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画 > 业内动态 > 山西永乐宫壁画

山西永乐宫壁画

来源:  浏览 5910

永乐宫壁画属于寺观壁画,是完全描绘中原人士的道教壁画,永乐宫壁画以朱好古为代表的襄陵画派的匠师则是这一时期杰出的宗教画大师,将这些精美的彩绘壁画留在了永乐宫,留给了我们后人精美的壁画艺术。
永乐宫壁画位于山西省芮城的永乐宫(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其艺术价值最高的首推精美的大型壁画。整个壁画共有1000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内壁画共计403.34平方米。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

 永乐官三清殿的《朝元图》,它是集中了唐、宋道教绘画精华所形成的巨制。联系唐宋道观壁画的发展,可以了解到其艺术上的渊源。同时联系其先后差不多同时的道观壁画,作进一步比较,更能认识其在艺术上的师承以及影响。

  关于道教《朝元图》,最早可以上溯到吴道子的《五圣朝元图》。这是吴道子最有影响的道教图像,也是他唯一留存有后人临摹粉本的作品,是我们今天了解吴道子艺术成就的重要依据。《五圣朝元图》原来画在洛阳北邙山老君庙东西壁,东壁上画东华天帝君、南极天帝君、扶桑大帝及其部从;西壁上画西灵天帝君、北真天帝君及其部从。杜甫当年曾经赋诗赞颂这一作品:"……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官墙。五圣联龙衮,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旌旆尽飞扬。……"这铺"妙绝动官墙"的壁画,长期被人传摹学习,并使画者从而不断获得成功,被传为艺坛佳话。宋代名画家王罐就是通过观摹此画,因而取得杰出的成就。《圣朝名画评》说:王瓘"少志于画,家甚穷匮,无以资游学。北邙山老子庙壁画,吴生所画,世称绝笔焉。瓘多往观之。虽穷冬积雪,亦无倦意。有为尘滓涂渍处,必拂拭磨刮,以寻其迹,由是得其遗法。又能变通不滞,取长舍短。声誉藉甚,动于四远。……故于乾德、开宝之间,无与敌者"。另外,宋代重修此庙时,官府拆卖壁画,有隐士购得,闭门三年潜习其艺。庙成再画,隐士画东壁天帝,对画西壁的老画工观隐士所画,竟骇然下拜,自毁其壁,请隐士毕其事。(注三)以后宋代画家武宗元也曾在老君庙重画《五圣朝元图》。现在流传的《朝元仙仗图》就是此画的部份粉本。另外一张《八十七神仙卷》也是同画的宋传粉本。两张画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吴道子遗风,是吴家样的典范作品。

  在《五圣朝元图》之后还相继出现过类似的图像,如《朝真图》、《朝会图》等。五代王建修青城山丈人观,请张素卿画希夷真君殿的《五岳朝真图》。从所记内容,可知这时创作的《朝真图》虽是朝见希夷真君,但与中原《朝元图》粉本仍有一定关系。作品一方面吸收《朝元图》千官列雁行的浩浩荡荡场面;一方面又开始表现了五岳、四渎、十二溪女、山林溪沼、树木诸神和岳渎曹吏等众多的人物,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下界诸神形象。据称张素卿构思敏速,下笔如神;诡怪之质,生于笔端,善画道门尊像,天帝星君形制奇古。因此能在吴道子《朝元图》基础上,进一步有所创造。(注四) 从同一时期出现的《紫微朝会图》、《玉皇朝会图》,也可以看出其中的传承关系。《朝元图》、《朝会图》都是相类似的结构,如宋李廌在《德隅斋画品》中记载二图粉本称:"《紫微朝会图》朱梁时将军张图所作。帝被衮执圭,五星、七曜、七元、四圣左右执侍,十二宫神、二十八舍星,各居其次,乘云来下。其容色皆端敬,其服章皆严谨。道家谓玉皇大帝为众仙天子,紫微大天帝为众星天子……图作衣纹,不思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之例,用浓墨粗笔如草书,颤掣飞动,势极豪放,至于作面与手,及诸服饰仪物,则用细笔轻色,详缓端慎,无一欹仄,亦一家之妙用。""《玉皇朝会图》蜀石恪所作。天仙、灵官、金童、玉女、三官、大乙、七元、四圣、经纬、星宿、风雨雷电诸神、岳渎君长、地上地下主者,皆集于帝所。玉皇大天帝南面端扆坐,众真仰首,承望清光。见之者神爽,超然如在乎通明殿中也。"而这些图像显然都受有杜光庭在《金箓大斋宿启仪》以及《太上黄箓斋仪》上所列神祇名目的影响。

