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湖南省田野考古发现成果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湖南省田野考古发现成果

来源:  浏览 1744

十二五”以来,湖南考古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开展,在优化经济建设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推进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建设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1~2015年,全省完成考古调查勘探面积共约 18000万平方米,考古发掘面积共约 7.5万平方米,出土文物和重要标本5万余件,完成 78个国家、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文物调查勘探工作,完成 49个国家、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工程项目涉及高速公路、铁路、电力、天然气、水利、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等。
其中,长沙铜官窑的考古工作获得国家文物局2011年“田野考古二等奖”。永顺老司城、益阳兔子山的考古成果分别荣获201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些考古成果中,有的重大考古与文物保护成果像秦始皇兵马俑一样直接成了当地的人文景观与旅游资源,如湖南省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遗址;有的考古与文物保护成果像马王堆汉墓一样成了湖湘文化的新符号,如长沙铜官窑遗址、城头山古城遗址、益阳兔子山遗址等;有的重要成果更是成为湖南考古走出国门、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具体行动和举措,如援孟考古项目——毗诃罗普尔(Vikrampura)遗址。

二、建设工程中的考古成果
1、澧县乌鸦山遗址
为配合道河防洪堤建设,2011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乌鸦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根据发掘工作的成果,确认遗址的年代距今约3~10万年,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该遗址出土石制品17000余件,最重要的是发现一套完整且距今约1~12万年晚更新世时期地层剖面。这是湖南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出土大量旧石器,并保存有完整年代序列的旧石器遗址。
2、常德鼎城区贵家岗遗址
为配合常德烟厂技术改造项目建设,2013~2014年,常德市文物局对贵家岗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共清理出墓葬4座、灰坑31个、房屋基址3处、窑址1座,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及少量铜器,遗存年代为商代早期。贵家岗遗址的早商遗存与周边地区目前已知的同时期遗存存在着明显差异,或许代表了早商时期澧、沅水下游地区出现的一支新考古学文化。
3、汨罗市桐梓坡东周古墓群
2013年10月,岳阳市文物管理处组织对桐梓坡东周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古墓葬共25座,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青铜器以剑、戈、矛、箭镞为主,玉器有玉佩,陶器有鼎、敦、壶、罐、豆等,石器有滑石璧等。这些出土遗物依用途可分为兵器、装饰品、生活用器和明器。这批墓葬分布较为密集,随葬器物组合和墓葬形制相近,楚文化特征明显,距离古罗子国城遗址关系密切,推测可能是楚国汨罗地区的家族墓地。
4、湘潭县大鹏西路和湘莲大道建设工地古墓群
为配合大鹏西路和湘莲大道建设,2011年7月~2012年3月,湖南省考古所先后三次对该建设工地进行抢救性了考古发掘。发掘清理古墓葬共38座,分属于战国、西汉、东汉、南宋、明和清六个历史时期,其中,战国古墓葬8座,出土青铜剑2柄、陶壶1件;西汉古墓葬22座,出土有坛、罐、灶、仓、井、灯、熏、谯壶、双耳罐等陶器,伴出滑石璧、铜镜、铜钱、铁釜、铁剑、刀、弩机、泥钱、泥金饼等;东汉古墓葬1座,无随葬品;宋代古墓葬1座,出土青瓷罐2个;明清古墓葬6座,出土陶罐2件、铁棺钉11枚、墓碑1方。
5、辰溪黄土坡古墓群
为配合辰溪县城市建设,2012年7~9月,怀化市文物处组织对黄土坡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战国至汉代早期的古墓葬共43座,其中7座无随葬品,另36座出土了陶、铜、铁、玉、琉璃等各类器物共269件。
6、大塘岭古墓群和诸葛城城址
为配合托口水电站建设, 2012年8~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大塘岭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古墓葬共122座,其中,战国古墓葬115座、西汉古墓葬1座、宋代古墓葬6座。出土各类器物400余件(套),随葬品以陶器为主,等级较高的墓葬常见鼎、敦、豆、壶组合,部分墓葬为罐/壶、豆/钵组合,有的仅有1件罐或豆,还有少数随葬有铜、玉、滑石及琉璃等珍贵器物。另外,工作队还对新发现的宋代诸葛城城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测绘,该城址保存最好的北城墙,残高约4米、宽约5~10米,其他三面城墙均有损毁。
