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训墓出土物中,最为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那条精美无比、璀璨夺目、价值连城的金项链了,它实属罕见的精品。这条项链,它也许是萨珊王朝之物,也许是供职于隋皇室的西域工匠所制,它见证了东西两个王朝的交流,看过了隋朝繁盛时期的影像。金项链出土时套在墓主的颈上,很可能是墓主生前日常佩用的心爱之物。这条金项链制作技艺之精湛,堪称举世无双,用“巧夺天工”四字赞誉毫不过分。项链由28个金质球形链珠组成,左右对称各14个,每个球形链珠均由12个小金环焊接而成,每个小环外又有小焊珠一圈和大焊珠5颗,其上再各嵌珍珠10颗,珠光闪闪,璀璨夺目。项链的下端是最具争芳斗艳的部分,居中为一个大圆金饰,上面镶嵌一块晶莹的鸡血石,在鸡血石四周嵌有24颗珍珠。这块鸡血石纯净晶莹,虽在地下埋了千余年仍然鲜艳如新,光洁明亮,确实珍贵无比。在鸡血石两侧各有一四边内曲的方形金饰,它的四边、圆环、对角线都是连珠形的小焊珠。再外侧各有一圆形金饰,上镶嵌蓝色珠饰,周缘亦各镶嵌珍珠一周。最下挂一心形金饰,上面镶嵌一块长达3.1厘米,极为罕见的青金石。整条项链鲜红的鸡血石、宝蓝的青金石交相辉映,再配以洁白的珍珠在纯金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至极,堪称是举世无双、价值连城的艺术精品。
嵌珍珠宝石金花蝶头饰
高11.47厘米,宽8.3厘米。金冠饰下部用金片制成三叉形插,插上面里层为金片卷成的圆台座,台座外壁一周插有粗金丝编成的花枝。花枝上缀有许多用金箔、银箔剪成的五瓣花朵,花蕊中镶嵌珍珠,花朵之间有金筐宝钿和如意云头长条形金薄片。金冠饰的顶部,为一只张开翅膀作飞翔状的蝴蝶,蝴蝶头仍用细金丝编织而成,眼睛用珍珠做成。整个金冠饰采用了捶揲、拉丝、编织、錾刻、镶嵌等各种工艺,可谓巧夺天工。
玉钗
最大件:长8.1厘米 上端宽1.8厘米 下端宽1.2厘米 钗径0.4厘米 另两件:长6.8厘米 上端宽1.5厘米 下端宽1厘米 钗径0.4厘米
玉为白色,其中最大一件局部有锈色。三件玉钗一长两短,形制相同。均为双股钗,股扁圆,从上而下渐细,上端较下端略宽,上端顶部呈弧形,内呈方形,钗下端呈尖状。
据考古发掘报告,三件玉钗出土时,位于墓主头骨顶部。保存完好,应是墓主生前使用头钗。玉质光润,为羊脂白玉制成。李静训墓还出土了三件水晶钗,形制与这三件玉钗相同,但钗头不尖,较玉钗短,长3.2-3.9厘米,质地莹润透明。其中一件水晶钗出土时位于墓主的头骨顶部。这种形制的玉钗当为隋代贵族妇女发髻的装饰品,为研究隋代妇女发饰提供了实物资料。这三件玉钗与1988年陕西咸阳底张湾隋贺拔氏墓出土的四件白玉钗型制相同,说明这种形制的玉钗,在隋代较流行,且做工精细,均为白玉制成,是隋代上层贵族妇女发饰。
金扣玉盏
高4.1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2.9厘米
此杯由上等的和田玉雕琢而成,敞口,口沿镶金带一周,深腹,假留足,平底,通体光洁无纹饰。其柔和的玉质、凝练的造型使得这件玉器虽小却显得高贵典骓、气宇不凡,成为隋代玉器的一件代表作品。
高足金杯
高5.7厘米、口径5.7厘米、重49.4克 此金杯为大口,口沿外翻,上有凸弦纹一周,系用一圆环焊上。其下为高足,中空,作喇叭状,足柄及底缘亦各有焊上的凸弦纹一周。足柄上端先粘焊一圆片,然后再焊合于杯身。
金手镯
金手镯 为一副,手镯呈椭圆形,可分四节,各节两端较阔,上嵌珠,节与节之间似嵌于方座中的青绿玻璃珠饰相连。开口处有一副纽饰,一端为花瓣形扣环,上嵌小珠6颗,另一端为活轴。
珍贵的玻璃制品
这件玻璃瓶的瓶口和腹部的俯视面均为椭圆形,是用吹制法制成的,器壁极薄,形态为中国传统造型。经化验,其质地为高铅玻璃和碱玻璃,是中国自己制造的玻璃器,反映了隋代玻璃吹制技术的水平。
陶武士俑
高34厘米
此两俑头戴盔,有护耳、护项,身穿明光铠,胸前左右各有一圆护,腰束带,肩部绘有黑花,下着袴,足穿黑靴。右手下垂,拳间有孔,似原执武器,左手曲于胸前,下按一长方形盾牌。盾脊微凸,中心绘一黑彩兽面饰。制作时,头与身躯分别模制,再将头部插入躯体粘合,全身先涂白粉,再于一定部位施以朱色或墨色。隋朝统治时间虽短,但战争频繁,因此对盔甲等防御设施的制造非常重视。
