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北京朝阳区有哪些胡同

北京朝阳区有哪些胡同

来源:  浏览 3506

北京的胡同西城区和东城区的胡同保留的比较完整,那么北京朝阳区有哪些胡同?新中国成立时,辖域内仅朝阳门关厢、东便门关厢等少数地方有居民,其他广大地域都是农村。现有据可考曾称为胡同的,共计27条,目前仅残存2条。文中年代系指20世纪年代,区的称谓系指朝阳区。
一、 朝阳区存在的胡同

化家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东部。南北走向。北起朝阳门外大街,南至芳草地北巷与芳草地东巷相接。东侧与东大桥路平行。长280米,北段宽约2.5米,水泥方砖路面;南段宽5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代。以姓氏命名,沿用至今。胡同两侧50年代建平房居住区,60年代建简易楼3幢。两侧有陈经伦中学(原朝阳中学)、朝阳纸盒厂等单位。北口东侧有蓝岛大厦。1990年拆除北口西侧平房,兴建蓝岛西区。南段路旁行道树为国槐。路的北端,被新修的东西向朝外南街截除。

三丰胡同
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东西走向。东起朝外市场街,西至朝外头条。中与三丰南巷、朝外二条、秀水胡同、盛管胡同相交。北侧与净住胡同、盛管南巷平行。长360米,宽3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成路于清代。该胡同原有一座清代古刹三佛寺(早圮,遗址无存),遂以寺得名。1966年取“三佛”的谐音更为此名。两侧除民宅外,另有市新华实业公司及粮油、副食、蔬菜、日用百货店等。
二、朝阳区已拆除的胡同

吉市口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北部。南北走向。北起吉市口八条,南至朝阳门外大街。中与吉市口头条至八条、杨家胡同等11条街巷相交。东侧与吉市口中巷平行。长400米,宽4米。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代。南口原为鸡鸭市场,故曾名鸡市口。民国初,寓意吉祥,取其谐音,易名为吉市口。民国后期改名为吉市口胡同。该胡同及其以东地区,原居民多为工匠、手艺人、小商贩等城市贫民,住房矮小简陋。自清末民国初,此胡同以东地区就已形成大片居住区。随之产生了西起吉市口头条、二条,北至吉市口七条、八条的吉市口东巷、吉市口中巷等派生地名。这些小巷的长度为300—400米不等,均宽2.5米,原为土路,60年代末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和人行通道。清代该地为八旗兵东城副指挥署和北营外西一守备署所在地。据《宸垣识略》载:“东城副指挥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北营外西一守备署在朝阳门外鸡市口头条胡同。”新中国成立后,驻有区第二教师进修学校、区城建公司、东城区建筑公司七队、区挑补绣花厂等企事业单位。居民庭院植有枣、柿、桃、杏、丁香、榆叶梅、紫薇等植物。该处曾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位于吉市口二条的水月庵,又名万禄寺,建于清代,为四合院式格局,原存关公殿3间及东西配殿各3间,后为区第二教师进修学校占用,1992年拆毁。位于吉市口七条3号的观音寺,建于明代,曾存破旧大殿6间,西耳房2间,后为朝外大街房管所使用。另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该地原有一座建于清代的戏园名隆和园,后因上座率不佳而倒闭。1991年吉市口列为危房改造地区,1992年和1995年分两批拆迁。现已改建为新的统建住宅区。现朝外北街北面是吉庆里居民区,朝外北街南面是吉祥里居民区。北京市民主党派办公楼驻吉祥里小区。

元老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北部。南北走向。中段向东微弯,略呈弧形。北起吉市口八条,南至朝阳门外大街。中与吉市口头条至七条、元老下三条至下五条相交。西侧与吉市口东巷平行。长500米,宽4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明代。相传明代曾有一位官宦门第的袁姓老人住此,故名袁老人胡同,清代讹传为元老胡同。区公安分局和安全分局曾驻该胡同1号。北口有吉元饭馆和一些个体户经营的小百货、饮食、缝纫摊点。胡同两侧无行道树,仅有居民庭院种植的果树和灌木等。该胡同南口原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店铺。古香古色的店铺门脸,随着朝阳门外大街拓宽改建,被新的商业网点所代替。据传有一家钱庄,清乾隆帝南巡途经此地曾在该钱庄打尖歇脚。此后,生意兴隆不衰,至民国后期才拆除翻建。该胡同随吉市口地区变。

杨家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北部。东段和西段为东西走向,中段为南北走向;两处九十度直角拐弯,似呈摇柄状。西起朝阳门北大街,东至吉市口胡同。长380米,宽4米。原为土路,6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末。因该胡同原居民中多为杨姓,故名。两侧民宅多为旧平房与四合院。曾驻有北京朝阳医疗器械厂、朝阳小学、朝外副食品门市部等单位。2003年拆除,现为空场。