  宣和元年制《九星二十八宿朝元官服图》,道士林灵素也重新制定了斋醮制度和神祇名目。《上清灵宝大法》上保存了宣和神祇系统的三百六十分位名目,大致有以下诸神:三清、六天帝君及二帝后、三十二天帝,十太乙,日、月、星宿,三官、四圣、历代传经法师,三元、五岳及诸山神、扶桑大帝及水府诸神、酆都大帝及所属,天枢院、驱邪院、雷府等部主宰及所属,各种功曹、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吏役等,城隍土地及以上各种神祇所属兵马。这一系统成为以后制作壁画及水陆画的主要依据。也为我们了解永乐官三清殿壁画神祇提供了重要线索。

  永乐官三清殿的整铺壁画正是文献上所说的六天帝、二帝后率须众仙朝元的完整图像。玉皇大天帝和紫微大天帝等在这里正是率领朝会的所属诸神,来朝拜三清。也就是原来分散聚会的诸神,今天全都集合起来朝拜最高主神了。环绕三清塑像的斗心扇面墙上,东西面分别是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和玄元十子等;扇面墙背面为三十二天帝君;正面北壁东部是中官紫微北极大帝、天至大圣及北斗七星、十一曜、二十八宿及历代传经法师;北壁西部是勾陈星宫天皇大帝、南斗六星、二十八宿和天、地、水三官以及历代传经法师等。东壁是大上昊天玉皇上帝、后土皇地只和扶桑大帝、十二元神、五岳、四渎、地府诸神;西壁是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和十太乙、八卦、雷雨诸神;南壁两侧是青龙君、白虎君。

  这一铺《朝元图》,不仅反映了道教神祇的完整体系,而近三百身群像,男女老少,壮弱肥瘦,动静相参,疏密有致,在变化中达到统一,在多样中取得和谐;壁画色彩精丽而沉着,线条劲健而富有气势;各各不同的虚构神仙,经过艺术家的精心构思,实际上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世间形象。帝王的崇圣之表,仙道的修真度世之颜,儒贤的高识之风,隐逸的遁世之节,武士的英烈之貌,玉女的端严之态,神鬼的威慑之状,各各不同。曲折地显示了现实中不同阶层、不同经历、不同气质、不同情思的各种人物。天篷元帅、天猷副元帅以及二十八宿、四曜等一些组合了人、兽两种生物特征的形象,使你感到惊讶,而又觉得似曾相识。利用禽兽的某些生理特征增强了人的性格化,也就是画家利用所了解的兽的特征,来突出了人物的特性。兽的人格化丰富了艺术的塑造手段。画家在《朝元图》上塑造了近三百个不同的人物形象,而每一个形象都是那样引人,那样富有情味。像是一部历史人物图像的总汇,值得你反复探索和寻味。

 

