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董鉴定是给古董收藏作一个身份认证,现在电视上文物古董鉴定节目很多,很多人都喜欢把自己收藏的古董文物去做个鉴定,那么作为考古行业,文物鉴定和修复过程是什么样子呢?
一、文物鉴定有四个工作流程
文物鉴定的四个工作流程就是:定名称——断时代——定价值——存档案。
1.定名称:人家拿个东西给你鉴定,首先会问你这是个什么东西啊?所以鉴定一样东西时先得取个准确的名称。
1986年文化部颁发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规定:“历史文物定名一般应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年代、款识或作者;特征、纹饰或颜色;器形或用途。”定名要求科学、确切、简明,时代一般不入名称。
命名公式:特征要素+通名=文物名。
可细化为:作者产地+工艺技法+纹饰题材+材料质地+器形通名=文物名。
通名是指社会生活中对某一类事物的称谓,是文物名称最基本最核心的成名,如碗、瓶等。最简单的器名只由二个要素组成,质地+通名,如石斧、木椅等。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最多选用三至四项要素,以文字传达出文物的外在形式和最本质的内涵特征,达到“见其名如见其物”的要求,同时避免名称过长。
2.断时代:定名称之后,紧接着的问题来了,这是哪个年代的东西?是老的还是新的?因此,这个环节既要断代,也要辨伪。我们要根据所鉴定物的造型、工艺、铭文等特征信息,参照不同年代的文物标准器,给器物定年代,因为不同年代的器物,特征是不同的。比如:南方有一种叫“鸡首壶”的瓷器,从三国末西晋初出现,一直到东晋、南北朝、隋、唐代中期变化发展,就造型而言,西晋时一面贴鸡头,一面贴鸡尾,属很小的装饰;东晋时鸡头由实心变为可出水的空心;南北朝时,鸡尾变成把手;隋唐时鸡尾把手又变成了龙形。所以,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就可给鸡首壶准确断时代,其他器物断代原理也如此。这是目测断代法,另外还有热释光、放射性碳素测定等仪器检测断代法,不多讲。
断代之后,还要从年代上辨伪,是出土的,还是传世的?是清仿明的?民国仿清的?还是现代仿古的?要从各个细节去分辨,给文物断定一个准确出生年代,为定价值打下基础。
3.定价值:文物价值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文博部门所定的级别,二是文物市场反映的经济价值。文博部门一般只论文物级别,而不论文物价格,有些市场价格很高的犀角、象牙、金银器,文物级别却很低,有些文物级别很高的,如袁州铜镜、朱德扁担等一级文物,市场价不会高。
文物定级标准:文化部2001年第19号令规定: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具有特别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一级;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二级;具有比较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代表性文物为三级;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为一般文物。比如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从内容题材上就有14项,从材质举例上就有22项(见文物定级标准资料)。另外,国家还规定,地市一级鉴定委员只能定三级文物,省级定二级,国家级定一级,要三人以上签字。
文物无价,硬要定价的话,主要参照市场走势。一是以历史上拍卖同类器为参考定价,中央台《鉴宝》节目专家定价就是据此;二是到各大古玩市场询价,了解行情。定价上要把握一个诀窍:同样是一种器物,年代早、“有功的”(有铭文、花纹)的,比“没功的”价高;出身名门(如官窑、名人名家)比老百姓器物价高;品相残损的大打折扣。