筛子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中部偏北。东段为东西走向,与吉市口头条平行。中段连续三处九十度拐弯,转为南北走向。东起元老胡同,南至朝阳门外大街。长140米,宽2米。水泥方砖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相传该胡同在清代有许多制做筛子的手工作坊,故名。胡同两侧多为四合院式的简陋平房。除居民庭院种有零星树木外,无其它绿化。1988年朝阳门外大街拓宽时拆除。

水门关胡同
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东西走向。东起朝外二条,西至朝外头条。中与盛管胡同北口相通。北侧与朝阳门外大街平行,南侧与盛管北巷平行。长120米,宽1.8米。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国初。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为使漕运至大通桥下的船只梯航至朝阳门、东直门的粮仓附近,在疏浚护城河时,于该处设置水门关,故胡同以此得名。居民以回族居多,约占50%。胡同两侧为年久失修的破旧平房民宅。胡同内曾建有一座清真礼拜寺,早已废圮。1993年拆除,原址上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盛管胡同
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南北走向。北起水门关胡同,南至三丰胡同与秀水河胡同相接。中与盛管北巷、盛管南巷相交。东侧与朝外二条平行,西侧与朝外头条平行。长300米,宽3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代。该胡同原为白家大院,50年代合并后命此名。据传,此名由笔管胡同演化而成。胡同两侧全系破旧简陋的平房民宅。1993年拆除,原址上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秀水河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南部。南北走向。北起三丰胡同与盛管胡同相接,南至雅宝路。东侧与朝外二条平行,西侧与朝外头条平行。长550米,宽4—6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代。清代至民国期间,该地原有一条水沟,每到雨季排水不及,两侧民房则被淹,故曾名臭水河。60年代初治理为暗河道,并将原地名雅化。居民以回族居多。路旁行道树为柳树,株距间种花灌木,两侧建有花坛。路容整洁。1998年拆除南段两边民宅,扩宽道路,建起高楼(京华豪园等)。2002年拆除北段西边民宅,现为空场。

净住胡同
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呈东南、西北走向。胡同中段约100多米长度中有六处拐弯,为全区拐弯最多的一条胡同。东起景升西街,西至朝外二条与盛管南巷相接。中与朝外三条、四条相交。长310米,宽3米。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该胡同原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寺庙,名净住寺,亦称喇嘛庙,故曾名净住寺(寺庙早圮,遗址无存)。1975年地名普查时,更为此名。除胡同西口有一座简易两层小楼外,西侧均为简陋平房民宅。另有市标准件厂仓库和一些个体户经营的旅馆、小吃店。2003年拆除,现为空场。
荣盛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中部。北起朝阳门外大街,向南约60米折向西至朝外市场街。中与南营房一至五条相交。长350米,宽3—5米。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民国期间。因胡同北口原有一座荣盛轩饭庄而得名。中段和西段由两条小巷组成,故曾名荣盛夹道。50年代将原北大街、菜市场正街、菜市场东街并入该胡同,遂更为此名。该胡同两侧企事业单位和商业、服务业网点较多,有沙发靠垫厂、朝阳文化站、朝阳艺术幼儿园、东大桥税务所、仁义旅馆、荣盛旅馆、华东旅馆、荣盛食品店、紫光影院等。1996年始陆续拆除,在原址上建迁移来的雅宝路市场,俗称“大棚”。2002年拆除“大棚”,建昆泰国际中心。

南营房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中部。东西走向。东起神路街,西至朝外市场街。长220米,宽4米。水泥方砖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此地原为清代驻扎八旗兵的兵营,又位于朝阳门大街南侧,故名。该胡同曾名南营房横街,1975年更为此名。居民中满族和八旗后裔居多。据传,当时驻扎该营房的为清正白旗兵及眷属,故房舍均为两间一套,每五套为一院,排列整齐。房间窄小,俗称“鸽子房”。辛亥革命后,此营房逐渐演变为民宅。1997年拆除,原址在朝阳区人民政府南院。

夏家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中部。基本为东西走向,中段呈南北走向。东起芳草地西街,西至神路街。中与椿树大院、日坛北巷相交。长230米,宽1米。为水泥方砖路面的人行通道。成路于元代。原为东岳庙庙产,佃户夏姓居多,成路后以姓氏命名。50年代初因附近辅华矿药厂发生爆炸事故,大部分房屋受损,后几度翻修,仍破旧简陋。1998年拆除,原址上建天福园社区。

