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胎陶瓷是花瓷的一种,在宋代绞胎瓷是河南焦作当阳峪窑的主要瓷器品种之一, 绞胎艺术瓷是利用胎内的纹饰变化来装饰瓷器的艺术陶瓷种类,在陶瓷装饰中独树一帜。历史上,绞胎瓷也称为透花瓷, 绞胎艺术瓷是我国艺术陶瓷的一朵奇葩,是艺术陶瓷的一块瑰宝。
绞胎瓷是瓷器中的一道奇观,它胎中带有花纹,釉色透明,花色斑驳,自然天成。它是利用胎内的纹饰变化来装饰瓷器,各种纹饰由胎内,内外相通,一胎一面,不可复制。
绞胎瓷历史悠久,从唐代起开始烧制,宋代达到高峰,特别是当阳峪窑系生产的绞胎瓷产品,以剔花著称,绞胎取胜,风格独特,北宋时期就有达到:白如雪、红如朱、绿如翠、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花似锦、凝如脂、润如玉,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这就是中国历史名瓷――当阳峪绞胎瓷的综合评价。但宋“靖康之变”后烧制中断,绞胎瓷技艺失传。
绞胎瓷是唐宋经济文化发展和当时中华民族观念、民族心理、文化现象的反映。绞胎瓷的兴起、发展、昌盛和没落也正是焦作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和记载。
古之山阳城,因“焦家的陶瓷作坊”而得名焦作,焦作有千年的陶瓷历史文化,是唐宋时期的瓷都之一,也是我国最早工业文明的地方,以当阳峪窑系为特征的南太行陶瓷产区久负盛名。当阳峪宋代瓷窑遗址现存有宋崇宁四年(1105年)《德应侯百灵翁之庙记碑》,记载了当年当阳峪窑业繁荣的盛况,特别是焦作当阳峪窑系用绞胎、绞釉、剔花技法装饰的瓷器,以剔花著称,绞胎取胜,其风格独树一帜,闻名于世界。目前,国内外博物馆中绞胎瓷器存世量仅60余件,焦作当阳峪宋代古窑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阳峪古瓷窑遗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阳峪地处豫北太行山的南麓,瓷土资源丰富,位于修武县西村乡,是北宋著名民窑的中心。由于窑址在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故又称作修武窑。据考证,此窑当创烧于唐五代,宋金是其鼎盛期。在豫西北太行山南麓700多公里浅山区的沟壑中,有一个庞大的古陶瓷窑群,当阳峪窑是整个窑群的中心。当时沿太行山,以当阳峪为中心向东、西、南三个方向250余平方公里有大小窑场上千余座,生产着不同种类、形式各异的陶瓷产品,形成了北宋时期规模最大的陶瓷生产区,其陶瓷制作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焦作当阳峪窑不是官窑,胜似官窑,其作品独树一帜,博采众长,以剔花著称,绞胎取胜,极具皇家风格。
绞胎陶艺——可以理解为超出传统陶瓷艺术的作品,也可以理解为是超前创作的理念类作品,称之为陶艺。绞胎陶艺是运用绞胎纹饰的装饰技法。有局部纹饰装饰,如:黄焕义教授创作的“峪中藏宝”绞胎陶艺作品,运用了两片绞胎纹饰的瓷片,表达了千年的绞胎瓷文化这一主题。高级工艺师田颜文先生创作的“鱼瓶”系列作品,采用全绞胎纹饰装饰,纹饰自然、造型典雅,把“年年有余”的祝福透过作品传递给每位欣赏者。纹饰系列绞胎陶艺作品采用自然纹饰全装饰,局部纹饰开光,削片的外饰表达语言和凹凸的口沿处理方式,主要体现太行山精神、黄河文化孕育出了具有焦作地域特色显明的绞胎瓷文化这一主题,表达绞胎瓷纹饰的韵律美。“瓷韵系列”作品,全绞胎纹饰装饰,为解决纹饰的呆板和工整,采用中国画线条处理的方式,以立体的线条现代感的造型方式,表达着一个新的社会、欣欣向荣的时代特征,体现出造型美、纹饰美和线条美的瓷韵意景,给人带来视觉的冲击力和精神的愉悦。
