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古代大户人家陪嫁女儿的嫁妆瓶

古代大户人家陪嫁女儿的嫁妆瓶

来源:  浏览 3394

中国大户人家很注重姑娘陪嫁的, 姑娘出嫁时,娘家陪送嫁妆,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的婚嫁习俗。之前说的江浙人家的十里红妆就是说嫁妆的。嫁妆瓶就是曾经非常流行的嫁妆之一,佐证了旧时婚俗的传统文化。陪送嫁妆瓶习俗最早始于清嘉庆年间,清晚期至民国盛行。它既是一种陈列品,也是一件实用瓷器。大多数的人家便会将鸡毛掸(dan)子插入瓶中,为此,嫁妆瓶又叫做掸瓶。

        嫁妆瓶器型硕大、敦厚、稳重。按大小可分为300件、200件、150件、100件(件,是陶工制坯时所用瓷泥块的数量,后指器物的高度,如300件的高度为60厘米左右,150件的高度为43厘米左右)等。

       嫁妆瓶的釉彩主要有:白地青花、豆青釉青花、豆青釉青花加白、青花加紫、粉彩和粉彩堆塑等。按形状可分为圆形、四方形、六方形等。其做工讲究,画面精美,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嫁妆瓶绘画反映了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多数寓意吉祥,提倡伦理道德,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表现形式世俗化和平民化。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山水风景、动物文饰、花鸟文饰、仕女儿童、吉祥图案等。到清末民国初期,大瓶的背面,还有书法诗文。
嫁妆瓶嫁妆瓶
近年来,嫁妆瓶的文化、艺术价值日益显现,它的造型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颇具学习、欣赏、研究的价值,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热衷收藏欣赏。因瓷器易碎,不易保存,大多的嫁妆瓶身有破残,有的甚至打上了锔钉,带上了百姓时代生活的特征。单只的瓶多,成对的很少。尤其是经过文革的破四旧,一些带有敏感图案的嫁妆瓶遭到了毁坏。因此,民国之前的嫁妆瓶,数量越来越少,致使其价格也在不断地攀升。

上一篇:清代瓷器帽筒

下一篇:清代瓷器:九子福寿拼盘

更多关于 古代大户人家陪嫁女儿的嫁妆瓶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