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古代瓷器制作和烧造的流程

古代瓷器制作和烧造的流程

来源:  浏览 1543

瓷器在古代只有中国人会烧造,宋元明清是中国古代瓷器烧造最重要的年代,也是影响世界瓷器最重要的时期,尤其在十五世纪以后,中国瓷器在欧洲堪比黄金价格。
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我国长达三千五百多年的瓷器烧造历史,瓷器制作工艺的发展与进步,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瓷器也在随着朝代的更替烧造技艺不断改变和升华,样子收藏介绍古代瓷器烧造工艺流程。

  制瓷原料及加工

  选取合适的原料是制瓷的第一步,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南方瓷胎原料多为高硅低铝,北方则多是高铝低硅。瓷土有别于一般黏土,能够承受很高的温度,形成致密的瓷器胎质。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是区别于陶器的显著特征之一。早期的釉为石灰釉,是用石灰石粉碎后加适量的粘土配制而成的,以钙为助溶剂,三氧化二铁为主要呈色剂,在还原焰中烧成青绿色。釉色透明,表面有玻璃质层,胎釉结合紧密,不吸水或吸水率低。

  石灰碱釉的助熔物质是氧化钙以及氧化钾、氧化钠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从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石灰碱釉,使釉色呈现出如青玉般的质感,如粉青、梅子青。南宋龙泉青瓷已达到中国陶瓷史上单色釉器的高峰。

  在选取适当原料之后,一般要对原料进行粉碎、淘洗、沉淀处理,尽可能去除较粗颗粒和杂质,再经过反复踩踏、揉搓,制成纯净、具有良好可塑性的制胎坯料。

  成 型

  造坯主要有手制、模制法和轮制法等。

  手制即瓷工用手将瓷土捏造出形状。

  模制法即先用泥制成模,或对半分开,或上下两截,或是整个成型。将经过处理的瓷泥放入模中制出瓷坯。

  轮制法则需要使用陶车。将檀木刻成的盔头戴在陶车上盘的正中,双手捧泥放在盔头上,拨盘使陶车转动,用拇指按住泥底,使瓷泥沿着拇指旋转向上展薄拉坯,便可塑成器物形状。

  装 饰

  瓷器的装饰工艺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拍印、刻花、划花、印花、镂空、贴花、绘花等。拍印是在半干的坯体上拍打出花纹,早期制陶比较常见;刻、划花是用竹、木、金属等工具在半干的坯体上刻、划出花纹线条;印花是用刻有花纹的陶瓷质料的印具在尚未干的坯体上印出花纹;贴花则是印出或者塑出立体状的纹饰贴于坯体上的一种装饰方法;剔花即先在器物坯体表面施釉或施化妆土,并刻划出花纹,然后将花纹部分或者纹样以外的釉层或化妆土层剔去,露出胎体,再施一层透明釉,烧成后花纹具有浅浮雕感,始用于北宋磁州窑。

  绘花是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方法,可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及斗彩。

  釉下彩是用色料在成型的坯胎上进行绘饰后,施以白釉或者青釉,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釉下彩又可以分为釉下褐彩、釉下褐绿彩、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三彩等。

  釉上彩是在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用彩料进行绘饰,经低温烧结。因彩绘施于釉上,长时间使用、摩擦会磨损、脱落。釉上彩又可以分为红绿彩、五彩、粉彩和珐琅彩等。

  斗彩创烧于明宣德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工艺。先用青花在胎上勾描出完整构图的纹饰轮廓,然后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再于釉上青花轮廓线内填画各种彩料完成彩色图案,复入窑低温二次烧成。

  施 釉

  历代工匠根据不同器形、釉料和施釉效果,采用了不同的施釉方法。从战国到明清大多使用浸釉法,即将坯体浸入釉浆后取出;宋代吉州窑有洒釉法,即先施一层釉,再将另一层釉洒在其上;明清景德镇发明了吹釉法,即用一段蒙上纱布的竹管蘸取釉浆,对准坯体吹釉。此外还有喷釉、刷釉法等。

  瓷器经过以上工序后,将放在架上晾干,然后等待入窑烧造。

上一篇:合于天造,厌于人意的窑变釉瓷器

下一篇:柳斗瓷器你知道在古代干嘛用的吗

更多关于 古代瓷器制作和烧造的流程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