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古祠堂的古建筑讲究“天人合一”,汝城古祠堂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古祠堂分为总祠、家庙、宗祠、公祠、家祠几个等级古祠堂内含族谱、家训、匾额、牌位、碑刻、诗词、楹联、歌赋、先人故事等等,浓缩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尊敬先祖的家风。古祠堂集文化艺术、社会历史、宗法礼仪于一身。
中国古祠堂之乡汝城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土桥镇,地理位置特殊是湘、粤、赣三省交界处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端交接部,有“鸡鸣三省,水注三江(湘江、珠江、赣江)”之美称,是湘南一颗璀璨明珠。汝城县的古祠堂掩映在无数的古民居群落中,汝城的古祠堂,以造型精美别致古建筑祠堂上的如意斗拱特别显眼。壮观而雕刻细致的如意斗拱,是汝城古祠堂的最大特色之一,汝城古祠堂分为总祠、家庙、宗祠、公祠、家祠几个等级。总祠是包括附近县市较大区域的同一姓氏共建的祠堂;家庙是为纪念某姓家族始迁本县始祖所建的全族祠堂;宗祠是某姓家族各分支房派的祠堂,多为某村祖先;公祠是宗祠之下的分祠;家祠是各小房祖祠,即私厅。样子收藏网介绍一下汝城古祠堂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古祠堂。
“汝城古祠堂群”包括金山叶氏家庙、卢氏家庙、津江朱氏祠堂、广安所李氏宗祠、外沙太保第、益道绣衣坊(含范氏家庙、中丞公祠)等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工艺精湛,恢弘气派,保存完整,建造时代早,代表着汝城古祠堂文化之精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有8座古祠堂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县较有名的古祠堂
城郊乡益道村:范氏家庙、中丞公祠、
城郊乡津江村:朱氏祠堂、克纪公祠
城郊乡云善村:(厚坊)何氏家庙
城郊乡予乐村:唐氏家庙
城关镇新井村:朱氏总祠、黄氏家庙
土桥镇土桥村:李氏宗祠
土桥镇金山村:卢氏家庙、叶氏家庙、(金山)李氏家庙
土桥镇黎明村:曾氏宗祠
土桥镇周家村:(土桥)周氏宗祠
外沙乡外沙村:(朱氏)太保第
外沙乡高村村:宋氏宗祠
永丰乡先锋村:周氏宗祠
永丰乡涧布村:(涧布)曹氏宗祠
田庄乡洪流村:黄氏家庙
三星镇殿华村:宋氏家庙
马桥乡西览村:(西览)朱氏总祠
马桥乡石泉村:胡氏宗祠
井坡乡古塘村:(古塘)袁氏家庙
暖水镇白沟村:(白沟)何氏家庙
李氏宗祠
李氏宗祠又称元勋第,位于汝城县土桥镇土桥村广安所组,是一处始建于明朝正统2年(1437年)的祠堂古建筑。祠堂坐西朝东,建筑面积364平方米;由门楼、前厅、中厅、后厅和厨房等组成,面阔三开间三进两天井。祠堂建筑布局仿文庙建筑,祠堂居村落建筑中心,左右为仿“礼门、义路”的笔直巷道。
古祠堂前是一宽敞河卵石砌成的空坪,空坪边缘砌一道围墙。祠内现存一通明代青石阳雕“圣旨碑”,正中浮雕“圣旨”二字,两侧饰以龙纹,背面正中浮雕“恩荣”二字,两侧饰凤纹。祠堂内墙壁上镶嵌明、清时期镌刻记事和捐款鸿名的石碑十七通。
朱氏祠堂 克纪公祠 朱氏总祠
汝城县城郊乡的津江村曾是汝城老县城所在。距繁华的朝阳门菜市场不远,坐落着汝城另一大姓朱氏的“朱氏祠堂”。
如意斗拱下,门前的木栅栏上贴着喜字,从侧门进入宽大的祠堂内,摆满大厅的几十张圆桌仍未撤去,刚有朱氏族人在祠堂举办了一场婚礼。
汝城古祠堂的建筑尤其讲究“天人合一”。祠堂是供奉祖先和举办大型活动的地方,民间认为,它的好坏影响全族的发展。朱氏祠堂依津江水而建,几百年来,犹如龙头俯视津江水潺流与岁月流逝。
朱氏祠堂的大门高悬“五经世第”匾额。据《朱氏族谱》记载,津江朱氏是唐朝太师朱诚(朱全昱)的后裔。朱诚通晓《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五经,人称“五经先生”,村里朱姓人自豪地称自己为“五经世第”后代。
中厅横梁悬挂着“敬教劝学”横匾,是1922年时任湖南省长赵恒惕亲赠,表彰津江朱氏兴教办学。天井正中,鲤鱼跃龙门石雕在雨中活灵活现。祠堂中还有众多的文课会碑文,记载着津江“文课会”制度。整个宗族捐资设立文课会,订立严格的定期考核、奖励制度,从儿童开始抓教育,并将赴州、省、京赶考族人子弟的资助办法形成族规。汝城朱氏历代人才辈出,由此而来。
