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建筑 > 古建筑动态 > 武则天皇宫正殿明堂在洛阳城原遗址上重建后开放

武则天皇宫正殿明堂在洛阳城原遗址上重建后开放

来源:  浏览 2696

唐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1300多年前,女皇武则天登基称帝,改唐为周,定都河南洛阳,称神都。她在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上,修建了明堂、天堂、天枢等古建筑群,使隋唐洛阳宫城殿宇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更加辉煌壮丽。
唐朝女皇武则天时期的皇宫正殿“明堂”,在河南洛阳城原遗址上重建后11日对外开放,与“天堂”遥相呼应再现盛唐宫殿历史风貌。2011年前后,明堂、天堂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2015年4月11日,重建后的天堂总高度约80多米,一至九层已全部对外开放。其中二层大殿的正前方,是一幅长22米、宽4米的壁画《万国来朝》,描绘了武周时期八方来朝、四海称臣的盛世景观。 明堂总高度达33.52米,顶部添置6.2米高的鎏金避火珠。整座明堂涅槃重生,尽显皇家风范。 洛阳明堂、天堂景区修建在当年的隋唐宫城区遗址之上,明堂是武则天执政的皇宫正殿,又称“万象神宫”。天堂是武则天的皇家礼佛堂,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高的建筑。
 明堂制度古已有之,贞观十七年(643)五月,秘书监颜师古在给唐太宗的奏章中说:"明堂之制……始之黄帝,降及有虞,弥历夏、殷,迄于周代,各立名号,别创规模。……黄帝曰合宫,有虞氏曰总章,殷曰阳馆,周曰明堂。"(《旧唐书》卷二十二《礼仪志二》)垂拱四年(688),武则天的诏书中亦说:"黄轩御历,朝万方于合宫;丹陵握符,咨四岳于衢室。有虞辑瑞,总章之号既存;大禹锡珪,重屋之名攸建。殷人受命,置阳馆以辨方;周室凝图,立明堂以经野。"(《旧唐书》卷二十二《礼仪志二》)可见黄帝及夏商周时期皆有明堂之制,只不过名号不一而已。黄帝时代,明堂是宣布政令和祭祀的场所。西周时期,宗祀周文王于明堂,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充分发挥了祭祀、布政、告朔的功能。

  礼乐制度在战国时代遭到破坏,至秦朝焚书坑儒,已基本废绝。明堂制度也不例外,就连名称也说法不一,有明堂、辟雍、太学实为一种建筑,明堂、太庙是一回事等说法。而明堂规制高下方圆历代不同,位置、功能也是非莫定。汉武帝初年,就想在长安城南恢复明堂,因窦太后不好儒术而作罢,后来士大夫和儒生们言论纷然,详究难明,只好建在泰山之下、汶水之上。汉成帝时,又欲在长安城南建造明堂,又因无制度可循而搁浅。汉平帝元始四年,王莽辅政,才在长安南郊重新建造明堂。汉平帝袷祭于明堂,诸侯王、列侯、宗室子弟九百余人助祭。东汉光武中兴元年,在东都洛阳南又建造了明堂。汉明帝永平二年,郊祀五帝于明堂,以光武帝配享,祭牲各一犊,奏乐如南郊。董卓之乱后,典籍湮灭,告朔之礼从此而坠。晋室南迁,明堂制度更无史籍记载。隋文帝开皇年间,将作大匠宇文恺依《月令》绘制了明堂图样,隋文帝令有司于京城安业里重建,也因诸儒对明堂规制争论不定而罢之。隋炀帝时,宇文恺又献明堂图样及议状,但因迁都兴役又没能成功。隋无明堂,季秋大享只好在雩坛举行。

  唐初几代皇帝都组织群臣讨论过建造明堂的事。《贞观礼》规定:"冬至祀昊天上帝于圆丘,正月辛日祀感生帝灵威仰于南郊以祈谷,而孟夏雩于南郊,季秋大享于明堂,皆祀五天帝。"(《新唐书》卷十三《礼乐志三》)贞观五年(631)唐太宗命众官议定明堂规制,礼部尚书豆卢宽、国子助教刘伯庄等议论说:"上层祭天,下堂布政,欲使人神位别,事不想干。"侍中魏徵则"请为五室重屋,上圆下方,……下室备布政之居,上堂为祭天之所"。(《旧唐书》卷二十二《礼仪志二》)贞观十七年,秘书监颜师古表奏太宗不要拘泥于学者的碎议,"惟在陛下圣情创造,即为大唐明堂,足以传以万代,何必论户牖之多少,疑阶庭之广狭?若恣儒者互说一端,久无断决,徒稽盛礼。"(《旧唐书》卷二十二《礼仪志二》)但终太宗之世,迄未建造明堂。