 玉皇后土及诸神壁画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把《朝元图》创造性地推向了新的高峰。赋予旧题材以新的生命,它集中了前代同一题材的精粹,容纳了所能容纳的各种神祇。在一个统一完整的画幅中,表现了近二百九十位不同品位的神仙。主尊除描绘紫微、勾陈、玉皇、木公、后土、金母,又增加了南极长生大帝、东极青华太乙救苦天尊。但三清殿的《朝元图》与平阳府道观的《朝元图》却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主尊人物虽有坐立的差异,神祇也多寡不同。但是同一人物,几乎是依据的相同粉本,如天蓬、天猷、黑煞、真武四圣如出于同一人之手,有的虽改作另一神祇,情态仍然可辨,如十二元神的戌神在三清殿虽改为太乙神,低首举笏,恭谨之仪不变。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到这两铺朝元图属于同一画派的手笔,同样都与以朱好古、张茂卿、杨云瑞为代表的襄陵画派有着密切关系。从以上诸多方面考察,永乐宫三清殿壁画应是襄陵画师朱好古主持创作完成的。

 纯阳殿(又名混成殿、吕祖殿),殿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架椽,上覆单梁九脊琉璃屋顶。殿北部一间四柱神坛,前檐明次间与后檐明间皆为隔扇门,余为墙面。神坛上原为吕洞宾塑像,现已残毁。扇面墙后为《钟离权度吕洞宾图》,高3.7米,面积16平方米。相对的北门门额上为《八仙过海图》。南壁东西两侧为《道观斋供图》和《道观醮乐图》。东、北、西三壁以52幅画组成一部《纯阳帝君神游显化之图》,以连环组画的形式来表现传说的吕洞宾一生事迹。壁画幅高3.5米,面积为203平方米。分作上下两栏,幅与幅间用山石云树连接,每一事件既单独成章,而又能通过景色相互衔接。从总体看,全画是一个完整的青绿山水通景。从局部看,则是各自独立表现一定具体情节的画面。画中有宫廷、殿宇、庐舍、茶肆、酒楼、村塾、医馆、舟车、田野、山川以及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不少的画幅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忠实写照,从而使宗教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曲折地反映现实的作用,这在道教壁画上是具有创造性的构想。

 永乐宫木公金母及诸神壁画  

在南壁东侧西上角有题记:"禽昌朱好古门人古新远斋男寓居绛阳侍诏张遵礼、门人古新田德新、洞县曹德敏,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戊戌季秋重阳日工毕谨志"。后壁正中上方右侧也有画工题记:"禽昌朱好古门人古芮待诏李弘宜、门人龙门王士彦,孤峰侍诏王椿、门人张秀实、卫德,至正十八年戊戌季秋上旬一日工毕谨志"。可知这些壁画的作者及完工时间。

  重阳殿壁画基本上继承了纯阳殿的表现方法。也是用49幅画面来描述王重阳一生经历。虽然时代稍晚(东壁画中石碑上有洪武元年字样,可知壁画当完成于明洪武元年1368以后),破损亦较严重。但是从其反映道教有关事迹及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来说,仍具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其绘画风格看,仍与纯阳殿相近,当仍为朱好古门人这一派系匠师所绘。

  这一时期道观壁画以及藻绘水平,继承前代传统,在某些方面仍有所发展。由于时代风尚的转移,以及社会分工日趋繁细,画家队伍也明显分化,从事寺观壁画的画手已属于工匠的行列,不再被列入史传。而文人画家大多不再涉足寺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壁画的水平和意趣。但是道教本身的发展,促使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戏曲、绘画、雕塑等)普遍出现道教题材的作品,而且一部分匠师仍然突破时代的局限,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例如颜辉就是这一时期出身工匠,而有幸被列入画传的画师。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359年)吉州永和重修顺新宫,他在其中画过壁画,大德年间(公元1297至1307年)又在辅顺宫画过壁画。他由于长期从事壁画创作,又能画山水、人物,受到士大夫的器重,并有密切交往。因此有条件吸收文人画和民间绘画两方面的长处,在绘画上独具风格。而且在寺观壁画创作上,增加了新的形象与创意。我们今天在元代寺观壁画以及水陆画中,还能看到他的深重影响。民间画工既重粉本的流传,又父子、师徒相承,绘画技艺传承不绝,在不为世人所重的情况下,仍然产生了一些杰出的民间壁画大师。如《新元史》所载的李时,他曾在东内清宁官画樊姬、冯婕好及唐长孙皇后进谏图壁画,在梓潼帝君祠,画九十九化及四力士献俘壁画。如见于方志和永乐宫等壁画题名的朱好古、张茂卿、杨云瑞、张伯渊、李弘宜、王椿、张遵礼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永乐宫壁画时代特征

