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 业内动态 > 婴戏图绘画题材在各个朝代的发展

婴戏图绘画题材在各个朝代的发展

来源:  浏览 12035

婴戏图,描绘儿童游戏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人物画的一种。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婴戏图最早见于唐代长沙窑瓷器。清代瓷器上出现婴戏图,缘于康熙朝社会生活稳定、人口增长较快。在那种大背景下,婴戏图成为习见的艺术画面,并使宫廷艺术品受到影响。同治、光绪时期婴戏图也多见。 中国很早已有绘画婴孩的传统,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成为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画类。
婴戏图绝非纯为“儿戏”,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写实的照片未出现以前,我们只能靠文字去想像古人之面貌和活动。文字的描写并不足以把古人的生活具体地表达出来,唯有绘成图画才能使当代人看到、感受到他们实质形态。
古代崇尚多子多福,认为莲谐音“连”,故童子玩莲目口寓意“连生贵子”。纹饰图案多以一个或几个顽皮可爱的男婴组成,或肩负荷叶交脚而行,或几个婴孩同戏一束荷花。有坐、有立、有玩、有闹,将不同姿态的游戏和动作刻画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唐代张萱、周棠都以绘画仕女与婴孩著名,尤以张萱为甚。张萱,字孟奇,号九岳,别号西园,广东博罗人。善画人物,工仕女,尤擅于绘画婴儿,流传为他所作婴孩的绘画有《抱婴仕女图》、《乳母将婴儿图》等。

宋代,婴戏图的画作大量增加,宋代的婴戏图题材多样化,取材广泛和创新。以描绘孩童在庭院下棋、击球、捉蝴蝶、玩傀儡等游戏时的欢乐神态,或发生小争执的“庭院婴戏图”最多。黄宾虹《虹庐画谈》总括宋代画家选题之风尚为:“一人、二婴、三山、四花、五兽、六神佛。”可见婴戏图在宋代已自成一派,并成为受欢迎的画类。

宋代擅于描绘婴孩的画家人才辈出,北宋时有刘宗道绘《照盆婴儿》闻名。邓椿《画继》描述,画中婴孩“以手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令人联想到画中小孩指向水盆中,望到自己倒影的好奇神态,情景生动有趣。明代丁观鹏曾绘画类似画作,名为《照盆婴戏》,画上题有“呼来却弗应,顾时镇相视,扶盆问水中,汝是谁家子。”画中有一小孩躲于屏风后欲呼唤同伴,然而同伴正探视水中的倒影,互相嬉笑,甚觉新奇有趣。

南宋时,绘画婴孩最著名的苏汉臣和李嵩。苏汉臣,开封人,宫廷画师,擅画婴儿。历代鉴赏家对苏汉臣所画的婴戏图评价极高,张泰阶《宝绘录》云:“作婴儿,深得其状,而更尽神情。”又如《南宋院画录》记章允恭《题浴婴图》:“其写婴儿,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色者,可谓神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评论《婴儿斗蟋蟀图》:“婴孺四蹲踞斗蟋蟀,天机烂漫。”苏氏擅于绘画婴孩形态和神韵,而且用色鲜艳丰富,尽显儿童玩乐时的热闹气氛。李嵩,浙江钱塘人,出身贫苦,少年时当过木工。后得宫廷画师李从训收为义子,教以画艺,得以晋身宫廷画师之列。李嵩虽然身为宫廷画师,但笔触平实,盖因他出身民间,熟知低下阶层的生活,所以李氏擅长绘画民间的生活面貌。他的名作《市担婴戏》这幅画用线勾勒人物形态,略施淡彩,勾勒出平民阶层儿童的欢乐。

明、清时的婴戏图,以婴儿为画面主角,钓鱼、玩鸟、蹴球、赶鸭、抽陀螺、攀树折花等,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瓷器上较早见于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茶壶。八角形流下绘一胖娃,赤身系肚兜,肩荷一莲杖,手挽飘带。宋、金时,耀州窑、定窑、介休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用刻划、印花、绘画等技法表现婴戏纹;或童子戏花;或双婴荡船;或骑竹马;或抽陀螺。以磁州窑婴戏画面最为生动。明、清时的婴戏纹,人数增多,有四子、十六子、二十子、百子等,以十六子和百子婴戏为典型。清代瓷器上的婴戏纹饰具有寓意,多描绘贵族子弟的游戏场面,如闹花灯、骑马做官、舞龙等。

明、清时婴戏纹既丰富又富有特色,较全面地反应了儿童生活的情景,画面普遍生动活泼,充满着童真的情趣和吉祥的意蕴。常见的婴戏纹图有戏莲图、蹴鞠图、放风筝图、捉迷藏图、斗蛐蛐图、玩花灯图、习武图、对弈图等。“庭园婴戏”,描绘孩童们在庭园内的活动写实,如放鞭炮、骑木马等,绘画工整,画风疏朗;郊外婴戏图,人物较抽象,近简笔画风。

 

上一篇:国画《六骏图》

下一篇:元代钱选《八花图卷》

更多关于 婴戏图绘画题材在各个朝代的发展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