陶女侍俑
高17.5厘米
此女俑为隋代侍女的典型形象。当时的侍女一般均梳上平而较阔的平髻,身穿窄袖短襦,下着高及胸部的曳地长裙,肩搭披帛。这一套装束使侍女身材更显得俏丽颀长,反映了隋代妇女尚清秀的社会审美观点。
玉兔佩
高2厘米 长2.7厘米
玉为白色,圆雕。此兔卧伏状,昂首,头小,脸部较长。双目前视,嘴部较尖,双耳较大后抿。短颈,颈部较粗。前胸凸出,前胸及腰臀部丰满圆润,臀后有一短尾。四肢弯曲,卧伏于地,前肢较长,向前伸展。腹部中间横穿一斜孔,孔由一面钻入,可供穿系佩带。器底琢出凹槽。
玉兔造型生动,纹饰简练。羊脂白玉,玉质细腻,晶莹润泽。器身光素无纹饰,只用几条阴刻线表示兽身轮廓,体现出白玉本身的质感。出土时,此器位于墓主胸骨之处,原可能是以丝带穿之挂于颈部。由此可知,此器应为墓主生前之佩饰,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玉指环
径2.2厘米 厚0.4厘米
玉为白色,有沁。两件。器形为圆环状,环内平外圆,横剖面近似半圆形。两件戒指均为新疆和田白玉制成。光素无纹,玉质细腻,保存完整。出土时,两枚戒指分别位于墓主左、右两手指部位。为研究隋代妇女佩饰、手饰提供了的实物资料。
玉扣
直径2.4厘米 厚0.7厘米 玉为纯白色。扣作圆形,正面中部微微隆起,边缘薄,表面光素无纹,琢磨光滑。玉扣背部中间凸起,有一横穿孔,孔由两端向中央斜钻而成。 玉质细腻,抛光精良,光亮润泽,虽在地下埋藏千余年,器仍洁白鲜亮,泛油脂光泽。这件玉扣是目前所知出土较早的扣饰,与今天的扣饰很相近,出土时位于墓主身体下部。
白瓷鸡首壶
高27.4厘米、口径7.1厘米、底径7厘米
盘口外侈,圆唇,束腰式细长颈,丰肩,鼓腹下渐收,平底。肩部一侧塑一鸡首,高冠圆目,昂首张口作啼鸣状,与之相对的一侧为直体曲颈形龙柄,龙口衔接壶口沿。肩部置对称环式耳,均作双瓣重合状。瓷胎呈白色,通体施白釉,近底部无釉,表面有细冰裂纹。整体造型挺拔秀丽,线条优美。
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高18.6厘米、口径4.5厘米、腹径6.3厘米
此器两瓶身相联,联接处上伸一杯式口,颈部有凹弦纹三周。盘口,单颈,双腹相联,肩部左右两侧各塑一修长的龙形柄,龙首探入瓶口内,似在贪婪地吸吮瓶中的玉液琼浆。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上有细小裂纹。
高岭土(瓷土)含铁量较高,经过1300℃高温只能烧成青瓷器,经过控制而降低瓷土中的含铁量,克服铁的呈色干扰,即能烧制成白瓷。中国在北齐时已开始烧制白瓷,但当时烧成的白瓷普遍泛青,说明含铁量偏高,烧制温度偏低,烧制工艺还不够成熟。这件隋代白瓷器,胎、釉已完全不见白中泛青现象。
青瓷平底小口盒
高7.6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6.7厘米
此盒为小口,肩以下渐凸,直腹平底,自肩至腹上部有长条镂孔。釉呈淡青色,有较粗之冰裂纹开片,近底处及底部无釉。
青瓷七联水盒
盛水器 个体高3.5厘米、口径2.5厘米
七联盒造型独特,一盒居中,其余六盒绕成一周。盒大小相等,皆为圆口,鼓腹,下附假圈足,肩部用瓷釉粘联在一起。盒的口沿下及腹部各有弦纹数周。盒表施釉仅及腹部,盒里施全釉。釉为豆青色,有冰裂纹开片,是隋代青瓷中的精品。
李静训墓的发掘对于考古学而言,出土了一批稀世珍宝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批代表短暂隋代的断代标准器。例如,形似两碗相扣的青瓷罐,三叠形发髻、面目清癯的女俑等等,都是隋代所特有的,为判断一大批没有纪年器的隋墓提供了标准器,也为判断一批传世隋代器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李静训因是皇亲国戚享用了石棺、石椁,这本身也为隋、唐二代什么人才有资格享用石葬具提供了研究实例。此外,一批玻璃器皿和具有波斯艺术风格的金银首饰的出土,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探索我国玻璃器制作的时代、水平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