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明清象牙笔筒

明清象牙笔筒

来源:  浏览 7282

故宫里收藏了一些明清象牙笔筒精品,都是皇帝使用的文房四宝,象牙笔筒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除了象牙材质的笔筒以外,主要流行青花瓷器、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瓷器品种。
象牙镂雕花卉人物笔筒,清,高16.3cm,口径10.5cm。
  笔筒圆形。筒身以镂空古钱纹为地,凸雕山石、楼阁、人物。人物中有对弈饮酒者,有扶栏眺望者等等,应为桐荫消夏图。筒身下粘合牙座,座底周边镂空缠枝莲纹。
  此笔筒雕工精细,为广东牙匠高手所为。


象牙雕山水人物图笔筒,高14.6cm,口径10.8cm,底径11.5cm。
  笔筒用象牙雕成,直筒形。外壁雕一高冠博带手捧牙笏的官员,款步徐行,前面小童提灯引路,后面侍从掌扇相随。背景在烟岚雾霭中楼台隐现。笔筒背面雕一青年,牵马执鞭欲行,旁立老者拄杖,似在谆谆叮嘱。两图连续,表达了十年寒窗,一朝得中,即可平步青云的主题。并有阴刻行书题诗:“龍樓鳳閣九重城,新築沙堤宰相行。我貴我荣君莫羨,十年前是一書生。”提点画意。
  这个象牙笔筒采用浅浮雕技法,其造型、刀法、纹饰乃至细节刻画都具有明代象牙雕刻工艺的典型风格。

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清中期,高12.7cm,筒径8.5cm。清宫旧藏。
  笔筒圆体,象牙雕,口唇过渡柔和,口沿阴刻回纹带,器表高浮雕山水人物。人物几达数十,分成多组错落置于山水间,有推车者,有托盘者,有抱瓶者,有驱象者,大都兴高采烈,所盛装的皆为珊瑚、宝石、灵芝等殊方异宝。底为后配,底中央突出一圆形台,与筒身以螺口相连。外层又镂雕一字纹地方形开光圆筒,套于口沿与足沿之间,可以旋转,转到不同角度,开光内显现的纹饰亦不同,给静态装饰带来了丰富的变化,是此笔筒最为精彩的一笔。
  笔筒壁上之图景实际即清代常见的番人进宝图之变体,其人物均着西洋服饰,表现出当时中西交流的频繁以及清代统治者所秉持的天朝上国的倨傲心态,颇堪玩味。


象牙雕松梅图笔筒,清早期,通高15.1cm,口径12.4cm,足径13.5cm。
  笔筒截取一段象牙随形雕成,外壁雕作古干虬枝状,其上密布瘿节疤痕。口沿及底沿雕出数枝松枝,松针茂密,如笠如轮,生意盎然。又从口沿处向器身斜伸出一枝梅花,怒放于枝头,饶有韵味。松干沉郁,梅枝矫健,动静相生。
  笔筒构图只截取局部而能生动自然。又采用深刻和减地浮雕法表现树瘿、枝杈。对梅花的处理上主要是通过铲出花瓣的倾斜度以突出花蕊,显示出立体效果,颇具匠心。
这个象牙笔筒无底,红木底座为后配。


 牙雕人物图笔筒,明,高12.4cm,口最大径7.5cm,底最大径8.2cm。
  笔筒椭圆体,口略小,底稍大,保有象牙原形。口边较厚,底边较薄,另配牙底。器表色泽较深,似经染色,象牙纹理却更为彰显,成为装饰的一部分。正背面阴刻人物各一,一跣足掮钓竿背渔篓,一褒衣博裳持羽扇斜坐于石上,面容相似,神态相同,似为同一人而身处显达与隐逸的不同境遇,拼接入一幅画面,含意深远。云烟缭绕中的巍峨建筑更增添了如梦似幻的意境。


