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是从鸡腿瓶演变而来的,虽然梅瓶是中国瓷器史上最经典的造型,但是梅瓶随着朝代的更替不仅造型随着人们的审美在变化,功能也在变化,宋代和元代梅瓶是用来盛酒的,明代梅瓶发展成为礼器,而清代梅瓶成为陈设瓷,失去了盛酒的功能。
宋元时期梅瓶装酒的酒器
上海博物馆藏一对磁州窑梅瓶,上书“清沽美酒”和“醉乡酒海”,可见其用途是储酒无疑。另外,我们从宋代磁州窑梅瓶的造型上小口广肩,这样就不容易使酒香散失,是极佳的储酒器。
梅瓶在元代仍然是储酒器,如考古发现的汪世显家族墓葬中出土的一件梅瓶,在它的肩部釉下墨书“细酒”两字。高安窖藏出土青花带盖梅瓶6件盖内分别书写“礼”、“乐”、“书”、“数”、“射”、“御”字样应该是标明所装酒的用途。带盖的梅瓶无论如何不会用于插花,这是毫无疑问的。从梅瓶盖的规整合来看,带盖梅瓶无疑是用作浆水酒醴的盛贮器。
梅瓶在明代做为礼器
明代是结束了元朝少数民族的统治,再次恢复汉人的统治,汉族是喜欢厚葬,如西汉和明代都是如此,而梅瓶就是重要的陪葬品之一。梅瓶是明代初年贵族墓葬的特殊葬具。中国封建社会历来就有厚葬风俗,而作为统治阶层的皇室和贵族更是将随葬物品的高低、多寡作为死者身份和地位的标志,从明初贵族墓出土梅瓶可以看出,明代梅瓶的使用开始形成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往往作为一种贵重的礼器随葬于贵族夫妇合葬墓的女室中,使梅瓶由酒具变成了礼器。我国古代常常用某种器物的谐音来比喻一种吉祥的含义:如定陵中的四只青花梅瓶放在棺椁的四周,寓意“四方清(青)平(瓶)”;又如山东鲁王朱檀墓的青白瓷梅瓶中盛有酒,寓意“清(青)平(瓶)长久(酒)”。随葬梅瓶的多寡也是有一定规矩的。根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
梅瓶陪葬数量一般分为三个等级:
梅瓶不同数量代表着不同的等级,在明代注重厚葬的朝代,更是等级森严
1、皇帝陵——青花梅瓶四个,如明朝万历皇帝的定陵随葬梅瓶就多达4件;
2、皇后、皇妃陵——青花或白釉梅瓶二个,如北京定陵的孝后、端后墓,北京海淀区董四村的皇妃墓等;
3、公主、皇子墓葬——都只有一个青花或釉里红梅瓶。
4.明代的贵族墓葬也是只有一个梅瓶作为陪葬品
清代梅瓶做为陈设瓷
清代瓷器种类繁多,釉色也极大丰富了,梅瓶到了清代已经不是宋元明用来装酒和礼器了,完全是生活陈设瓷了。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所作《午瑞图》,图中央精心描绘一丛盛开的石榴花和蒲草叶,花插在一个青灰釉梅瓶中,画中印“乾隆御览之宝”方玺。该图所绘梅瓶具有典型的雍正时期特征,由此可见至迟在雍正乾隆朝,梅瓶已经用于插花。无论是郎窑红还是青花瓷都是宫廷贵族的生活用瓷了,这就是梅瓶功能的时代演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