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官窑瓷器主要指的是青瓷,真正的官窑瓷器由北宋开始,南宋官窑开始于宋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官窑瓷器有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的修内司窑,以及「比旧窑大不侔矣」的郊坛下窑,这两个窑口就是南宋官窑瓷器的代表。
南宋官窑遗址包括郊坛下窑和老虎洞窑两处,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窑又称为“长窑”,是我国南方比较常见的窑炉形式,最早出现于商代。龙窑一般依山而建,利用山的自然坡度砌筑,形体狭长。它按结构分为窑头、窑室和窑尾三段,由于头低尾高,当窑火点燃时,似一条俯冲的火龙,故称为“龙窑”。
这个龙窑斜长40.8米,宽约1.8米,头尾高差7.2米,窑体高度不超过两米,全部用砖坯砌筑。窑头为火膛,用来点火;窑室放置待烧的器物;窑尾为出烟口。窑的两侧筑有窑墙,墙中开了8个窑门,用于装窑、出窑。窑体两侧各开有一排投柴孔,有来分段添加燃料。
青瓷烧窑时,先在窑头点火烧窑,待第一段投柴孔下的坯体接近烧熟时,窑头停止烧火,改到投柴孔投柴烧窑。由此逐段往上烧,烧到窑尾结束。据说龙窑装烧量大,升温降温迅速,适宜烧制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