7、益阳市兔子山遗址
201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益阳市文物处联合对兔子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了古井16口、灰坑56个、灰沟7条、房屋建筑遗存9处。
遗址共出土了一大批包括简牍、砖瓦、陶瓷器、漆木器、铁器、铜器、动植物标本等不同材质的器物,基本了解铁铺岭城址的年代、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
该遗址最重要的发现是出土了13000余枚简牍,皆为战国至孙吴时期益阳县的文书档案。其中,J8出土的一件木觚上有“张楚之岁”字样,这是第一次出土关于张楚政权的考古实物资料。J9出土的一片木牍已考证为秦二世胡亥即位后的昭告文书,其部分内容可与北京大学藏西汉简牍中的《赵正书》互相映证,对于研究秦二世和秦末汉初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兔子山遗址考古成果荣获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8、大畈遗址
为配合杭瑞高速临湘(湘鄂界)至岳阳公路建设,2013年5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大畈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器形有鬲、豆、盂、罐、鼎、盆、甗和陶拍,鬲最多,豆、盂、鼎、罐、盆次之,甗和陶拍最少。陶器的风格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鬲、盂、罐、豆为主,表现出浓厚的楚文化特征,在遗存中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另一类数量较少,以敛口鼎为主,鼎足饰有刻槽,并常见管状中空的鼎足,具有明显的土著文化风格。
目前,洞庭湖东岸及湘江下游地区的楚文化考古资料基本以墓葬为主,居址材料极少,大畈遗址作为典型的聚落遗址,文化内涵非常丰富,这对于建立本地区楚文化遗存的年代序列尤为重要。此外,关于楚文化进入湘江流域的时间和路线问题,学术界多有争论,大畈遗址恰好位于湘、鄂、赣的交界地带,濒临桃林河,是楚文化向南进入湘江流域的前沿阵地,其年代上限可早至春秋中期,该遗址为研究楚文化进入湘江流域的时间和路线问题,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
9、中方荆坪楚汉古墓群
为配合怀化中方职业教育城建设,2013~2015年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中方县荆坪古墓群进行了多次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清理发掘了战国至西汉早期古墓葬共145座。
此批墓葬历史价值很高。一是墓葬的年代大部分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中间没有年代缺环,为研究楚、汉墓葬的传承与演变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二是战国墓葬表现出多元的文化特征,其中既有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楚墓,也有一定数量的非楚文化特征的墓葬,由此可推测该地在战国晚期还是楚地,而非秦地。墓地中多元的文化特征,为探讨本地区的文化结构、与周边的文化交流情况等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信息。
10、湘乡市三眼井遗址
为配合湘乡市中医院建设,201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三眼井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古井、现代井共16口,重点对J1进行了发掘清理,除了出土有一些陶器残片、筒瓦、板瓦、竹木质物品,最重要的是出土了约700枚简牍。简牍长23厘米,符合战国晚期楚国量制的1尺标准,文字形态是典型的战国楚文字。三眼井简牍作为政府档案,当是记录战国晚期楚国的管理方式,是县、乡、村邑等基层社会的具体运作,同时可以代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行政管理和基层社会运作仪轨,意义不仅限于湘乡一地。
11、常德南坪汉代土墩墓群
为配合“伟星·金域蓝湾”商品房小区建设,2010年3月~2011年10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南坪汉代土墩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包括8座土墩墓在内共21座墓,出土铜器、铁器、玉石器、漆木器、陶器、青瓷器、玻璃器和钱币等各类器物650多件(套)。
12、耒阳阴家巷古墓群
为配合耒阳“西湖名庭”商品房小区建设,2011年8~12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阴家巷汉代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清理古墓葬共20余座,出土各类器物300多件,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铜器和装饰品。
13、长沙开福区六堆子遗址
