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帽儿胡同7-13号

帽儿胡同7-13号

来源:  浏览 2455

帽儿胡同7-13号是可园是一处由五座院落并联而成的大宅第,占地面积共11000平方米,规模广阔,布局谨严,山池亭榭俱全,在现存的私家宅院中非常少见。这座宅院 中的“可园”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保护范围包括其他四座宅院。解放后此宅被分隔作不同单位的宿舍,其中帽儿胡同9号、11号院还曾一度用作朝鲜驻华使馆。
宅园共有五座院落,其中7号占两座,破坏最为严重,9号即著名的可园,11号和13号为狭长的大型四合院,彼此相连,共同构成了这座宏敞的显宦豪宅。
根据可园中文煜之侄志和所撰的园记石碑,可知此园落成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园记中称,营建这座园林,“但可供游钓,备栖迟,足矣。命之曰‘可’,亦窃比卫大夫‘苟合苟完’之意云尔。”并称此园“拓地十方,筑室百堵,疏泉成沼,垒石为山,凡一花一木之栽培,一亭一榭之位置,皆着意经营,非复寻常。”可园南北长约97米,东西宽约26米,面积约4亩左右,分为前后两院,前院中心为沼池,后院中心为假山,各自独立,通过东部的长廊贯通。前后院各有一座正厅或正房位于正中位置,面南背北,并在西厢的位置上各有一座小厅,与东部的长廊相均衡。
进入东南角的大门之后,即垒有假山,起屏障作用,山上建有一座小巧玲珑的六角亭。向西穿洞而过,绕过西厅之前,可行至水池的小石桥上。水池面积虽小,但形状曲折,并引出两派支流,一脉从石桥下穿过至西面院墙止,另一脉一直穿过南面的假山至六角亭下,与山石相依,聊有山泉之意。前院正厅为一座五开间硬山建筑,体量较大,并带耳房和游廊。
从正厅东侧穿廊而过,再沿一条绿竹夹道的斜径行至院中,院中山石蜿蜒,半开半闭,与松竹相间,颇为精巧。后院正房是五开间硬山带耳房、游廊,前出三开间歇山抱厦。在东部假山上建有一座三开间歇山顶轩馆,为全园最高处。此轩建筑最为精巧,直接临山对石,前有一株大槐树,坐凳为美人靠,较为别致。轩下以山石砌成浅壑,有雨为池,无雨为壑,为北方宅园的独特处理手法。
可园建筑均用灰色筒瓦,墙面以清水砖墙为主,未刷白粉,较为质朴。厅榭等均为红柱,长廊为绿柱。梁枋上作苏式彩画,但并未满铺,仅在箍头、枋心包袱位置加以装饰。值得一提的是建筑檐下的吊挂楣子均为木雕,细致繁复,各不相同,主题有松、竹、梅、荷花、葫芦等,比寻常的步步锦图案显得精美清雅。全园存在着明显的中轴线和正厢观念,布局疏朗有致,建筑精巧大方,山石玲珑,水池曲折,且有多株珍贵的松、槐、桑等古树,整体至今保存尚好,是晚清北京私家园林的富有代表性的作品。
可园东南侧的游廊可折而向东,通向7号院假山上的一座三开间歇山敞轩。现在敞轩尚存,假山则仅剩土堆,山石均失。根据现状和建筑尺度分析,7号西院当有前后两进院落,以园林景色为主,而东院则应为四进院落的四合院。东院现已面目全非,仅剩下一座三开间的正房和后罩房,其余空间充斥着文革后搭建的简易房。西院的情况要好一些,除了假山上的敞轩外,大门和四间倒座房以及后面的五间北房还基本完好;廊子及假山可与可园的假山、游廊相接。西院假山之北原为一座两卷前后共十间的歇山式大厅,后被冯家拆除,另建了一座两层洋楼,使得园景大为减色。现在洋楼尚存,虽经改造,仍带有一定的民国风格。
11号住宅为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共有五进院落,大门对面胡同之南原有大照壁,今已不存。大门经过重新整修,装饰一新,门前有上马石。第一进院落扁长,入门内正对一座砖砌影壁,南有倒座房七间;北面为垂花门,门前一对石狮,可惜头部残缺;垂花门为一殿一卷式,雕饰精美,至今仍保持原样。从垂花门进第二进院落,院落接近正方,有三间正房带耳房及东西厢房。东西耳房之侧通第三进院落,东侧墙上另开屏门通东部的可园。三进院也有三间正房带耳房及东西厢房,并环以游廊。第四进院落的正厢房与二、三进类似,但院落尺度较大,并在三进院的正房北面接建一卷南房,原有的游廊已残毁大半。第五进院落有后照房九间。
13号院也是五进院落的大四合院,布局与11号院相似。大门已毁,两侧尚存五间倒座房。垂花门及两侧游廊也已被拆,在原址上另建了一座简陋的锅炉房。第一进院落有三间正房带耳房及东西厢房。第三进院落有五间正房带耳房及东西厢房,但东厢房除前廊外,进深不足一米,实际上是一座外檐齐备的假屋,其正中四扇屏门开启可通11号院。第四进院落较大,并向西扩展,两边并不严守对称。北为正房三间,左右西带二间耳房,东连顺山房三间;西厢位置现存一榭,前出一卷单间悬山抱厦,与东厢房相对;整个院落的游廊基本保存完好,并有一株枣树和三株桧柏,均为百年以上的古树。此院原来是后花园,池山竹树俱全,西厢房实为池上居,其中古树尤为珍贵,山石上还建有一座小亭,可惜今天亭、山、池均已无存。北廊偏西为井院,今水井已无,尚存两间小房。第五进院落有后罩房十余间。
文煜宅园的五座院落基本各成系统,分别拥有南北中轴线,布局严谨但并不刻板,局部也有灵活处理,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序列。同时整座宅园建筑与园林水石相间,表现了北京四合院庄重大方而又正中求变的建筑特色。
文煜(?-1884)为清满洲正蓝旗人,费莫氏,字星岩,历任刑部侍郎、直隶霸昌道、四川按察使、江宁布政使、江苏布政使、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后曾一度被免职,同治三年(1864年)重新起用,历任福州将军、刑部尚书、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七年授协办大学士,光绪十年复拜武英殿大学士,不久病故,身后赠太子少保,谥号“文达”。文煜身后,此宅被其后人售予北洋政府要人冯国璋,日伪时期又归伪军司令张兰峰。

上一篇:大慈延福宫古建筑遗存

下一篇:内务部街11号

更多关于 帽儿胡同7-13号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