建外南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建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南部。南北走向。北起建国门外大街,南至通惠河。与西邻的建国门南大街平行。长620米,宽3.5米。原为土路,1969年改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国初。因地处原护城河与通惠河汇合处的低洼地,雨后积水,道路泥泞,且胡同呈扁长形,故曾名鸭子嘴。1954年更名为建外四条。因居建国门外南侧,1965年定此名。两侧为平房民宅。胡同内驻有北京内燃机附件三厂、市皮件三厂(其前身始为几户外地移民在此开的一爿制做琴弦的手工作坊)、华通防腐材料厂、市政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东单冷饮厂等企事业单位及粮油、副食、蔬菜等商店。1989年从北段开始拆除,兴建天平得园大酒店、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楼等。
月河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建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南部。大至呈南北走向,胡同三处拐弯,道路弯曲。北端西口接建外南胡同,南止通惠河。中与建国里三巷相交。长440米,宽2米。原为土路,50年代为煤砟路,6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与人行通道。据《宸垣识略》载:“月河寺在朝阳关南,苜蓿园之西,古名宝藏寺……”。据考,明、清时通惠河漕运兴盛,此地车水马龙,来往商旅甚众,故该寺香火兴旺,寺产甚巨。该胡同以寺得名。随通惠河漕运衰落,月河寺早已不复存在,但月河名沿用至今。两侧为平房民宅。曾驻有潮河木器家具厂供销科、顺河保温材料厂供销部、东便门旅馆、饭店、副食店等单位。居民庭院种有零星的柿、枣树,与建国里三巷相交处建有一块36平方米的绿地。现在北段原址上建5座居民楼——月河胡同1至5号,形成居民小区,南段正在盖楼。
砖厂胡同
位于区域西部、建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南部。东西走向,西段稍向北偏,略有下坡。东起永安里,西至建国里二巷。东段北侧与建华南路及建外头、二道街相通;西段南侧与砖厂南巷相连。长470米,宽3—4米。原为土路,6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国初。西段曾名小蓝靛(甸)厂,东段曾名灵通观。50年代初定为此名。90年代初除西端有一幢铁路职工宿舍楼外,两侧均为平房民宅。现在路北西端是建国公寓,中部有北方中学,东端是居民楼。居民庭院植有枣、香椿、石榴树。2003年路南全部拆除,现在是大空场。
二、 朝阳区易名的胡同

太平北巷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北部。东段和西段为东西走向,中段为南北走向。东起吉市口胡同与吉市口三条相接,西至朝阳门北大街。中与太平巷相交。长114米,宽2米。原为土路,70年代初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代。据传因该胡同紧邻护城河和菱角坑,有些居民以出售鱼饵营生,故曾名香饵胡同。后因其居太平巷北侧,民国期间易为此名。胡同两侧多为四合院式破旧平房,虽几度翻建,仍简陋拥挤。2003年拆除,现为空场。

西草园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北部。东起工人体育场南路南段与东草园相邻,西与东岳庙接壤,南以朝阳门外大街为界,北与元老下四条毗连。占地7000平方米。居住区内有派生地名西草园胡同。先东西走向,后折转为南北走向。东起工人体育场南路南段,横穿居住区中部,拐直角弯,沿居住区西侧,南至朝阳门外大街。长200米,宽4米。50年代成路时为土路,70年代北段筑沥青路面,南段为水泥方砖路面。明宣德十年(1435年),在东岳庙东侧旷地设置花园草场,为皇城内御马圈贮存草料,故又名草厂。1965年地名普查时为与东邻的东草园相对应,更为此名。清末始住居民,逐渐形成平房居住区。平房沿东岳庙东侧,坐北朝南,排列整齐。1967年建三层简易楼3幢,简易楼为砖瓦、木架、起脊式结构,沿工人体育场南路南段西侧呈横向一字排列。1986年建五层楼1幢、六层楼2幢。多层楼为砖混平顶结构,沿工人体育场南路北段西侧,临路纵向排列。楼区间有2米宽的沥青道路与工人体育场南路相通。2003年拆除,现为空场。

东草园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东北部。东起工人体育场东路与农丰里相邻,西隔工人体育场南路与西草园交界,北始工人体育场南路与工人体育场相隔,南至朝阳门外大街与原区工人文化宫、陈经伦中学隔路相望。占地12.92万平方米。居住区内有八条南北向的小巷(东草园南胡同、东草园一至七巷)和两条东西向的小巷(东草园北巷、东草园胡同)等10个派生地名。草园来历同西草园。1958年随建工人体育场在此辟为居住区,时名幸福巷。1965年易名东草园胡同。为与西邻的西草园相对应1975年定此名。清末民国初该地始住城市贫民。50年代始建的数十排平房和60年代所建的8幢三层简易楼条件简陋,无配套设施。1981年至1988年新建的2幢六层楼和3幢高层塔楼为砖混和内浇外挂式结构,配套设施完备。平房各排之间有2—3米宽的水泥方砖通道,楼区间为4米宽的沥青道路。居住区内驻有朝外针织一厂、朝阳区描晒图厂、体育场路中学、体育场路小学等单位。1993年后该地区陆续拆迁,原址上现有铂宫、神路园大酒店、金麒大厦、农业银行等,一些高楼还在建设中。

