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艺术和根雕、盆景、观赏石是中国景观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位,今天样子收藏网介绍一下枯木艺术的发展和历史。
(一)枯木是树木失去水分;枯萎;枯树没有生趣;枯燥。
林学中有"枯立木"和"枯梢木"的概念。
枯立木俗称站干,因各种原因死亡但仍站立未倒下的树木。常是病虫害发生、繁衍的温床。由于自然稀疏在林内出现较多的枯立木时,标志着林分过密,应及时进行抚育间伐;因自然衰老出现枯立木时,标志着林分过熟,应及时主伐更新。当其他原因林内出现多数枯立木时,也应通过卫生伐及时代除。
枯梢木是指树冠顶部已枯死的树木。
所以枯木是指将枯死或已枯未朽的树木。包括枝、干、根及其附生物(如:瘤)等部分。枯木不是朽木。朽木不可雕,而枯木可雕。
枯木艺术是在我国根雕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具有一定天然美雏形的枯木的根、干、枝、瘤等为素材,经人为艺术性的发掘、构思、制作、加工而成艺术品的一种造型艺术。简称枯艺。
(二)枯木艺术的含义
桔木艺术的概念具有以下4层含义:
1.枯艺是根艺发展的必然产物:根艺是枯艺的前身或基础。根艺普及到今天,她的发展已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不合拍,于是枯木艺术应运而生。
枯木艺术,这不仅是献给世纪之交的一份回报,而且也为觅求自身发展,步入了一条坦途!
从另一方面看,近年来根艺展览中,以枯干、枯枝、根瘤、干瘤为素材的所谓"根艺品"逐渐增多起来,这也反映出一种必然趋势--事实上根艺在悄悄地被枯艺取而代之。枯艺符合时代精神、时代潮流。枯艺称谓,反映出了根艺人的心声。看来根艺发展到枯艺是顺理成章的事。只有这样,过去的"根艺人"才能有与时代同步的未来。
2.具有一定的天然美雏形:这里的"一定"指的是在枯木艺术家眼里可利用的枯木材料。它从色、质、形、味、韵等方面,具有枯木天趣并蕴藏着枯艺品形象的基本形(柱、弯柱、球、三角等),而不是所有自然界里的枯木都能拿来制作枯艺品。所以,枯艺家为了获得"美的雏形"就要从大量原始枯料中去寻找,去发现。再者,"一定天然美雏形"的枯木,意味着枯艺品在一般情况下,都要根据天然形状进行艺术构思,是先有形而后立意,以形赋意,因意成异。
3.以根、干、枝、瘤为素材:这比原来根艺取材只用根而言,范围广阔多了。这样,大家在筛选枯料时就再也不会死死盯住树根了。根、干、枝、瘤等"一视同仁",以形为重。
4.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独特"是说枯艺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但又有别于雕塑、舞蹈、盆景、建筑等其他造型艺术。
说她是艺术是因枯艺品是天然美与人工美结合的产物,她既是从色、形、质、味、韵等方面保留了枯料质朴的色彩、千姿百态的生动形状、纹理、疤节、洞穴、质感以及自然、淳朴、朦胧的韵味等自然美,同时通过艺术的加工又加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成为表达人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的东西--艺术。
到顶部
二、枯木艺术的特点
枯木艺术与其他艺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所用材料为枯死的树木
包括树木的根(根雕)、干(干雕,过去的竹根雕实际上也是根干雕)、枝(枝雕)、树瘤等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甚至包括其皮。
(二)运用雕塑艺术的"语言"表达其艺术内容每件枯艺作品均施以或多或少的人工雕刻、拼接等艺术造型的加工。
因为,没有人的创造就无所谓艺术,问题在于雕刻要恰当、适度,尽力做到融人工与天工。雕塑的语言包括概括、夸张、变形等基本要素:
概括是对枯木的天然形态进行去粗取精、去繁就简、去伪存真地提炼。是从审美的角度对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天然美形体和形态,从纷杂无序的自然状态中释放出来,从而构成纯正、明晰的艺术形象。
夸张是在概括的基础上有意识地突出和强化的艺术语言要素,将枯材的某些异化与自然真实的形态扩大为造型的词汇。这种夸张的形象或造型,与自然真实的形象相比,更加增添了精彩的程度,这是夸张的基本原则。否则,夸张就失去了意义。
变形,枯木艺术的变形,也决不是随心所欲的变形。变形受到来自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制约。因枯艺的物质载体--枯木的随意、无序性决定了枯艺品的变形特征。从主观上来说,只有那些符合人的审美心理和形式美法则的自然变形,才是有意义的变形。变形的目的是为了产生艺术的个性和生命力。这种变形是超越自然真实而升华为艺术真实的变化。枯艺的变形是一种"借用"意义上的变形,它与雕塑艺术的"随心所欲"有所区别。
