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和瓷器的的工艺和艺术的发展成就了中国陶瓷史的发展,中国从高古瓷到元明清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陶和瓷虽然并称,但是陶器和瓷器的区别从原材料和工艺上还有很多差别。
1.陶器和瓷器的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烧造的原材料都是黏土,陶器的胎土有二种:一种是黄土直接烧出来,不做处理,所以是红色的胎土,和北方窑差不多;另外一种是青色的,这种烧制方法是一样的,就是在烧制好了,从窑顶浇水,这样出来的陶瓷就变成青色的了。也 有一些变成了灰色。
瓷器的胎土是石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岭土。 宋代瓷器的胎土,现在只能发现,有南方窑与北方窑的区别,北方窑的胎土是带色的,而南方窑的胎土,基本上是不带色的。到了元代,景德镇瓷器成为主流,据有关资料称:景德镇元代瓷器就二种胎土,一是麻仓胎,也叫高岭土,其实,高岭土不是土,是一种石头,使用它制作出来的瓷器,精细、紧密、有透明感,胎土含有很多化合物,由此,瓷土中有象麻子一样的颗粒,如下图:
其次,元代晚上,由于高岭土的不足,瓷工们采用二元配方胎土,这种胎土细腻、光滑、坚实、不透明,到了明代早期,还在使用。
明代成化时期,由于成化皇帝对皇后的痛爱,景德镇专门研制了一种瓷胎,就是我们现在发现的斗色瓷器。据有关化验资料,成化斗色瓷器的胎土成分与玉石成分差不多,应该认为,成化斗色瓷的胎土就是玉石制作出来的,当时成化皇帝付給窑工一个斗色瓷器,不管大小,都是一千两银子一件。
明代末到民国,宫廷瓷器一部分采用成化瓷器胎土外,基本上都是采用“糯米胎”。
陶器和瓷器的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所以陶器的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瓷器的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陶器和瓷器的釉料有区别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瓷器和陶器虽然不同,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这些是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样子收藏网就为你介绍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