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收藏动态 > 【考古发现】从新疆出土元青花瓷器分析元代对西域的管理

【考古发现】从新疆出土元青花瓷器分析元代对西域的管理

来源:  浏览 3045

元青花,是“元代青花瓷器”的简称。青花瓷是用氧化钴在瓷胎上描绘出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青花瓷出现于唐代,发展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盛行于明清。

  人们对于元青花瓷器的认识始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的学者波普博士以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一对铭款为“至正十一年”的青花云龙纹象耳瓶为标准器,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博物馆内相继找出了与之相类似的一大批青花瓷,并确定烧造的年代大约在14世纪中期,即元代晚期。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国内陆续出土了不少元青花,其中以河北保定、江西高安、江苏丹徒等地出土的元青花最具代表性。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之上的重要一环,在新疆地区亦出土有2件元青花,分别为高足碗和执壶。
元青花瓷器
  元青花云凤纹高足碗(图一),高11.2厘米,口径15.9厘米,足径6.5厘米,1976年出土。这件高足碗的造型与元代高足碗的样式相比较为少见,呈大口微敛,弧形壁,竹节状高足中空。内外满绘纹饰,碗内绘一对穿梭于云间的凤凰,四周满绘牡丹纹。碗外绘缠枝牡丹纹、莲花纹等。通体釉色白中闪青,由于青花的晕散,纹饰略显模糊,但仍不失精美流畅之感。

  元青花凤首流扁执壶(图二),高18.4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8.2厘米,1998年出土。此壶造型呈小口圆唇,扁圆腹,椭圆形圈足,器腹一侧以凤首作流,另一侧以凤尾卷曲而成的柄已断缺,双翅用青花绘成,颈部、腹部及圈足绘有回纹与缠枝莲花纹。整器具有浓烈的装饰意味,又不失写意活泼的灵动感。青花发色明艳悦目,深浓处有黑疵斑点。

  这2件元青花的出土地点,均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西北的阿力麻里古城遗址附近。“阿力麻里”在维吾尔语中意为“苹果”,因为当地盛产甘甜的苹果。据《新唐书》记载,阿力麻里始建于公元8世纪左右,在唐代因为丝绸之路北道而盛极一时(北宋·欧阳修:《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在辽代是西域地区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西域自汉代以来,是指玉门关与阳关以西,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广大地区,相当于今天的新疆及中亚部分地区。

  公元1225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西征后,将东起伊犁河谷、西到阿姆河、北到巴尔喀什湖的广袤土地,分封给次子察合台,历史上称为“察合台汗国”。因为西域地区归属于察合台的统治,所以察合台便以西域名城阿力麻里作为自己的王庭所在地。阿力麻里在察合台统治时期周长约50华里,城内“市井皆流水交贯”,被誉为“中亚乐园”,伊朗的历史学家志费尼在《世界征服史》中说“察合台的官阙成了全人类的核心”(伊朗·志费尼:《世界征服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阿力麻里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之地。

  察合台(1183-1241),是成吉思汗次子,在《元史》中被称为圣宗忠武皇帝。从1211年起,察合台就跟随成吉思汗先后征伐金朝、西夏以及中亚古国花剌子模等地,攻城拔寨,屡立战功。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察合台遵照成吉思汗的遗命拥戴窝阔台即位,窝阔台尊称察合台为“阿哈”(蒙古语“兄长”之意)。在《元史》上记载有这样一件事情,元太宗窝阔台在位期间,察合台擅自撤换了西域附近几个州郡的长官,虽然遭到元太宗窝阔台的斥责,但为了平息事态,窝阔台还是将这几个州郡赐给了察合台,并召回了元朝派驻在这几个州郡的长官(明·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察合台在元朝政治舞台上的地位之崇高,由此可见一斑。察合台驻守阿力麻里期间,在西域地区采取各种措施巩固元朝的统治。第一是尊重西域的穆斯林风俗,启用信奉伊斯兰教的官员进行治理。第二是遵循成吉思汗颁布的法令,执法严格。第三是休养生息,爱惜民力。第四是鼓励经商,恢复了东西方交通和贸易。这使得长期饱受战乱之苦的西域地区恢复了生机,伊朗史学家拉施特在《史集》中称赞察合台统治下的西域地区是“文明化的省区”(伊朗·拉施特:《史集》,商务印书馆,1986年)。

  1241年察合台去世,其子孙世代镇守西域地区,成为元朝驻扎在西北地区的亲贵诸王。1259年元宪宗蒙哥战死于四川,其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间爆发争夺皇位的战争,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选择支持忽必烈,忽必烈获胜后便把东起金山(今新疆阿尔泰山)、西至阿姆河的广阔土地赐予阿鲁忽。1265年察合台的重孙木八剌沙在位期间,出于统治上的需要,正式皈依伊斯兰教。

