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福建省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建窑始于五代,盛于宋,没落于元,停烧于明,断代800年,釉方,工艺没有文字记载流传。入窑一色,出窑千变”是建盏的神奇之处,烧成后的釉色复杂多变,归纳起来,可划分为黑色釉、兔毫釉、鹧鸪斑釉(又称油滴釉)、曜变釉和杂色釉五种类型。根据造型分建盏有四种经典造型。
1.钵型盏则为敛口,造型较丰满,类似出家人手中的钵,故名钵型盏。
3.敛口盏: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足 )。
4.束口盏: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此类碗腹较深,器型整体较饱满,手感重;常见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较高,为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建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