(三)注重材料自然美的体现
枯艺作品注重材料的自然美表现或发现。树木的自然造型,自然的色泽、纹理等都是枯艺所刻意体现的美。枯艺品一般都要根据天然美雏形形状进行艺术发现、构思,是先有形而后立意,因形赋意。而不像木雕创作那样自由,木雕是随心所欲地雕刻成型。就这点来说,枯艺就与木雕严格地区分开来了。
(四)注重强调资源环境保护和持续发展意识
枯艺强调所用的材料是采用枯木,而枯木一般不再具有很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过去主要作为烧柴)。按森林经理学的要求林中枯立木应及时伐除。而这些枯木经过枯木艺术性加工可变废为宝,化枯木为枯木艺术品,其经济价值也成数倍甚至几十倍增长。这种既不破坏林木资源、不破坏生态环境,而又利用甚至是清理林木废弃物的利用资源方式显然是一条很好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子。枯木艺术这一概念就是基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度而提出的。在这一点上又明显比根艺具有无限的优越性。
(五)强调吸取其他艺术技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枯艺是在根雕艺术基础上提高、发展、完善起来的一个雕塑艺术分支。她既是对木雕、根艺的发展,也是对木雕、根雕艺术的继承。因枯艺所采用的材料、加工工具、工艺、表现技法等都吸收了木雕、根艺的基本方法,同时又更多地引进、采用了现代科技意识和手段,使该艺术具有勃勃生机。
到顶部
三、发展枯木艺术的作用和意义
枯木艺术概念是我们在长期的根艺材料的资源调查、选材、创作、学习及展览、销售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和体会提出的。其出发点是希望既能发展本艺术,又能正确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和表达这门艺术的全貌。我们相信发展枯木艺术具有以下4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一)继承和发展了根艺 枯艺与根艺相比,不仅在材料上有扩大和进步,而且在制作加工手段上也大量采用了工业化加工设备和手段。
其表现技法和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如:环绿艺苑采用枯艺技法生产制作的枯艺沙发等,其实用性能已完全与实木沙发相当,而装饰效果可与古董家具媲美。
(二)开发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枯艺所使用的材料虽为树木,但强调要使用已枯的树木,废弃的树根、树干和枝瘤等那些林业生产的下脚料或废料,甚至是烧柴中的"差料",变废为宝。坚决反对并杜绝砍活树、毁林、挖桩。枯木艺术所用的材料必须是"枯木"或"几乎枯木"。
(三)促进该艺术水平提高
枯木艺术不仅在用材的来源上有了明确的方向,保证了该艺术的发展具有了用之不竭资源和生命力,而且,在用材的部位上也大大地扩展了范围。按照枯艺概念的含义,树木的任何一部分都可以运用。同时她还可以按其发展的需要及时吸收其他艺术和现代科技手段、方法。这样该艺术就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自由地发展、提高。
(四)便于这一中国传统艺术为全世界所接受
枯木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如下所述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又具有以上特点和优势--既有欣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还不破坏环境!那么她一定便于为世界人民所欣赏并接受。因为她与时代的节拍相一致,与社会发展方向相吻合。
到顶部
四、枯木艺术的历史
枯木艺术既然是对木雕、根雕艺术的继承,那么其历史就要从木雕、根雕说起。
(一)木雕工艺的起源和产生
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制陶工艺。龙山文化时期(新石器末期)的陶器制造是在编制的或原始雕琢的木制器物上涂泥使之能成型耐火。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公元前5000年,新石器时代)出土的生产工具和装饰器物就有刀、匕、器把、小棒、碟形器、木筒等木制品。
