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江南三大名楼古建筑

江南三大名楼古建筑

来源:  浏览 2996

楼阁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以南方居多,江南三大名楼古建筑指的是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以及江西的滕王阁。他们之所以是江南三大名楼一是古诗中都有所提到,二是因为这些都是知名的古建筑。
滕王阁高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南方现存唯一一座皇家古建筑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它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历史上的滕王阁先后共重建达29次之多,屡毁屡建。现在的滕王阁主阁落成于1989年10月8日,是1985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的,是江西省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共九层,濒邻赣江,面对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突出背城临江,瑰玮奇特的气势。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峰岭之上,海拔61.7米。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后人念“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一说便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黄鹤楼唐代著名诗人崔颢在此题下《登黄鹤楼》一诗,使它闻名遐迩.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岳阳楼是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的古建筑,岳阳楼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岳阳楼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斗拱是汉族建筑中特有的结构,由于古代汉族建筑中房檐挑出很长,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挑出的屋檐进行承托。这种方木块叫做“斗”,托着斗的木条叫做“拱”,二者合称斗拱。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汉族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1961年,郭沫若书“岳阳楼”字匾。1962年春,朱德题写“怀甫亭”名,匾悬亭额。1966年9月,“红卫兵”到岳阳楼要求砸毁张照手书范仲淹《岳阳楼记》雕屏,管理人员巧妙地保护了雕屏。1969年12月18日,叶剑英登览岳阳楼指示地方政府保护好古迹。
1972年9月1日,湖南省革委重新公布岳阳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10月17日,以全木结构翻修三醉亭的方案,于1977年9月竣工。1977年5月至1978年5月,仙梅亭进行维修。
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对岳阳楼落架大修,把构件按原件复制更新,历时十个月,保存了55%以上构件原物。一楼民国时加砌的三面砖墙换为明清式样的贴金雕花门窗。二楼镶嵌有清书法家张照书《岳阳楼记》雕屏原物。三楼镶嵌毛泽东书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1984年5月1日,岳阳楼大修竣工并对外开放。

岳阳楼

上一篇:杭州西湖十景有哪些

下一篇:古代女子的绣楼

更多关于 江南三大名楼古建筑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