绞胎美术瓷——绞胎纹饰装饰与彩绘的融合,这类作品归纳为绞胎美术瓷,以便与美术陶瓷的区别。绞胎纹饰装饰的器型少了些匠意,多了些自然流畅的意韵,特别是自然纹饰中结合彩绘类的绞胎美术瓷作品,这种融合的美,意境的美,以奇出新的构图,使人总感到看不尽的景色,品不够的韵味,特别是以自然纹饰构图的创作是其它美术类创作中所没有的,每件作品都是在不断发现中完成的,只有唯一的作品,没有复制的条件,收藏价值极高,精品、神品更是难求的传世佳作。而利用纹饰装饰局部的绞胎美术瓷,装饰和保真效果极佳,王锡良的“师竹友石”园盘边沿编织纹异化装饰,工整中见自然,图录保真大师的佳作,也是首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唯一的一件绞胎美术瓷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属不可多见的国宝作品。总之,绞胎美术瓷增添了陶瓷彩绘的类型,对名家名作具有不易被复制和较强的保真装饰效果。
绞胎瓷韵画——利用绞胎纹饰创作山水、花鸟、人物意景韵味的艺术瓷种类,多运用在绞胎瓷板或器型上,最具有绞胎艺术瓷特色的焦作地域风格。这类作品以自然纹饰为主,焙烧成器后适当彩绘完善意景,有斗彩的装饰痕迹,也称“绞胎斗彩”。最有代表性的绞胎瓷韵画“赏春图”可称为这类作品的典范。柴占柱先生将绞胎瓷韵画与陶艺的结合做了一些尝试,像陶艺“太行霞光”、“玉书”这类作品就很难归类,如果瓷韵画特色明显就归到绞胎瓷韵画,如果没有形成意韵画景就还应该归到绞胎陶艺作品中。
绞胎雕塑瓷——利用绞胎纹饰装饰和雕塑结合的瓷种。绞胎纹饰增加雕塑瓷的厚重感,作品耐看,丰富了作品的色彩表现力,比单一的白瓷更富于色彩上的变化,增强了作品的美学效果,而且赋彩自然变化,色以胎内溢发,妙不可言。各种色彩的绞胎“中国龙”作品最有代表性,刘延忠先生仿玉绞胎雕塑作品也很有特色。设计的绞胎瓷尊似玉非玉的效果,精细的造型雕塑设计和他的人品一样使我过目难忘。绞胎雕塑瓷采用模压成型,可使作品规格统一,对造型设计要求较高,所以多是名家设计,限量制作,数量越少,价位越高。一般五件以内视为原作。器型上标记6/500即总制作五百件其中的第六件编号。
绞胎瓷雕——绞胎瓷雕是从绞胎雕塑瓷中分离出来的,主要从工艺上考虑,绞胎瓷雕是工艺师手工直接在胎体上创作,不用模压成型,因此,瓷雕作品都是单件孤品,其创作表现手法多样而富于变化,作品因人而宜各有技法特色,这类作品收藏价值也高。纹饰运用上依创作主题对象的表达需要选用。
绞胎绞釉瓷——是将两种不同的装饰技法即绞胎纹饰装饰和两种以上颜色釉装饰结合在一个器型上创作的艺术 瓷种类,这类作品多以绞胎纹饰装饰器型,以绞釉为主创作写意性山水构图效果极佳,绞釉的流动性,釉彩的浓淡,色彩的变化,似山、似水、似树、似石,观赏者参与想象的意境,耐看、耐品,具有画中有意,意在画外的审美体验。
绞胎剔花瓷——将绞胎纹饰装饰和剔花技法装饰结合,绞胎、剔花及以上介绍的绞釉装饰技法,最具有焦作当阳峪的地方装饰特色,自古就有“剔花著称,绞胎取胜”的说法。焦作的剔花有色层多的特点,一般3-5层,相当于三彩或五彩装饰,在构图剔花中需要什么颜色就剔到哪个颜色层,通过点或线或块创作出精美绝伦的不朽佳作。
总之,绞胎、绞釉、剔花装饰技法有千年的历史,而绞胎技法技艺最具特色和工艺难度,失传多年,继承传统技艺、汲古创新纹饰装饰是绞胎瓷创作中的主要技法,纹饰的多样性研究成果将极大的丰富和开拓绞胎瓷创作空间,将为世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不朽的传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