为配合长沙市青少年宫改扩建工程,2014年8~12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六堆子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出古城墙1段、壕沟1条、墓葬1座、古井70余口、灰坑17座。古城墙已确认为汉代至南朝时期长沙古城的北城墙,壕沟可能为同期的护城河,在壕沟北侧发现的一座魏晋时期墓葬也印证了对城墙和护城河性质的推断。古井和灰坑内出土了大量日常生活实用器和简牍。此考古成果为研究古代长沙人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人口密集程度、古代长沙的社会面貌、长沙城市发展史等提供了重要资料。
14、慈利白公城城址
为配合尚德公馆项目建设, 2015年3~4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张家界市、县文物部门相关人员,对该建设项目及白公城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探。主要考古工作主要有地面踏查、钻探、探沟发掘、清理护城河内岸剖面等,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了白公城城址的城墙遗迹,并从考古层位学上确认了其修建于汉代。
15、蓝山县五里坪古墓群
为配合蓝山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2012、2015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五里坪古墓群进行了两次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清理汉代至魏晋时期古墓葬239座,其中土坑墓194座、砖室墓45座,出土器物1300余件(套),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还有少量青铜器、铁器、银器、玻璃或银质饰品。
此批墓葬为湘南地区汉晋时期墓葬的分期、年代框架的构建,以及深入认识湘南地区的丧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考古资料,也为进一步了解汉晋时期湘南与湘北、岭南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提供了宝贵线索。
16、长沙华远华中心五代至明代古城墙
为配合华远华中心项目建设,2012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该建设工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包括五代、宋代、明代三个历史时期的长沙古城墙,另发掘清理了古井241口,出土器物多为战国至明清时期的陶、瓷器,器形有豆、罐、执壶、碗、钵等。
17、长沙宋代官署建筑基址和明王府建筑基址
为配合长沙东牌楼国际金融中心建设,2011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该建设工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宋代官署街坊建筑基址、明王府建筑遗址与城墙遗址和战国至明清时期的人类生活遗迹。为研究相关学术问题提供了新资料。
18、长沙万达广场南宋至明清古城墙
为配合长沙万达广场建设,2011年,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对该建设工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一段南宋至明清的城墙遗迹,全长约120米,历经多次毁修。其中南宋城垣底宽6米,采用中间夯筑、两边砌砖的建筑手法(图九、十),个别砖面印有“长沙”、“忠义军”等字样;明清城墙叠压在宋代墙体上并加宽加高,两侧以麻石护边,底宽约19米。长沙万达古城墙记录了长沙古城演变的历史片断,反映了长沙古城局部的地貌变化,印证了相关文献记载,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
19、羊舞岭古窑址
为配合G319益阳南线高速公路建设,2013年8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益阳市文物处联合对该建设项目涉及羊舞岭古窑址的部分区域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一座龙窑窑炉和元代制瓷作坊等遗迹遗存,为进一步研究羊舞岭古窑址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
20、君山明代南京城城墙砖官窑遗址
为配合杭瑞高速公路建设,2010~2012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岳阳市文物处联合对君山明代南京城城墙砖官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先后发掘清理了7座砖窑,出土大量铭有“总甲”“甲首”等文字的砖块。这些文字在当地的宗谱方志上有明确记载,为我们对明初均工夫役的基层建制设置、明初移民与垦荒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21、常德七里桥明代荣王府义官古墓群
为配合“德国小镇”项目建设,2015年3~5月,常德市博物馆对明代荣王府义官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明代墓葬10座,均为三合土浇筑的长方形竖穴墓。这是常德市目前发现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墓葬形制最为完整的明代义官墓群,墓主均为明代常德荣王府内的侍从人员,为研究明代荣王家族历史、明代常德城市史提供了一批新的材料。

上一篇:中国传统手艺螺钿镶嵌工艺的演变历史

下一篇:考古发现郑国国君陵墓郑公大墓

更多关于 “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湖南省田野考古发现成果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