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脊是中国古建筑屋顶上特有的装饰元素,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虽然记不全十一个不同小兽不同的名字,我喜欢这些浓浓汉风味道的元素,喜欢这样的廊檐,如今世界化的建筑,总是感觉还是中国的古建筑有韵味,这就是文化的美丽,经得起时间的推敲。有时候就去故宫,闲暇的时候静静的仰望着天空看着它们。
我们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都是土木结构,屋脊是用瓦片叠放形成的,而且古代建筑大多是尖顶结构,每个廊檐角最前端的瓦片需要承受整条脊的重量,古人就用一种钉子来固定住这些瓦片,为了美观,也为了可以承受大风或者恶劣天气,在慢慢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廊檐上这些脊兽的形状。
到唐宋时还只有一枚脊兽,后来发展到清朝,就有了数量不等的蹲兽,根据不同的等级,还有了不同的寓意。而且到现在最常见的就是清朝形成的“仙人骑凤”领头的样式。
这些小兽端坐在脊背上,增加美感也能感受到整个建筑的富丽堂皇。
民居建筑廊檐上的脊兽比较简单,大多数都是前面四个蹲兽,最后一个大的垂兽。前面蹲兽看样子像龙也有的像狮子,因为现在重建的建筑,也不会有太多的等级。最后面最大的那个是垂兽,是一只兽头形状,比较大,一般都位于蹲兽的最后面,内有铁钉,作用是防止垂脊上的瓦件下滑,加固屋脊相交位置的结合部。
若喜欢脊兽,可以去故宫好好逛逛,就能很清晰的看到,金銮殿、中和殿、乾清宫等等以及后宫配殿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数量和小兽样子都是不同的。
而且因为佛教一直是我们的国教,在佛教中,奇数标示清白,所以到了清朝规定除了皇宫的太和殿有十个脊兽外,其他所有殿都是奇数。
这些屋檐上的脊兽历代演变成为古代建筑上的一道独特的艺术景观,这些具有美好韩语的神话精灵历经千百年的朝代更替,风霜雪雨,忠实的护卫着脚下的楼台庭阁。这就是脊兽。
在古代时,脊兽是权利的象征,也是驱邪祈福的镇宅之宝,在现代多用于装饰,而且在现代的建筑中再也不见。其实真的很遗憾,很多古人的智慧与审美,比起现代来要更胜一筹,而现在我们中国的建筑,早已经没有了自己的美。
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城市都变得类似,新的建筑由各个国家的建筑师设计,再也没了我们中国真正的味道。而且我们对于真正的老建筑的保护又是那么晚才开始意识到,如果传统文化不复兴,不重视,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就再难见到了。
真的希望,每一座城市的建筑都由它的历史文化作为背景,都能体现自己独特的美感。我们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和智慧,并不是简单的盖房子而已。愿有一天我们不再伸手向外寻找,而是向内寻求我们自己的文化和内涵,建造出真正适合现代人审美和居住的房屋,带着我们传统文化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