  1268年元太宗窝阔台的孙子海都反叛元世祖忽必烈,历史上称为“海都之乱”。木八剌沙的堂侄都哇响应海都,攻占阿力麻里。元世祖忽必烈认为叛军见到皇帝必会望风而降,所以御驾亲征,乘坐象舆临阵(柯劭惠:《新元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由于西域地区从未见过大象,因此引起轰动,在中东穆斯林国家的史籍中有关于此事的记载。“海都之乱”直到元世祖忽必烈的孙子元成宗铁穆耳在位期间才得以平息,海都战死,都哇投降。1303年元成宗铁穆耳认为成吉思汗的后代自相残杀是“自伤祖宗之业”,因此赦免了都哇。都哇后来在西域设立驿站,开放关塞,使得东西方交通再度畅通。

  都哇死后,他的六个儿子相继统治西域地区。其中,都哇的儿子燕只吉台在位期间,元文宗图帖睦尔为奖励他对元朝的忠诚,特意将元太宗窝阔台为察合台所铸的“皇兄之宝”金印赏赐给他。都哇的幼子答儿麻失里在位期间,强迫领地内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西域地区至此彻底伊斯兰化。

  在穆斯林世界里,蓝色是深远、纯洁和透明的象征,能够令人感到神秘、渺茫和静穆,这与伊斯兰教的教义相吻合,因此用蓝色装饰器物和建筑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传统,从12世纪起在伊朗、阿富汗、摩洛哥等地建造的清真寺,已经使用蓝色的釉砖来进行装饰。青花瓷烧成后呈现出白地蓝花的装饰效果,符合穆斯林世界的审美情趣(陈克伦:《略论元代青花瓷器中的伊斯兰文化因素》,《上海博物馆集刊》第6期,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毗邻西域地区的伊朗,盛产优质的钴料,可以烧制出发色浓艳的青花瓷。值得注意的是,答儿麻失里在位期间是从1331到1334年,这大致相当于元文宗图帖睦尔到元顺帝妥懂帖睦尔的统治时期,即元代晚期。元青花恰恰就是在这一时期烧造成熟,因此江西景德镇烧造的大量制作精美的元青花,完全可以通过西域地区源源不断地进入中东伊斯兰世界,以满足穆斯林民众的需求。

  在新疆出土的这2件元青花,制作极为精美。元青花云凤纹高足碗的造型,与元代高足碗撇口、圆腹、高足的式样明显不同,可能是为了适应伊斯兰文化的要求而做出的改进。在器物内外满绘云凤纹,云凤纹与麒麟纹、天鹿纹、白鹭纹等都是元代宫廷服饰上常见的刺绣图案(刘新园:《元青花特异纹饰和将作院所属浮梁瓷局与画局》,《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82年第3卷第1期),是元朝皇室成员常用的服饰纹样。元青花凤首流扁执壶目前仅知2件,除了新疆出土的这件外,另外一件在1970年出土于北京旧鼓楼大街的元代窖藏。两件制品的尺寸、纹饰基本相同,只是在细小部位有些许差异,是元代独有的器型,可能是为满足蒙古贵族饮酒要求而专门烧制的。考虑到镇守在西域地区的察合台家族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成员,再结合《元史》中元文宗图帖睦尔和元顺帝妥懂帖睦尔对西域亲贵诸王赏赐的相关记载,因此不能排除在新疆地区出土的这2件元青花,是元朝政府专门在景德镇定烧后赏赐给察合台家族成员使用的这种可能性。正因为是元朝政府定烧的器物,所以在新疆地区出土的这2件元青花才会制作得异常精美。

  1334年答儿麻失里的侄子不赞发动政变,杀死答儿麻失里。不赞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在阿力麻里大肆屠杀察合台家族成员,此举在西域地区引起大规模动乱。1335年答儿麻失里的另外两个侄子敞失和也孙帖木儿兄弟起兵诛杀了不赞,为答儿麻失里报了仇,但是察合台家族在西域地区的统治却从此陷于混乱之中,察合台的子孙兵戎相见,各路诸侯相互厮杀。在察合台的后代自相残杀的过程中,昔日繁华富庶的西域地区变成了血腥杀戮的战场,东西方的陆路交通彻底中断,人口稠密的阿力麻里最终被漫漫黄沙所掩盖。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发动红巾军农民起义,大江南北相继响应,元朝统治陷于风雨飘摇之中。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正式建立明朝,并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市),元顺帝妥懂帖睦尔不得不逃往蒙古草原,元朝的统治至此终结。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强盛辽阔的蒙元帝国,早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骁勇善战的察合台驻守的美丽富饶的阿力麻里,也早已掩埋于厚重的黄沙之下。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在茫茫戈壁滩中发现了阿力麻里古城遗址,通过考古发掘出土了许多制作精美的文物,比如元青花考古发现,一段已经被遗忘的历史重新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上一篇:密云修建水库而牵动清朝太子陵

下一篇:李静训墓出土的珠宝文物有哪些

更多关于 【考古发现】从新疆出土元青花瓷器分析元代对西域的管理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