木雕是中国古老的雕塑艺术品种。众多的历史遗迹、出土文物、史料,清楚地表明在六七千年以前,古中国的木结构的建筑,已经运用木雕作装饰。以后又把木雕用来装饰宫殿、祠庙、战车和家具,这些木雕也被用来作成木俑,代替活人作为殉葬品,木雕用于戏剧又成了能活动的木偶。
北京雍和宫(哈莫尼和比的喇嘛祠)是密宗的寺庙,寺内有21米高的独木大佛,吸引了大量观众,同时那些小型木雕也引起观众的兴趣。
现代建筑物已很少使用木雕,主要原因建筑代替了木结构建筑的结果,但纯粹的小型工艺木雕却有了很大发展,尽管它并不是建筑的一个部分,但它却起到装饰家居的作用。给室内带来了美的形式和愉悦的氛围。
(二)战国时期的根艺
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发掘出战国时期的"木辟邪",被认为是现存的最古老的根雕作品。其年代为战国中末期,约为公元前340--278年(秦将白起拔郢)。在墓中该文物置于头箱正中,为虎头、蛇身、兔尾、四足的怪兽。身长69.5厘米,头朝南,尾向北,前肢立于8号竹笥上,后肢立于椁底板上,头上昂,嘴微张,露齿,腰部微低,行走状。通体髹暗红漆,朱红漆彩绘。眼耳鼻须嘴齿均雕出。右前腿较短,扁圆形竹节状,上粗下细,前伸,长37.5厘米,上粗3.5--3.6厘米,下粗1.8--2.2厘米。腿面雕蛇一条,蛇长32.5厘米,粗0.6厘米。右后腿圆形竹节状前伸,长39厘米,粗2. 4--4.5厘米,腿后中部雕蛇噬蛙的图案,并彩绘,蛙作挣扎状。左侧第一条腿,圆竹节状前伸,长39厘米,粗2--5厘米,腿上部雕有四脚蛇噬雀的图案,并以朱红漆彩绘。左侧后腿,扁圆形竹节状,后伸,腿上部雕有一蝉。
对木辟邪的形象、含义,1982年四川汤炳政教授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幅漆画上辨认出有扶桑树和金雀,显然是代表太阳,对应的矮树则画有一只虎头、兔尾的怪兽,按理应代表月亮。看来,木辟邪似乎接近月亮的化身。月神即西王母,是主杀之神。可见当时楚人将其随葬,就是视其为"司鬼之神","主杀"万物,驱邪免灾,以保护被葬人安然无恙。
大约同期的湖北荆门市十里铺包山二号墓出土的"角形器"也是精致的根艺作品。保存完好,造型美观。有两只盘结而成的小螭(chi吃),螭是古代传说中的没有角的龙,又称为螭虎。
这两件精美的根雕作品,不仅说明战国时期根艺已经出现了,而且已经相当发达了。
(三)汉代的根艺
《汉书·五行志》记载: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邮樗树生枝如人头,眉目须皆具,亡发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阳乡柱仆地,主枝如人身,身青黄色,面白,头有髭发…。这显然是树瘤。
《曲阜县志》记载:西汉时期,孔子的家族曾用楷(jie)木自然弯曲制作拐杖。
(四)三国时期的根艺
湖北荆州出土文物中有三国时期用树根制作的家具。说明这个时期根艺与实用物品结合起来了。
(五)南北朝时期的根雕艺术
《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此期的文物中还有笔筒、抓背、烟斗、家具等根雕、干雕、树瘤雕作品。
(六)隋、唐、五代时期的根艺
《新唐书·李泌传》记载:
泌尝取松枝以引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唐代韩愈的《题木居上》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五代时期,画家阮郜的《阆苑女仙图卷》中有根雕的木榻、凳椅等物。
(七)宋、元时期的根艺
北宋李肪等人编撰的《太平广记》引《闻奇录》中的"荆根枕"云:"贾人张玄者,行至华岳庙前,忽昏,前进不可,系马于金荆树而酣睡,马惊,拽出树根而走。寤。逐而及之。乃于华阴县求一木工修之为一枕,献庙。守庙者常以柜锁之。行人闻者,赂守庙者钱始一见。""荆根枕"亦即"狮子枕"。
元代画家王振鹏的《伯牙鼓琴图》中香炉、几架就是当时的实用根艺作品。
(八)明、清时期的根艺
明代谢在杭的《五杂俎》中"物部"记载:"吴中以枯木根作禅椅,盖本于此。""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结曲臃肿,槎牙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更须莹滑如玉,不露斧斤者为佳,近见以五色芝粘其上者,颇为添足。"
明代仇英绘制的《金古图》《桃李园图》中也有树根椅子。
《陶庵梦忆》书中对明代溪澄记述:貌若无能而巧夺天工……,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行之盘根错节,以不易刀斧为奇,经手胳剖磨之而遂得重价。
清朝,顾禄的《桐桥倚桌录》记有:杖,俗称拐杖……。大抵琢取山中榔、栗,楂老干为之,亦有方竹、剡藤为之者,光滑可喜。施鸿保《闽杂记》记载:"佛面竹,长一二艾,粗及把,节甚疏,每节有一佛面,眉目口鼻皆具,可为手杖。俗称定光佛杖。"实际上这些均为干雕。