4.存档案:文物鉴定之后,要留下四种文字档案:一是文物鉴定清册,内容包括名称、时代、质地、尺寸、重量、完残情况、鉴定意见、备注等,最后签上所有鉴定专家的名字;二是建立藏品总账:内容项目有登记日期、总登记号、分类号、名称、年代、数量、尺寸、重量、完残情况、来源、入馆凭证号、注销凭证号、级别、备注等;三是填写《藏品档案》,除以上总账内容之外,还有“形状内容描述”、照片绘图两项内容;四是做文物卡片,基本上把《藏品档案》内容填写成卡片式,方便研究。
二、提高文物鉴定能力的方法技巧
上面我们谈了做文物鉴定工作有四个环节、步骤,目的是让大家明白文物鉴定是怎么一回事。但是,我想大家最关心的是:作为学生,怎样才能提高文物鉴定能力啊?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三个方法技巧。
1.掌握基本的历史文物知识概念和鉴定术语。
历史文物知识概念包括:一是考古学文化:比如我们浙江的河姆渡文化、良绪文化等,要弄清其时代、器物特征;二是各种文物名称概念:比如瓶、尊、豆、博山炉、唐三彩等等;三是各种文物纹饰概念:比如蟠螭纹、弦纹、乳丁纹、斗彩、五彩、粉彩、青白釉、卵白釉、甜白釉等等;四是各种窑口概念:比如浙江有名的有越窑、龙泉窑、哥窑、南宋官窑、婺州窑、上虞窑等,要弄清各种窑器物的器形、釉色、纹饰特点。
文物鉴定术语行话包括:包浆:各种物质包裹在器物表面的一层物质,出土的有各种凝结物,传世的有汗污垢;青铜器上的“黑漆古”、“水银皮”(氧化膜层,时间短的为水银皮);瓷器方面的“火石红”、“贼光”;玉器上的“鸡骨白”(玉器氧化白斑的一种)等等。以上需弄懂的基本概念术语有600条左右。
2.熟悉各种真的标本特征。搞鉴定一定要多看、多摸各种真品标本,对标本要仔细察看、掂重听音。对照真物,仔细印证、分析书上所讲的概念,比如龙泉窑瓷器上的“出筋”效果。
看标本有几条途径:一是参观各大博物馆,二是各种图录,三是文物市场,最好收藏一些实物标本。只有把真标本特点烂熟于心,才能识假。
3.到市场了解各种造假做旧手法,比如:①用失蜡法和翻砂法做的铜器有砂眼和缩孔,因其透气性差,致使铜液流动性较差造成气孔;②用人工方法做锈如胶着锈、化学锈、电镀锈,但都锈色单一、呆板、浮在表面;③用酸浸瓷器,烟熏、胶粘污土,或用羊皮擦磨新光,不滢润、亚光,细微处有贼光;④用火烧玉做鸡骨白效果、放入羊腿做血沁玉效果;⑤用茶水、酱油水浸泡纸张做旧。现在做旧手法花样翻新,瓷器有一种接老底做法,铜器有拼真器做法,所以,我们要经常深入各大古玩市场,了解新流行的做旧方法、效果,在鉴定时不能只抓一点,不及其余,要从各方面找破绽,不协调的地方,对书上没记录的奇形怪状之物尤其要注意。
三、文物古董修复
包括修补和复制两个概念,而这项工作就要向造假做旧技术学习了,因为原则上要做到修旧如旧,复制如真。
博物馆在修复文物前应填写修复记录,内容包括:文物时代、器物来源、损坏情况、修复部位、采用的修复方法和材料、修复日期,以及在使用和保管中应注意的事项。
文物古董修复施工主要有四个步骤:清洁——粘接——配补——作旧。
1.清洁:主要用高锰酸钾、漂白粉等各种清洁剂清除器物污垢、严重的锈层,但不能伤害器物纹饰、颜色,能反映文物时代的风貌的锈要保留,比如铜锈,国外修复去除如新,我国则保留其古色古香韵味。
2.粘接:主要用环氧树脂粘合剂、502粘合剂、乳胶等粘粘碎片、裂痕。
3.配补:对文物缺损部位用材料配补,包括纹饰、厚薄、材料、颜色等要与原器一致,有手工填补法、模补法、插接法等多种方法。
4.作旧:一是作色,采用喷涂、刷涂、勾画等方法,用原器相同相似的颜料处理,做成与原器颜色、纹饰一致效果;二是作旧,去新光,用擦蜡、绸布醮研磨膏抛光、化学剂腐蚀等方法去新光火气。同时用胶黏土锈、化学上锈等法作各种锈旧。
文物古董鉴定程序与修复方法
来源: 浏览 43757 次
上一篇:古建筑的帽檐,古建筑瓦当图片鉴赏
下一篇:古典红木家具的南漆北蜡指的是什么
更多关于 文物古董鉴定程序与修复方法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