祠堂内,还有一块朱德元帅亲手书赠的“世界一家”匾额,见证着汝城人民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谊。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朱德率部辗转来到汝城,策划湘南起义,汝城人踊跃参军。离开汝城前,朱德率领官兵,在一片鼓乐声中,将匾额抬到朱氏祠堂。
漫步在津江古村中,还能看到克宽公祠、克广公祠、克绍公祠、克纪公祠。克纪公祠里,披麻戴孝,吹吹打打,正在做着白喜事。为谨守礼制,不谮家庙,这几座公祠均是三开间两进一天井。克纪公祠有一块“热心教育”匾额,是1948年蒋介石所题赠。
除了红白喜事,汝城的古祠堂至今还作为家族聚会和各种节日活动的场所。如果元宵节前后过来,兴许就能看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香火龙”,热闹非凡。
卢氏家庙古祠堂
卢氏家庙古祠堂祠堂前设水塘,首先是因为风水。建祠堂是一定要讲究风水的,徽州祠堂如此,汝城祠堂也不例外。但印象中,徽州古村中,并不是每座祠堂前都有水塘,但在汝城,据说水塘是祠堂建筑的“标配”。
汝城的祠堂一般在祠堂门前都有个开阔的“广场”,为前坪,亦称拜坪;拜坪前有池塘,称眀塘,寓心明如水之意,象征着积水聚财,还有备水消防之用。村子里祠堂的朝向,代表这个村子的风水,民居朝向一般也与该祠堂相同。
卢氏家庙古祠堂的“叙伦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门楼为三开间,如意斗拱下额枋雕有龙凤八仙,额枋正中书“南楚名家”。祠堂为三进深两天井,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上,两旁各有一条“礼门”、“义路”巷道,这也是其他地方的祠堂少见的,据说是仿文庙建筑格局,很是独特。
进到祠堂里,又感受到与徽州祠堂完全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徽州祠堂建筑无不以灰、黑、白为主色调,几乎没有其他颜色,但“叙伦堂”内却是以红色为基调,悬挂的匾额是红色、木柱上的楹联是红色、房梁是红色、房屋间的木隔断是红色、神龛槅扇是红色。这恐怕也体现了两地百姓的性格特点吧,徽州人低调内敛,而湘南人霸蛮外向。
胡氏宗祠 胡凤璋故居 胡湘旧宅 上古寨 真武阁
逛了县城看周边,汝城从来不乏古村落、古民居。稍远一点,西北距汝城县城14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发现较晚而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老村落——马桥乡石泉古村。2010年,被评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
隐匿的石泉古村,其实至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村中260多栋古民居建筑保存较好,多采用青砖石板结构,造型古朴美观。同盟会会员、国民党中将游击司令、“湘南王”胡凤璋(又名胡炳堂),就是出生于这个村子。
胡凤璋故居始建于1933年,是三层青砖瓦房,由数栋正房、厨房、柴屋、巷道、空坪组成封闭式的院落。故居前是一个数亩大小的半圆形水塘。整个故居建筑雄伟,中西合璧,装饰考究,使用水磨青砖净水墙,屋墙全由青砖、青石板、石灰砌成。正门前装着门簪,门簪上雕有龙凤呈祥的精美纹饰。栋与栋之间,既独立,又有木质回廊相连。每栋楼房的角落,都设有枪眼。
离胡凤璋故居不远,还有一栋特色建筑,是胡凤璋侄子胡湘的旧宅。它由东、西、南、北各一栋三层楼组成一个封闭的独立空间,有欧式风格的特点,门罩、雕花窗、转角石雕刻等都非常精美。
距村子300米左右,有一座依山而建的寨子——上古寨。上古寨原是村里先民为抵挡流寇而建,后经胡凤璋重新修缮。从山脚仰望上古寨,山虽不高,但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山寨四面峭壁,从山脚到寨顶仅有一条狭窄的青石板小路蜿蜒而上。上古寨东西长约180米,南北宽约70米,原有房屋100多间,最高处有座4层的八角楼。寨子围墙全长500米,厚约1米,高约3米。胡凤璋沿上山石阶和寨顶四周,筑有9座炮楼,最高的炮楼高达5层,山头筑有碉堡,整个寨子有大小炮眼400多个。
登上寨子最高碉堡的残墙,可俯视整个石泉古村。只见村中以胡氏宗祠为核心,一栋栋古民居按序排列。
在石泉古村的西边,还有一座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公元1511-1561年)的真武阁。由于年久失修,现已残破。有五通碑记,记载着真武阁的兴亡衰败.
