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位于北京东城区中部,东四北大街东侧。元代称十字街。明代于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又因位居皇城之东,故称东四牌楼,简称东四。东西牌楼没有了,那么现在的东四附近还有哪些知名景点可以去看看呢?主要建筑古迹有孚王府、崇礼住宅、南新仓、大慈延福宫建筑遗存、段祺瑞宅等。
东四区域内已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王府、寺庙、仓廒、四合院共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孚王府、崇礼住宅;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南新仓、大慈延福宫建筑遗存;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4处,即仓南胡同5号(段祺瑞宅)、东四八条71号院、东四六条55号院、东四四条5号院。
东四牌楼和隆福寺
东四,原本知名度最高的一是东四牌楼,一是隆福寺。
东四牌楼,上世纪五十年代便被拆除.
“隆福寺”在过去是市,而非寺。那座建于明景泰年间的古寺早于百余年前遭遇火灾,近50年前又遇地震,总之,作为古建筑灰飞烟消许多年了。只留有一个美轮美奂的藻井,作为明、清两代建筑中最精美、最巧妙的孤例,修复后保存在北京古建博物馆先农坛的太岁大殿内。那是题外话。
不但寺没了,市也冷清了。这隆福寺的庙会有二三百年的历史,曾是京师著名的大庙会。因坐落东城,人称“东庙”,与西庙护国寺遥相呼应。《大清一统志》载:“隆福寺,逢每月之九、十有庙市,百货骈阗,古玩字画,风味小吃,花鸟鱼虫……为诸市之冠。”每逢庙会,人流如潮。当真是“东西两庙货真全。一日能销百万钱,多少贵人闲至此,衣香犹带御炉烟”。
因距贡院不远,各地来京赶考的举子络绎不绝,这里的书肆便渐渐兴盛起来。清末民初,隆福寺有30多家书肆,甚至能跟南城的琉璃厂相媲美。据说,当年胡适在北大当教授的时候,曾经对学生们说,这儿距隆福寺很近(当时北大红楼,在东四以西的沙滩),你们应该常去跑跑,那里书店的掌柜的不见得比大学生懂得少。如今,书肆自然是不见了,原有一家收旧书的中国书店,承载了不少老北京的回忆,春节前也刚刚关了,打电话去问说是三年以后回迁。好在“三联”实实地还在,每次去那里,总看到台阶上坐着一层一层的读书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心里便有种说不出的舒坦。
1950年代,这里建成“东四人民市场”。市场就建在老隆福寺前门和第二道大殿之间,第二道大殿到第三道大殿之间则是办公用房和仓库。1980年代,东四人民市场升级为隆福大厦。大厦和它门前的那条小街一度是北京最繁华的商业区。1990年代,又是一场大火,不但烧掉隆福大厦,也烧掉了这里的人气儿。从此,隆福寺这地名在北京人的生活里日渐生疏模糊起来。
没有了东四牌楼和隆福寺,这东四还有什么古迹可寻?还真有。只东四路口到朝内小街口这一段的道路两侧,便藏着一处国家级和两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四清真寺和大慈延福宫
路口西南的东四清真寺很好找,就在三友商场旁边。灰墙朱门,很传统的样式,看不出伊斯兰的建筑风格。但灰墙上四个金字“清真古教”清晰醒目。
该寺据传始建于元至正六年,已无可考。因得了明景泰帝敕题“清真寺”的门额,故有“官寺”之称,是明时京城回教“四大官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多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在2005年。
清真寺作为市级文保单位,这座处于闹市中的宁静古寺,建筑精绝、历史悠久、经历独特,是古都北京胸口上一处独特的历史印记。全寺建筑分前中后三进院落。最难得的是配殿和大殿都是明代建筑。大殿之内最有独特风采——二十根满绘金色西番莲的彩柱大气而辉煌,正面三座拱门的门额上刻有精致的《古兰经》经文,为国内其他清真寺所少见。院中那座二层方形攒尖顶的邦克楼,亦是重建的,旧楼早在清末就已损毁,只剩下顶上的铜宝顶还在,就安静地立在大殿的前厦内。而宝顶对面,廊庑之南立着一块明万历七年的《清真法明百字圣号》碑。寺门外的文物介绍牌上,第一句便是“东四清真寺,又名法明寺”。但也有人撰文指出,法明寺另有其寺,且曾是名寺,后因火灾被毁,此碑被移至东四清真寺,或许两寺就此被混为一谈了。
清真寺对面,有一处坐东朝西的两层小楼,那是豫丰钱庄旧址,约建于上世纪初,是北京典型的外店内宅商住混合建筑,据说地下还有银窖。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发现了它,登记并修缮了,目前暂空置。
东四路口向东,登上第一座过街天桥,站在桥北端,两座黑琉璃瓦绿剪边的大殿(主殿和西配殿)便赫然出现在眼前。由于包裹在机关大院里,平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它。此庙于明成化十七年奉旨敕建,次年落成,名大慈延福宫,又因庙中祀天、地、水三神,故俗称为三官庙。现在遗存的只有东路庙宇的通明殿和延座宝殿,是市级文保单位。
孚王府
京城的王府,恭王府的知名度最高,之后便是什刹海畔的醇亲王府了。其实,在这朝阳门内大街上有一座孚王府,是北京第二座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的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