  永乐宫壁画诞生于元代。而元代的社会背景又不同于其他朝代。自1260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至1368年元朝灭亡期间,所有的蒙古族统治者虽然对宗教持兼容并包的态度,但更倾向于藏传佛教。道教在此期间曾经一度遭到统治者的排斥,也曾因传道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得以发扬光大。因此,作为道观的永乐宫时建时停,历时一百余年才建成。时断时续的建造过程也使得永乐宫壁画的内容包罗万象,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为了加强统治,元代统治者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国人分成四等:一是蒙古族人;二是色目人,其中包括西夏、回鹘等西北各少数民族;三是汉人,包括契丹、女真和原来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四是南人,主要是长江以南的汉人和西南各少数民族。而中原文人多为汉人,在元代的地位之低是其他朝代所罕见的。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产物,永乐宫壁画是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与反映。从永乐宫壁画中,我们不难看出这种等级制度的烙印。壁画中,凡大帝、王母均是身材高大、小眼睛、大脸盘,近似于蒙古人的长相。色目人在元代也占据高位,而且很多当政的色目官员对中原传统文化怀有成见,对中原的儒士也是轻视甚至敌视。在永乐宫三清殿的《朝元图》里,我们可以明显感到色目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南人及华北汉人虽处于社会的底层,但人口却占全国的86%。对于外族的入侵,他们反抗不成,只能无奈顺从。当时做官的汉人既要防备蒙古族官员与色目官员的算计,又要承受被汉人称为“汉奸”的打击。他们内心的孤独与痛苦从壁画中一些文官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三清殿壁画中的人物,除了蒙古族人、汉人、色目人以外,还有中亚人、西南亚人、欧洲人等。这是成吉思汗建立元朝后,版图空前广大的反映。
  二、元代民俗文化发达
  文化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必然在文化上有所体现。元代俗文化发达亦影响到永乐宫壁画的创作。纯阳殿与重阳殿的壁画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加以表现就是很有力的说明。俗文化是相对于雅文化而言的。俗文化主要是面对下层大众和对中原传统文化不太了解的蒙古族人、色目人,多用白话文或浅近的语体文来表达,较易理解。元代统一全国后,蒙古族人、色目人希望了解中原传统文化,而传统的雅文化让他们望而生畏,因此俗文化盛行起来。这体现在绘画上就是图文并茂。
  三、全真教的影响
  众所周知,永乐宫壁画为全真教派(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的形象代言者。全真教是融佛、道、儒三教于一体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教派,也是紧随时代发展的一个教派。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由于元代统治者尊奉藏传佛教,不太注重道教,所以道教将儒、佛两家的思想融为一体,形成全真教,也是大势所趋。永乐宫壁画里宣传的佛家思想未必没有迎合统治者欣赏趣味之嫌。据藏传佛教史记载,松赞干布本身为十一面千手观音。他头上还有一个头,上部的头为阿弥陀佛的头(为避免引起他人注意,平时用布将上面的头包起来)。《朝元图》中,天蓬元帅与天猷副元帅的造型无不来源于此。一个教派只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才能逐渐发展壮大。另外,元代统治者在利用道教治理国家的同时,无形中还保护了汉文化,使汉文化绵延不断。永乐宫壁画明显继承了唐、宋绘画遗风,这是汉文化传播者试图从先人的绘画中寻求民族自信心的表现。

 

 

上一篇:张大千荷花图特点

下一篇:历代名画中菩萨的画法仪规

更多关于 山西永乐宫壁画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