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司局可不是今天的“司局级”,而是封建王朝所设立的官署机构的所在地,明朝的宦官机构内府廿四衙门为最多。当时所设的四个司(惜薪司、钟鼓司、宝钞司、混堂司),八个局(兵仗局、银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针工局、内织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是后来北京形成“司局级”胡同的基础。其后的清朝政府所设立的一些“司局级”衙门也为北京的这类胡同贡献了一些地名。
司局级胡同位置相对集中,大都位于紫禁城之外、皇城之内,主要的有:钟鼓寺胡同(钟鼓胡同,为钟鼓司)、惜薪司胡同(惜薪胡同)、织染局胡同(内织染局)、火药局胡同等等。
【惜薪司——惜薪胡同】
惜薪司是明朝内府的一个专门掌管宫中及24个衙门所用薪炭的机构,负责薪柴木炭的收购、供应、火盆保养与分发等。明代在北京设有四处惜薪司,地处西皇城根的惜薪司因紧邻皇宫,所以规模最大。惜薪司下设三个机构:热火处,薪炭处,烧炕处。木炭产于易州、涿州、通州、蓟州等地,用硬质木材烧制而成,燃烧耐久,不冒烟,运至京城后,由红萝厂截短,外敷以红土,名曰“红萝炭”,再由惜薪司分发至皇宫及各个衙门。 皇宫里有许多大型的防火水缸,冬季为了防止水缸里的水冻冰,水缸底下,还要设置炭火盆加热保温。还有守夜打更之事,惜薪司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惜薪司所在的胡同在西什库对过,是一条不大显眼的街道。南北走向,南到西红门胡同,北到西安门大街。全长602米,平均宽5米。明朝称惜薪司,清朝改称惜薪司胡同,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时,去掉级别字——“司”,定名为惜薪胡同。数年前为了盖大楼,惜薪胡同被拆除。
【钟鼓司——钟鼓胡同】
钟鼓寺胡同于东城区西部,北起后局大院,南至嵩祝院北巷,东邻北河沿大街,西靠腊库胡同,属景山街道办事处管辖。明时钟鼓司设此, 钟鼓司是明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职掌“出朝钟鼓”及有关娱乐活动。胡同明时称“钟鼓司”,乾隆时沿称钟鼓司,宣统时改称钟鼓寺。此巷明、清时多居住皇宫勤杂人员。民国时胡适曾在钟鼓司住过。1949年后称钟鼓寺胡同。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钟鼓胡同。
《顺天府志》载:“钟鼓司胡同,司亦称寺,有钟鼓寺,明钟鼓司即其地也。”明代设钟鼓司和教坊司,负责宫廷内的音乐、歌舞、戏剧的教习、演出等事务。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侧重排练和演出;钟鼓司是宫廷官署,侧重组织和协调,“设掌印太监一员,佥书、司房、掌艺官无定员,掌管出朝钟鼓及内乐传奇、过锦、打稻诸杂戏。”清康熙年间,设南府(道光年间改为升平署),掌管宫廷演出事宜,钟鼓司和教坊司相继取销。“钟鼓司”的衙署在清末变成了“钟鼓寺”一座尼僧寺院的禅房,是慈禧太后为遁入空门的宫女所建。
【倒钞司——宝钞胡同】
相传元时倒钞司设于胡同南口。立有“倒钞法”,元朝实行纸币,回收旧币,偿以新币。倒钞司是负责全国新旧纸币兑换的机关。故名。
明朝称倒钞胡同。清朝属镶黄旗,清乾隆十五年(1750)京城全图,“倒钞”讹为“宝钞”,称为宝钞胡同。民国后沿称。因胡同驻有空军某机关,“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爱军街,后恢复原名。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二十四衙门有宝钞司,宝钞司就是一个掌管草纸(卫生纸)的机构,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印钞(纸币)机构,印钞机构是外廷机构,叫宝钞提举司。皇帝所用的草纸由内官监制作,呈淡黄色,细密绵软,由伺候皇帝的管净近侍保管。宝钞司所造草纸,一般竖不过二尺,宽不过三寸,入库备用。掌管草纸的机构毕竟不雅,所以没有在北京的地名中留痕。