  牙雕黑漆地描花笔筒,清中期,高13.7cm,最大径11.5cm。清宫旧藏。
  筒身6瓣花式,每一面均微凹入,通体曲线优美。底部6顶角设6矮足。口、足边沿饰变体夔纹,筒身主体纹样则为开光内饰各式折枝花卉,如牡丹、玉兰、菊花、梅花等,图案黑地白章,效果鲜明强烈。
  此种工艺制作方法需首先于象牙表面去地浅浮雕纹饰,然后在空地上反复髹黑漆,直到漆面与纹饰高度平齐再加以打磨修整,并在局部如花蕊、叶脉等处配合阴刻填漆技法,才能达到最理想的装饰效果。其整体观感已经突破象牙雕刻在色彩上的某些局限,这种工艺是清中期宫廷牙雕所取得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牙雕松荫高士图笔筒,高14.4cm,口径12.7cm,底径12.7cm。
  笔筒直筒式,玉璧形底。在口沿及底边的回纹装饰带之间雕镂人物场景,背景湖光山色,松柏长青。其中人物可分三组:一组为老者携杖徐行,二小童抱琴背囊相随,兴高采烈;一组为一老者立于桥上,回首停步,手指前方,似在引路,一小童于岸边闻声观望;又一组为二老者伏案观书,似忽有所感,与正在烹茶、提壶的小童一起远望。作者利用圆形的筒身铺排情节,以山松为界,步步设景,每一转侧均为不同的画面,而其间又有内在联系,藕断丝连,十分巧妙。
  此笔筒以高浮雕为主,并配合浅浮雕、镂雕等技法,精巧娴熟。其制作一丝不苟,连地面都琢磨得光滑圆整,显示出这一时期象牙雕刻的典型风格。


象牙刻松鹿图笔筒,清,高11.5cm,筒径6.8cm。
  笔筒圆体,口微侈,底部弧凸一周,有3只矮足。器壁较薄,器形清秀规整。器身饰山岩间草坡上10只花鹿悠游于松荫之下。花鹿分作4组,有独立回望者,有结伴同行者,有雌雄相嬉者,有俯身饮水者,姿态各异,构图合理。尤为特出之处是纹饰的肌理应为烙铁烫出,色近焦糖,表层有因高温而产生的细密龟裂和轻微剥脱。纹饰又有深浅、虚实之别,如物象边缘,鹿的眼部、蹄、脊骨等处都为深色,其效果颇为巧妙。
  笔筒工艺罕见,于象牙制品上施烫花装饰且取得生动效果者在故宫博物院的众多收藏的艺术品中也不多见。


牙雕染色山水笔筒,清代,笔筒高13.8cm,直径11.4cm。
  笔筒为象牙染色作品,外壁仿照绘画中的青绿山水而作。画面上有峭壁、小径、流水、白云、青松以及东方朔偷桃、仙女执如意等,展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世外仙境。作品采用陷地深刻的技法,雕刻繁复、细致,层次的划分清楚自然,染色技艺高超,色彩绚丽。


象牙刻山水笔筒,明朝,高13.5cm,筒径10.6cm。
  笔筒圆体,口壁厚而足壁薄,后嵌底。器身表面阴刻山林溪岸景色,并填涂黑色。构图完整,徐徐铺展,人无面目,室无窗棂,似逸笔草草,却深合画理。刻线短促有力,下刀爽利快捷又不失表现力,颇有枯笔皴擦的效果,风格雅洁脱俗,为同时期牙雕笔筒中不多见之佳作。上部阴刻行书题句:
  山色巍峨丹碧鲜,结为寒气融为泉。
  生平游迹遍吴楚,好山过眼心悬悬。
  偶然笔写气象千,林木深深在眼前。
  幽秀寄庐无人迹,看山终日如坐禅。
  当门老松藏古拙,青溪白石皆云填。
  案头留别笔墨缘,祝君之颜如同年。
  并“乙卯春三月往清华,道经旧友。至村前,苍松古柏,深涧西流,野草奇花,为高人隐寄。行于庄内,茅屋数间,琴童一二,询其主人,言言在室,随拜仿而获面。相别多年,今幸握晤。忽见案头立一文俱,颇为古雅,未作文字,信手挥成,未得深趣,留为志,老道兄存记也。墨井道人渔山吴历。”前有“墨井”引首章,后有“渔”、“山”印。

 

上一篇:故宫里收藏的象牙雕件古董

下一篇:南红玛瑙鉴别的方法

更多关于 明清象牙笔筒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