朱氏祠堂
位于汝城县卢阳镇津江村,是一处始建于明嘉靖36(1557)年的朱氏族人为尊宗敬祖而建的祠堂建筑。祠堂坐南朝北,面阔三开间两进深一天井,建筑面积468平方米。正厅为高平屋硬山顶饰滴水沟檐砖木结构建筑。祠堂装饰富丽堂皇,抬梁下饰木漏雕插栱雀替和彩绘驼峰枋板,梁柱上饰对联。
横梁下悬挂内大量的名人题赠的匾额如民国十一年(1922)湖南省省长赵恒惕题赠的“敬教劝学”匾、1927年朱德题赠的“世界一家”匾。正厅前饰仿牌坊式照壁。天井中饰鲤鱼跳龙门青石石雕。祠堂前矗立一对高大的青石基石狮。
范氏家庙
范氏家庙,如意斗拱下的八仙木雕栩栩如生。高大的门楼,凌空的飞檐,斗拱上,梁柱间,镂雕精细,形象逼真。门前双狮拱卫,祠堂悬挂着“翰林第”、“荣禄大夫”等匾额,彰显范氏一门出了范渊、范辂、范永銮三位进士。左右半扇门,以黑漆为底,分别绘制一尊文、武门神的漆画,门神的轮廓用棉花、石灰拌桐油捻成的细长绳状物粘合成立体的线条,配合粘有各色玻璃及发光金属片,立体感强,威风凛凛。
进入范氏家庙内,拾级而上,是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寓意步步高升。悬挂的多副堂联,彰显了范氏的光辉历史。祠堂中厅内,悬挂着30多块横匾,其中有明朝兵部尚书王守仁赠送的“世笃忠正”匾额。上厅设有雕刻精美的神龛,神龛内,按辈分顺序及“左昭右穆”的古老宗法礼制,安放着祖先牌位。
范氏家庙旁,立着一座“绣衣坊”,是明朝为表彰为官刚正、不畏权贵的监察御史——范氏族人范辂,建于1520年。据说绣衣坊是湖南现存最古老的石牌坊,也是中国现存最早专门表彰监察百官的牌坊,“绣衣”就是指监察御史。
在范氏家庙的另一侧,还有一座“中丞公祠”,门前有范辂的石像。像这位前辈一样,汝城历代子孙出了许多监察官员,被传为美谈。如今,庄严的范氏家庙和中丞公祠前,高大的绣衣坊下,那些匆匆而过的村民和嬉戏的儿童身上,仿佛依然能感受到来自先人的那股强大的精神感召力。
汝城古祠堂美。美在华丽、凝重、庄严,美在沧桑、古朴、久远,美在丰厚、载物、适用。从选址造型、布局朝向、风水环境到山水田林路、门坪巷房墙的整体和谐,从建筑法式型制、结构风格、取材用料到雕塑油画漆饰的精工细作,动静有致,流光溢彩,天人合一。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苍老明世的长者心声。
汝城古祠堂价值高。作为历史的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记载、历史的浓缩、历史的标本。作为古建筑的遗产,其本身、其所附、其所载、其所涉,均有深厚的文物价值,是研究古文化、古建筑、古民俗、古宗法、古迁徙不可或缺的资源。作为文化的遗产,诗词楹联赋、碑刻雕塑镂、牌匾额堂号与族谱及族训家规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筑起了祠堂文化的大观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