盛管北巷
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东西走向。东起朝外二条,西至朝外头条。中与盛管胡同相交。北侧与水门关胡同平行,南侧与盛管南巷平行。长110米,宽约1米。70年代铺装水泥方砖路面。为人行通道。成路于清代。因胡同狭窄细长形似笔管,故曾名笔管胡同。50年代将其南段划归盛管胡同,因尚存部分居盛管胡同以北,并与盛管南巷相对应,遂更为此名。两侧为平房民宅。另有神洲、跃华、德元、民族四个个体户开办的旅馆。1993年拆除,原址上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盛管南巷
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东西走向。东起朝外二条与净住胡同相接,西至朝外头条。中与盛管胡同相交。北侧与盛管北巷平行,南侧与三丰胡同平行。长110米,宽4米。原为土路,7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末。民国期间名盛管胡同。1977年因其居现盛管胡同以南,并与盛管北巷相对应,故名。两侧为破旧简陋的民宅。1993年拆除,扩展为朝阳门南大街。

朝外二条
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南北走向。北起朝阳门外大街,南至南下坡。中与水门关胡同、盛管北巷、盛管南巷、三丰胡同、三丰南巷、朝外二条东巷相交。东侧与朝外三条、三丰南巷平行,西侧与盛管胡同、秀水河胡同平行。长740米,宽4.5米。5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成路于清代。因胡同内原有观音寺(早圮,遗址无存),故曾名观音寺和观音胡同。1977年更为此名。两侧平房居多,中段和南段建有几幢企事业单位的楼房。该胡同曾为朝外街道办事处驻地。两侧有市无线电元件十厂、燕都刺绣厂、北京市第一和第二律师事务所、电焊厂厂办旅馆以及个体户经营的清真饭馆、早点小吃店、理发店等。胡同北口、南口植有数十棵柳树,居民庭院种有零星槐树、枣树。1993年拆除北段,改造扩宽为外交部南街。

朝外四条
位于区域和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胡同呈“丁”字形。东起景升西街,西至朝外三条,南至净住胡同。东西长80米,南北长68米,宽2米。东西向为沥青路面,南北向为水泥方砖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路于清末。因朝阳门外大街南侧有四条南北向胡同,自西向东依次编号,其为第四,故名。清末明国初,原为两条胡同,东西向的称细米胡同,南北向的称黄庙(因胡同内原有一座喇嘛寺庙)。1966年合并为一条胡同,统称此名。胡同两侧均为平房民宅。位于该条5号的黄庙,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代。此庙座北朝南,三进院。前院山门三间,东西配房各两间,正殿三间。二进院大殿三间,均为大式硬山筒瓦。三进院原有楼房五间,后改为新式平房,南中街二小分校占用。1995年拆除,原址上现为泛利大厦。

椿树大院
位于区域西部、朝外街道办事处辖域中部。东西走向(中段呈南北走向)。东起厦家胡同,西至神路街。北侧与天福巷平行。长180米,宽2米。60年代筑沥青路面。为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成路于清代。此地元代属东岳庙庙产,种有一棵大椿树,原为几户农民在此耕种,向东岳庙纳租。清末形成居住院落,以树命名椿树大院。民国期间与南邻的碑楼胡同合并。该地民宅在50年代初辅华矿药厂发生爆炸事故时受损最重,虽经翻修重建,仍破旧简陋。1921年,日本人清水安三租用碑楼胡同8号一所民房作校舍,创办崇贞平民女子工读学校。此校为现陈经伦中学的发端。该地区为南营房改造拆迁范围,于1998年拆除,改建为天福园社区。

东大桥东里
位于区域和呼家楼街道办事处辖域西部。东起关东店南街,西至东大桥路,南与市第一清洁车辆厂、北京开关厂毗连,北隔朝阳门外大街与关东店相望。占地5.9万平方米。曾名前、后锯碗胡同。70年代在破旧平房的基础上,先沿东大桥路东侧和朝阳门外大街南侧分批建起多层楼房,80年代建高层楼11幢。高层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的51%,配套设施占总建筑面积的6.2%。1990年4月,将原关东店三、四、五巷划归该里,形成现规模。住宅区三面临路,号三角形布局,俗称东大桥三角地。因居东大桥路东侧,1981年6月定此名。境内驻有工商行政管理局、区粮食局直属营业部、区服装公司、海燕服装厂、东大桥残疾人福利工厂、丰田汽车维修中心、东大桥城市信用合作社、北京平壤冷面馆等单位。

上一篇:纪晓岚故居阅微草堂

下一篇:那些消失北京胡同的旧名字

更多关于 北京朝阳区有哪些胡同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