清朝,浙江就出现了封氏根雕世家,封锡禄、封锡璋合作"王右军换鹅"、"孟襄阳骑驴踏雪"等人物故事作品,曾一度震动朝庭。当今传世者,清朝时期的文物较多。
(九)现代根艺
现代根艺在经过近代百年历史沉寂后,经过了两次发展高峰。第一次是解放初期,老艺人焕发了青春,根艺有了很大发展。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根雕在全国得到了大普及,并成立了根艺的专业学会。
枯木艺术经历了木雕、根艺、枯艺3个发展阶段,而独立于艺术之林,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
到顶部
五、枯木艺术品的分类
(一)分类的原则
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欣赏、品评以及生产应用。所以枯木艺术品的分类原则是:
1.以历史的发展序列作为前提性标准,注意发展的继承性。
2.以简明便于使用掌握为基本原则。
3.留有余地,便于发展、补充。
(二)分类的等级和系统
1.分类等级
(1)以作品所使用的树木的部位分类
第一级为其所使用的部位,分为枯根、枯干、枯根干、枯枝、枯干枝、枯树瘤艺术6大类。
第二级为应用类型,如:装饰品、实用品。
(2)以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形象、造型分类
第一级为系(系列),即按性质应用类型分为:纯观赏系和装饰实用系。
第二级为派,按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依次为:具象派,意象派,抽象派,枯木家具派,枯木字画派5派。
第三级为类,在派下分类。如具象派下分畜兽类、鸟鱼蛇龟类、人物类和花果类。
第四级为型,在类下再分型。如畜兽类下分猪、马、牛、羊、虎、狼、狗、豹等型。
2.分类系统:以作品所表现的艺术形象、造型分类的分类系统。
纯观赏系:
具象派:
畜兽类:猪、马、牛、羊、虎、狼、狗、豹等型
鸟鱼蛇龟类:鹰、雀、鱼、蛇、龟等型
人物类:仕女、老人、头像等型
花果类:桃、杏、梅、李、野果等型
意象派:
动物类:怪兽等型
人物、典故类:传说人物、神话、典故等型
山水类:枯木山水盆景等型
抽象派:
线条类:线条图案等型
形体类:斑块图案等型
装饰实用系:
枯木字画派:
枯木书法类:枯木行书、枯木草书等型
枯木绘画类:枯木山水画、枯木花鸟画等型
枯木家具派:
家具类:桌、椅、茶几、几架、沙发、屏风等型
瓶筒类:卷筒、笔筒、花瓶等型
到顶部
六、枯木艺术的材料和工具
(一)枯艺所用的材料
枯根、枯干、枯根干、枯枝、枯干枝、枯树瘤。
(二)枯艺所用的工具
1.手工工具:拐锯、板锯、斧、枝剪、改锥、雕刻工具、凿、木挫、竹楔器、钻。
2.电动工具:电动钻、电动雕刻机、圆盘锯、带锯、云石机、喷砂机、抛光机、电刨、滚砂机、空气压缩机、绞磨机、吹风机。
到顶部
七、枯木艺术的创作规律
(一)枯艺创作一般原则
枯艺创作一般原则是:成型在人,雏形在天;少事雕拼,多留自然。
枯艺创作成型既不是完全由人工所为,也不完全是天工所致;而是天人合一,共同创作。天然根料只是为人们的创作提供了各种艺术形象的雏形、天趣和自然美,这些"雏形"要靠有艺术慧眼和技术才能的人去发现、挖掘、构思、加工,才能成为艺术品。
(二)枯艺成型构成
天然加法
是指树木形成层细胞分裂过程。形成层是天然造型大师。枯艺品艺术形象雏形实体的塑造都是形成层细胞分裂即树木生长的结果。
天然减法
一方面是指菌腐虫蛀的天然雕刻,另一方面指的是火透波穿的天然雕琢。"火透波穿"出自唐代韩愈诗句"火透波穿不计春"。意为火烧水蚀。即常年累月的日灼、雷劈、风化作用、水蚀作用,俗称为鬼斧神工。
天然扭曲
树木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如长在石缝间的树根,由于受到周围石头的限制、挤压,因而形成盘根错节的独特形态。有人称这些特定的立地条件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枯艺品造型模具"。
天然组合
一个根料上有时不止是蕴涵着一个枯艺品艺术形象,而是多个亦即天然的枯艺品组合。
人工部分在枯艺工艺流程中详细叙述。
(三)枯木艺术工艺流程
枯木艺术创作工艺流程是:
枯料采集→观察悟型→锯截→去皮治虫→干燥→拼接成型→雕刻开脸→修复自然→抛光面层→堵水腻子→打磨砂布→堵油腻子→打磨砂布→涂药防虫→刷上油色→刷稀清漆→巧妙拼色→补油腻子→打磨旧砂布→二遍清漆→打水砂纸→三遍清漆→打磨水砂纸→四遍清漆→打磨水砂纸→五遍清漆→打磨水砂纸→打磨抛光膏(砂蜡+煤油)→喷灯烤蜡(上光蜡)→棕轮抛光→精配底座→组合主景→命名传神→陈设→日常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