“莫”,省掉了“土”字,这块碑据说是孔子留下的唯一的字迹。其实,古代“莫”和“墓”是通假的,通用。

对孔子剑刻碑,有的人持怀疑态度,不相信这真的是孔子留下的。我们知道,汉代以后碑刻才慢慢兴起来,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能留下碑刻吗?古代也有人提出过这样的疑问,于是乾隆让人研究鉴定,结果认为是真的,于是就提笔写了“宣圣真笔”四个字,刻到孔子碑的碑额上。“宣圣”就是孔子,汉平帝时候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所以人们在诗文中常常尊称孔子为“宣圣”。“宣圣真笔”,意思就是说“殷比干莫”这是“宣圣”孔子的真迹。

实际上随着考古发现,孔子时代能不能留下石刻文字,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1977年河北平山县发现了“河光刻石”,就是战国时期的石刻。还有更早的,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里,有一块刻有“妊冉入石”四个字的石磬,说明早在商代,就有人在石头上刻字了。比妇好晚七八百年的孔子,在石头上刻几个字,有什么不可能呢?

 

比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谏臣,受到世世代代人们的敬仰。比干还是天下“林”姓的太师祖,这是从何说起呢?林姓的始祖是谁呢?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林姓始祖诞生的地方----仙人梯。

 

仙人梯在朝歌城西北十四公里,武公湖北岸的半山崖上,悬挂在悬崖峭壁上,在白云缭绕之中,只能踏着三尺多宽的石阶辗转而上,因此称作仙人梯。下面是碧波荡漾的武公湖,仙人梯的东面是著名的古淇园遗址,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前嘴石窟,西边有著名的全国拥军模范靳月英老大娘的八一林,再往上是无法登攀的青石崖壁。

仙人梯的名气在于它上面的“林母洞”,又叫做“长林石室”。林母洞是个自然形成的山洞,一连串几个小洞,内部相通,外边还突出来类似现在的阳台那样的地方。这里是天下林氏的始祖林泉的诞生地。

相传商纣王时期,比干被剖心致死,怀有身孕的比干夫人怕受株连迫害,就带着丫环,趁着夜色逃出朝歌,一路向西,跑到仙人梯躲了起来。在林母洞里,比干夫人生下了一个男婴。商纣王听说比干夫人逃出去了,命令兵士到处查找。后来在仙人梯的安乐窝发现一个妇女带着一个男孩,就询问他们的情况。比干夫人当然不能按照实情说,就说姓林,孩子叫林泉。这样,才躲过了劫难。

比干夫人为什么要说姓林呢,因为仙人梯附近林木葱郁,山下泉水淙淙,比干夫人当时也是急中生智,想出林泉这个名字。林泉也叫林坚,也是因为仙人梯周围都是坚硬的青石。直到现在,附近的老百姓还把仙人梯东边的山涧叫做“林泉沟”。

这个小男孩,后来长大,他的后代都姓林。现在林姓后嗣枝繁叶茂,遍布世界各地,而且名人辈出。全世界林姓人口大约接近2000万,其中在中国大陆1400多万,在大陆姓氏人口列第16位。在台港澳及海外地区约600万人。

林母洞被林氏后人称作“长林石室”,踏着仙人梯往山上爬,在大约两百米的高处,有大小十八个天然洞穴。前些年当地在半山腰修了一条盘山公路,仙人梯短了许多,但也还有五六十米高。

林母洞深几十米,最高的地方有三四米,洞内有洞,洞上有洞。其中有一个洞传说是比干夫人和林泉的卧室,深6米余,高2米左右,洞顶悬着一个隆起的巨石,直径约三米,很像一个大乳房,相传那是比干夫人留下的纪念。

林母洞口有一块5米多高的巨石,叫“将军石”,从侧面来看是一个将军,身穿盔甲,威武无比,斜靠在洞口,只留五六十公分的缝隙可以由人挤过去,老百姓传说这是将军把门,保护着林泉母子的安全。据传古时侯,每年四月初四林坚生日的时候,当地民众就敲锣打鼓来林母洞为林坚祝生日,每逢这一天,靠在石洞口把门的石将军就会把身体直立起来,闪开路让人们通过。过了这一天,石将军就又会斜靠住大山,忠实地把守着林母洞。

林母洞东口有一副明代刻的楹联:

    石洞无灯凭月照,

    山门不锁待云封。

横批“安乐窝”。此联是朝歌名胜的名联,精妙地描写出长林石室的神韵和“以白云为篱,以青山为屏,以光风云月为侣”的优美自然风光。

在朝歌,供奉比干的地方还有三仁祠。三仁祠是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修建完工。现保存有明正德二年、明嘉靖元年两通石碑,记载三仁祠创修经过。三仁祠同时纪念比干、箕子、微子。三仁祠的东廊坊专门纪念比干,里边供奉着比干的塑像,还有比干夫人和林泉的塑像。

我们今天讲了商朝少师比干。比干剖心这个悲剧发生在商纣王的晚年,正因为类似这样的悲剧,再加上种种其他因素,使得一个曾经威震四方的辉煌帝国,最终走向了灭亡。

上一篇:1913年的太原古建筑老

下一篇:河南省公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哪些

更多关于 比干墓在哪里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