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窑变釉瓷器

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窑变釉瓷器

来源:  浏览 640

窑变釉瓷器是创烧于雍正时期的高温颜色釉,本意是想仿造宋代钧窑瓷器的,但是由于窑变的不确定因素一直没有仿造成钧窑瓷器,但是古代烧窑师傅在烧窑过程中利用多种釉色施于一器之上,经高温焙烧后偶尔烧造出自然流淌,且相互交融,釉面色彩斑斓窑变釉瓷器,开始的时候这种颜色不被当时的古人接收,但是到了雍正后期和乾隆时期不断烧造,清代人审美也变了,认为窑变的陶瓷也另有一番风味,真是合于天造,厌于人意。
窑变釉瓷器釉色
窑变釉瓷器从雍正创烧到晚清都有烧造,窑变釉瓷器最大特点就是色釉变化丰富,色泽绚丽明快装饰效果鲜明。
窑变釉瓷器釉色中“火焰红”为它的主流釉色;
红紫色;
红黄釉色;
红白相间的釉色;
红蓝相间的釉色;
红紫相间的釉色;

窑变釉弦纹瓶,高25.3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11.7厘米。瓶撇口,细长颈,扁圆腹,腹下斜直收至底,圈足外撇。通体施窑变釉,有红、黄、蓝、月白等色,釉面光润。颈至肩凸起弦纹7道。

窑变釉弦纹瓶

窑变釉弦纹瓶足内施酱釉,阴文篆刻“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

窑变釉瓷器特点
窑变釉瓷器釉水中含有的多种金属呈色元素,经高温氧化,瓷器呈现出色彩斑斓的颜色;
窑变釉瓷器釉面凝厚亮丽,玻璃质感强烈,有细小如丝状的开片纹理;
窑变釉瓷器在创烧时期底足无釉,到了烧造成熟后底足施釉,而且有斑点状块;
雍正时期窑变釉瓷器特点是口沿处和耳部因釉层流动变薄而形成的灯草边,这是鉴定雍正时期窑变釉瓷器的方法之一;
窑变釉到了晚清多以红色为主色,多有交相辉映着黑色斑块,这是鉴定断代晚清期窑变釉瓷器的方法之一。

  

窑变釉胆式瓶

窑变釉胆式瓶

       乾隆朝烧制的窑变釉陶瓷,这件胆式瓶就是此时期比较典型的瓷器。


上一篇:金代不同时期白釉瓷器烧造工艺特点

下一篇:古代瓷器制作和烧造的流程

更多关于 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窑变釉瓷器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