  永徽二年(651)七月,唐高宗敕令所司与礼官学士依照古代典章造立明堂,第二年六月,百官拿出九室和五室的明堂形制方案,因不能确定何种方案,没能建造。乾封二年(667)二月,唐高宗下诏说:"上玄垂祐,宗社降休,岁稔时和,人殷俗阜。车书混一,文轨大同。检玉泥金,升中告禅,百蛮执贽,万国来庭,朝野欢娱,华夷胥悦。但为郊禋严配,未安太室,布政施行,犹阙合宫。……宜命有司,及时起作,务从折中,称朕意焉。"(《旧唐书》卷二十二《礼仪志二》)于是大赦天下,改元总章,把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的万年县分出地盘设置为明堂县。第二年三月,再次下诏,明确规定了明堂的建造方案,仍因群议未决而没能付诸实施。

  太宗、高宗建明堂的举措,对武则天影响深远。武则天一临朝,儒者们就屡次上书请建明堂。光宅元年(684),陈子昂上疏说:"于国(东都洛阳)南郊,建立明堂,……与天下更始,不其盛哉!……明堂之制,有天地之则焉,有阴阳之统焉,二十四气,八风十二月,四时五行,二十八宿,莫不率备。……愿陛下为大唐建万代之业者,意在兹乎!……按《周礼·月令》而建之,……南面以听天下之政。"(《唐会要》卷十一《明堂》)武则天下定决心,不听诸儒争论不休的议论,独与北门学士议其规制。垂拱三年(687)春,由薛怀义主持,动用了数万人,毁掉东都乾元殿,就地修建明堂。次年正月五日,明堂竣工。

  据《资治通鉴》、《旧唐书》等记载,明堂高二百九十四尺,东西南北各三百尺,相当于高91.14米,周长93米。明堂由上、中、下三层组成,下层象征四时,各随方色,四门八窗;中层法十二辰,圆盖,外为圆盘,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也是圆盖顶,上置铁凤,以黄金饰之,势若飞翥。而基底为八面,象八方。明堂下施铁渠,以为辟雍之象。武则天对新建的明堂十分满意,命名为万象神宫,改河南县为合宫县。武则天下诏叙述了明堂制度的由来、高宗建明堂的愿望、明堂的作用,并表示来年正月一日要在明堂祭祀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要求礼官们详定仪注,务从典要,从速奏闻。

  明堂气势之雄伟,工艺之高超,受到了很多人的称赞。左史刘允济的《明堂赋》说:"顺春秋之左右,法天地之圆方。成八风而统刑德,现四序而候炎凉。跨东西而作甸,掩二七以疏疆。下临星雨,傍控烟霜。翔鶤坠于层极,宛虹拖于游梁。昆山之玉楼偃蹇,曾何仿佛;沧海之银宫焕烂,安足翱翔!"(《全唐文》卷一百六十四)

  数年后,武则天在明堂北建造天堂。证圣元年(695)正月,薛怀义对御医沈南璆得幸于武则天心怀不满,秘密放火焚毁天堂,延及明堂,使得这两座建筑物皆化为灰烬。武则天耻而讳之,谎称是工匠们误烧麻主,遂涉明堂。武则天自责,欲避正殿,被宰相姚璹劝阻,于是令九品以上文武官员上书言事,不要有任何保留意见。左拾遗刘承庆上疏说,这次火灾是人祸而非天灾,批驳了左史张鼎和通事舍人逢敏等人的说法,并说:"明堂是正阳之位,至尊所居,展礼班常,崇化立政,玉帛朝会,神灵依凭";建议"无瞢天人之心,而兴不急之役"。(《旧唐书》卷二十二《礼仪志二》)但武则天不久就下令重建明堂,仍以薛怀义监作,以姚璹为督作使。天册万岁二年(696)三月丁巳,工程告竣,武则天命名其为通天宫。四月朔日,行亲享之礼,大赦天下,改元万岁通天。当年四月,武则天还将铜铸的九州鼎安放于明堂之庭。

  中宗即位后,神龙元年(705)九月,亲享明堂,合祭天地,以高宗配。开元五年(717),唐玄宗下诏将明堂复改为乾元殿。开元十年,复题乾元殿为明堂,但只接受朝贺而不行享祀之礼。开元二十五年,玄宗诏将作大匠往东都毁之,依旧改建为乾元殿。至此,武则天所建明堂彻底被清理。

  1986年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在隋唐东都遗址上发现了明堂遗址,在今天洛阳的中州路与定鼎路交叉口东北侧。据《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发掘简报》称,遗址方位、形制、建筑特点都符合文献记载

上一篇:江苏常州清代古桥被村民购买,文物部门要求无偿上交

下一篇:英亲王府

更多关于 武则天皇宫正殿明堂在洛阳城原遗址上重建后开放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