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 业内动态 >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什么被宋徽宗送给蔡京了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什么被宋徽宗送给蔡京了

来源:  浏览 1228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院画学徒在18岁左右创作的一副山水长幅画卷,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主要表现的是南方山水人家,《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送给蔡京的,但是却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这位天才少年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再也找不到他的踪迹,仿佛他就是为了完成这一幅宏伟巨作来到这里,做完《千里江山图》又悄悄的走了。

《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送给蔡京的礼物

《千里江山图》是宋徽宗送给蔡京的礼物,因为《千里江山图》有当时权臣蔡京的题跋:“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 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 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从蔡京题跋里我们能看出是皇上送给蔡京的礼物,也从侧面知道了这幅画是王希孟在18岁左右创作的。

《千里江山图》的创作难度有多大
1.《千里江山图》篇幅长,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是一副在十余米的巨幅山水长卷。
2.《千里江山图》整体色调是青绿色调的,都是在北宋当时这种矿物质的材料都非常珍贵,你能想象10米多长的画卷要用多少石青、石绿等矿物质颜料吗?不是一般人能消费的起的。

3.《千里江山图》画卷将景物大致分为六部分,每部分均以山体为主要表现对象,各部分之间或以长桥相连,或以流水沟通,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巧妙地连成一体,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小桥流水,人物,高山连绵起伏,到了中间最高的一座山后,所有的山又变成高低不同的连绵山峦,中间的最高的山在画作里非常醒目,王希孟要表达什么呢?我们先在这里埋个伏笔。喜欢收藏字画的藏友可以想想。

4.最难能可贵的是《千里江山图》十余米的巨山水长卷竟然连一处败笔都没有,而且人物动态鲜明,微波水纹均一笔笔画出一点一画均无败笔,说明王希孟不仅画的好,还画的仔细。

5.《千里江山图》一幅画里用了中国画的很多技法,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使用在这幅山水画中,画家于单调的蓝绿色中求变化,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手法的变化,色彩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使画面层次分明。


王希孟为什么在18岁的时候就要创作《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对于当时北宋院画派人才辈出的时期都是非常难的画的,而且篇幅非常长,使用的国画技法非常多,年纪轻轻的他为什么在年仅十八岁的时候王希孟要如此表现自己呢?我们或许从这幅画作的题跋和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画作中找到些许答案。

1.王希孟想急于表现自己,《千里江山图》最中间的最高一座山是全幅画作的焦点,这座山是代表的是宋徽宗,是国家的皇帝,当时北宋最高的统治者,也是北宋院画的最高管理者,王希孟自认为才华横溢,但是在北宋院画仅仅是个学徒,所以在北宋最高的画院学了不到半年就创作《千里江山图》想证明自己的能力给宋徽宗看,希望得到宋徽宗的肯定。

2.但是宋徽宗却把王希孟倾自己全部才华创作的《千里江山图》转手送给了蔡京,这让王希孟怎么能不伤心欲绝,在小小的内心里可能有种怀才不遇的感觉。

宋徽宗其实很重视王希孟的,不重视他不会亲自教他画画,“遂诲谕之,亲授
其法”,这就是证明,而且经常教诲《千里江山图》,可能天才少年听不进去,不懂宋徽宗的深意。而且蔡京在题跋中也说明皇帝赠送他《千里江山图》的意思,“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是让天下的才子效仿《千里江山图》这幅画作,不好能这么做吗?
可惜王希孟不理解圣意,不理解宋徽宗的良苦用心,王希孟只留下了《千里江山图》一副画作,就消失的无影无踪,早逝于时间。


上一篇:清初山水画家代表清六家

下一篇:唐代韩干《照夜白图》

更多关于 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什么被宋徽宗送给蔡京了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