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南、北柳巷胡同

南、北柳巷胡同

来源:  浏览 3783

南、北柳巷是是宣武门外大街与南新华街琉璃厂之间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形成于900年前的金中都时期。明代称柳巷儿。清乾隆年间厂甸往西形成琉璃厂西街,从柳巷儿中间分开,始称北柳巷和南柳巷。南、北柳巷胡同是南城人的回忆,不知道勾起多少老北京人多南城旧事的回忆。
北柳巷,呈南北走向,北起香炉营五条,南至南琉璃厂西街柳巷北口,长239米,宽4米。明称柳巷儿。清代称北柳巷,沿用至今。据考证,此地为金中都东城垣城壕之处,曾广种垂柳,故名柳巷。清末分为南、北柳巷两条胡同。北柳巷内有广西、丰南会馆。2000年建设庄胜广场二期工程时胡同北段被拆,现在还剩下半条胡同。
北柳夹道,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起前青厂胡同,西南至南柳巷,东侧与西北园一巷、二巷、三巷相同,长110米,宽1.6米。根据北柳巷的方位以及该胡同较窄,故名北柳夹道。2003年胡同被拆。
南柳巷,呈南北走向,北起琉璃厂西街,南至魏染胡同,长393米,宽5米。成因同北柳巷。清代称十间房。民国初年称南柳巷。胡同内有江震、建宁、华州、肃州、晋江诸会馆。著名京剧演员李少春、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寓所均在此巷内。1965年将柳条胡同并入,定今称。
南柳巷靠着琉璃厂西街,现在已经快变成销售文化用品一条街了。
南柳巷和北柳巷向北至南翠花街,向南至魏染胡同和潘家河沿(今称潘家胡同)一线,是金中都的东城墙旧址。南、北柳巷是金中都东城墙外的护城河遗迹,因旧日护城河沿岸生长的柳树而得名。明代的宣武门一带地势低洼,雨季时积水汇集,有时连城门都被水淹没而无法开启。《光绪顺天府志》记述,明代宣武门内西侧有西沟(今佟麟阁路一线),东侧有东沟(今北新华街一线),两沟穿城而过,注入宣武门外护城河,宣武门积水即因两沟泛滥形成。明正统五年(1440年),在宣武门外西侧的护城河南岸开挖减水河以泄水势,这条减水河在明代别称为“凉水河”(不是现在右安门外的那条凉水河),沿着现在的上斜街、海柏胡同、北柳巷、南柳巷一线,向南流往现在陶然亭一带的低洼地。凉水河及穿过琉璃厂的东沟延长线河道,在南、北柳巷一带形成了密集的沟渠池塘,也在现存的地名里留有许多痕迹。例如南柳巷东南方的梁家园胡同,因明代有梁梦龙花园而得名,《光绪顺天府志》记述,梁家园“引凉水河入其中,亭榭花木,极一时之盛……池之南北,旗亭歌榭不断,游人泛舟,竟夜忘返”。南柳巷西北方的前青厂胡同和后青厂胡同与永光东街(旧称永光寺街)相邻,《日下旧闻考》说,永光寺“寺东青厂有巨潭”。《燕都丛考》记述,“青厂分前后两街,前街相传有龙王庙。庙外有巨潭”,但是到了民国时期,“巨潭已成荒圃,矮屋数家,无风景之可言”。
晋江会馆坐落在南柳巷40号,地处京城老城区四合院保护区中;是一个北房五间,南房、东西房各三间的古式四合院。现为西城区椿街街道管辖,现居住着近10户人家。
作为清朝京城老城区的宣武区,有300多家各地会馆,晋江会馆给后人留下古迹或文词极少,有关的记录也少而又少。据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李景铭编著的《闽中会馆志》记载,晋江会馆为清初万中庵提督创建。可见,晋江人在北京从事经商事业已有300年的历史。当时会馆归泉郡会馆管理,屋宇保存尚属完整。
晋江会馆2009年7月被列入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大门右侧墙上挂着“晋江会馆”为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长方形铜牌,左侧墙上挂着西城区文化委员会2012年立的方形大牌,内容为晋江会馆(林海音故居)被列为西城区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的说明。如没有挂上这二块牌,从外观很难得知这就是当年的晋江会馆。
现在的北京“晋江会馆”这小四合院现被分为南柳巷40号院和42号院,被一道灰墙南北隔开,42号院只剩下南侧一排平房和逼仄的过道,40号院更像一个不大地道的小四合院,院中空地和犄角,旮旯等凡是能利用的空间,都被住户搭建了小房。若是在想象中将这堵墙和后搭建的房屋拆除,晋江会馆仍是一个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北房五间,前出廊檐;南房、东西房各三间,南房也有较窄的廊檐;中间则是宽敞的院落空地。
据《闽中会馆志》记载,晋江会馆保留下的古物有当时仍悬挂在大门外的“晋江邑馆”牌匾,后殿神龛玻璃匣子内供奉的土地神像和神龛的两层牌位,以及吴鲁状元匾额等三块匾额。由于房屋的修缮和改建以及“文革”期间的破坏,现仅存着一块“晋江邑馆”的牌匾,现在,这块珍贵的牌匾已经被台湾会馆作为文物珍藏。
北京晋江会馆在清朝、民国时期,是在京的台湾和福建乡亲的聚集地和庇护所,一盏温暖的灯光和亲切的乡音,带给了在京异乡人的确实无比的关爱与家的情谊。据有关方面考证,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爷爷连横先生曾于1913—1914年在此会馆居住,并呈请中央政府恢复其中国囯籍。
晋江会馆曾居住过同治年间一位状元吴鲁(1845—1912年),字肃堂,号且园,晚号老迟,又号白华庵主,晋江市池店乡钱头村人。自幼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清同治十二年(1873)登拔萃科,翌年授刑部七品京官。任满升刑部主事,充秋审总办。光绪十二年(1886)考军机章京;光绪十四年顺天乡试中举。光绪十六年恩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福建清代科举三位文状元中唯一的泉州籍状元。据传,与吴鲁同科榜眼文廷式德才兼备,诸考官一致列为第一。可惜在其策试卷中将“阎”字误写为“面”,光绪帝逐将其列为第二,于是吴鲁夺魁。
南柳巷是南北走向的胡同,临街开门,一般正房要朝西,不是最好的选择,晋江会馆开两道门,避免了这种不足,门中门,院中院,还有影壁和月亮门的若隐若现,使得这个其实只有一层院落的晋江会馆有了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从40号的大门能够望到院里正房齐整的鱼鳞瓦,一层层错落有致地叠压着,衬托在瓦蓝的天空下,如果只看这一角,还真有些像是林海音笔下老北京的味道。42号的大门,和42号到40号之间的那一面灰墙,那面墙,可就是林海音小时候常常用化石往上面画着,顺着别人家的墙一直画到自己家门口的那面墙?

 

上一篇:北京的表章胡同与石头缝胡同

下一篇:山西晋城的古塔和古墓

更多关于 南、北柳巷胡同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