【会计司——会计司胡同】
会计司胡同在北长街南段路西。
清代内务府有三院七司,会计司是七司之一,职掌内府户口、地亩,征收庄粮等事。其署在此,故名。清亡而废,后改为女一中,今161中学。
胡耀邦总书记一度居住在会计司胡同的一个普通四合院。当了党中央的总书记后,他没有搬进中南海里,为了工作方便,他因陋就简在红墙上开个门,将他家的后门和中南海连通,而前门一如既往开向平民百姓居住的胡同。
【教坊司——本司胡同】
位于北京东城区东南部,东起东花厅胡同,西至东四南大街,南有支巷通内务部街,北与西花厅胡同相通,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
明教坊司属宫廷内府,官妓院属教坊司,管辖宫廷音乐、戏曲活动。《骨董琐记》称:“本司胡同,本司者,教坊司也。顺治初,沿明制,设教坊司。凡东朝行礼筵宴,用领乐官妻四名,领女乐二十四名,女乐由各省乐户挑选入京充补,随钟鼓司引进,在宫内排列作乐。雍正七年(1729),改教坊司为和声署,教坊之称遂永从革除。”道光七年(1827),教坊司改为升平署,隶属于内务部。宣统三年(1911),清王朝被推翻,升平署解散。“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二十二条,后恢复原名。
【兵马司——兵马司胡同】
“兵马司”制起源于元世祖至元九年,设有南、北二兵马司,“掌捕盗贼羁押案犯事宜”。明永乐二年(1404年)设北京兵马指挥司。后考虑京师地大人众,于永乐七年(1409年)改设为东、西、南、北、中五城兵马司。按照《明史·职官志》记载,五城兵马司“职专防察奸宄,禁捕贼盗,疏通沟渠,巡视风火,其责颇重”。清代沿袭明制。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撤销五城兵马司,成立工巡局。虽然兵马司被撤销了,但是兵马司的地名流传了下来。
在今日之北京地名中,称之为“兵马司胡同”者有三处,即西四南大街与太平桥大街之间的“兵马司胡同”、交道口南大街与南锣鼓巷之间的“北兵马司胡同”,以及南城米市胡同东面、南横东街北侧的“兵马司前街、中街、后街”(1965年改称:前、中、后兵马街)。遗憾的是,南城的几条兵马司街道在所谓“大吉片”改造中被夷为平地,荡然无存了。
有趣的是,在含有“司”字的胡同中,还有一条叫北库司的胡同,但这条胡同与官署衙门毫不相干——地处南池子南口、如今早已消逝的北库司胡同在明、清两代均叫裤子胡同,到清光绪时分为两段儿,改叫南、北库司胡同,其名称一直叫到胡同被拆迁。
【老北京胡同历史】北京的元明清时期的胡同为什么叫司局
来源: 浏览 4315 次
下一篇:秦皇古驿道
更多关于 【老北京胡同历史】北京的元明清时期的胡同为什么叫司局 的信息
古建筑排行
- 法门寺
- 中国古建筑小木作的代表:公..
- 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
- 慈寿寺万历玲珑塔
- 云南大理巍山古城
- 曾八支祠——湖南省规模最大..
- 沈阳故宫古建筑
- 玉蟾宫
- 灵寿傅氏透雕古牌楼
- 沈阳故宫
- 樊川兴教寺
- 徽州古城
- 徽州古牌坊
- 漳州牌坊
- 景德街牌楼
- 颐和园琉璃牌楼
- 国子监琉璃牌坊
- 息心寺
- 永乐宫
- 山西晋中市介休源神庙
- 隆兴寺
- 摩诃庵
- 清化寺
- 先农坛(北京古代古建筑博物..
- 北京市房山区南窖村古村落
- 明代古村落北京市密云墙子路..
- 山西北辛武村清代古建筑太和..
-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佛教古建..
- 广东潮州古建筑己略黄公祠
- 湖南宋代建的古建筑湘阴文庙
- 明清时期古建筑木石结构牌坊..
- 张壁村的古堡建于什么时期
- 地跨豫陕鄂的古镇荆紫关镇
- 悬崖上的古村落山西虹霓村
- 北京明代玲珑宝塔慈寿寺塔
- 素有八卦村之称的呈坎古村明..
- 四川隆昌是中国石牌坊之乡
- 承德避暑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