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古董 > 鉴赏知识 > 长沙窑瓷器

长沙窑瓷器

来源:样子收藏网  浏览 3298

长沙窑是晚唐时期著名瓷器窑口,属于南方瓷器,代表陶瓷是青釉、绿釉、黄釉。在晚唐时期和宋代是重要的出口瓷器,因为长沙窑窑口位于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石渚湖一带,故又俗称铜官窑,古代也称为石渚窑。长沙窑大致兴起于“安史之乱”以后,至中晚唐发展到鼎盛时期,衰败于五代。
长沙窑胎釉特征明显体现在初唐时产品胎质较粗糙,欠坚硬,呈暗红色,有微微灰黄灰青色,釉层显薄,釉色青中发黄,有姜黄色倾向。唐中后期,胎色基本为深灰色或浅灰色,胎质较前坚硬精细,胎和釉粘结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瓷化程度已相当高。长沙窑的胎体,一般是粗厚的,和同时代的邢窑胎骨相比,相差很明显。釉色主要是青色釉,除此还有白釉和褐色釉等。青色釉中又分为青黄色和青绿色两种。釉质精细莹润。
长沙窑瓷器釉下彩绘以氧化铜、氧化铁做呈色剂,绿色是氧化铜,红色、褐色是氧化铁。氧化铁在釉下呈褐色,在釉上呈红色。
长沙窑釉下彩绘有两种。一是用彩色直接在坯胎上作画,然后加盖一层青釉在上,入窑高温煅烧而成;
二是先在坯胎上刻划出花纹,在其上施彩色,然后罩上青釉,最后入窑烧成。彩绘的色彩,常见有褐色、绿色、粉蓝色、褐绿色或白色等。
长沙窑在唐代创烧出的釉下多彩,打破了仅有釉下单彩的局面。虽然早在三国末年至西晋时期的越窑、湘阴窑就已生产有的青釉褐彩瓷器,且大部分是釉下点彩,但彩的份量比较轻,到北齐时虽有了白釉绿彩瓷器,但还是单色彩绘,且是涂抹装饰,并没有组成任何图案,长沙窑在唐代中晚期烧出了釉下褐、禄、红三色彩绘,并用彩绘组成各种图案或诗文来装饰器物。其中尤以褐绿彩最为普遍,
青釉褐禄彩莲花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胎呈浅黄色,壶流下的腹部用褐绿彩绘以莲花纹,两片荷叶衬托着一支盛开中的莲花。纹饰以绿彩绘枝杆、勾勒莲花轮廓,用褐彩绘花叶经脉纹络。褐绿彩绘呈色纯正鲜艳,虽寥寥数笔,但神态如生。
长沙窑的最大成就是彩釉上的突破,它在唐代创烧出了多种色釉和釉下多彩,从釉色上说有白釉、青釉、褐釉、黄釉、黑釉、红釉、绿釉等多种,一个瓷窑能同期生产八种以上的颜色釉实数绝无仅有,这不能说它不是创造了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不仅如此,长沙窑的工匠们还把各种色釉混在一起,通过窑变烧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尤以白禄两色窑变釉为多见,这类白釉绿彩器釉层比较厚,在焙烧时彩釉流动,相互渗透,形成自然的流动感。这种窑变釉它能给人们的视觉带来特殊的美感享受。

长沙窑窑址于1956年调查发现,1978年曾经进行过试掘,1983、1999年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对其进行了较大面积的考古发掘,出土比较完整的瓷器近万件。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江苏、浙江、广东、广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等12个省、国外有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等13个国家出土有长沙窑瓷器。特别是“黑石号”沉船上五万余件长沙窑的惊世发现,说明该窑既烧制当地人们普遍使用的日常用瓷、又是唐代生产外销瓷的重要窑口之一。
长沙窑属于青釉瓷器体系,其装饰手法多样,有刻花、划花、镂刻、堆塑、印花、贴花、绘花等。绘花最富创造性,在釉上和釉下绘出各种花纹。这种釉上彩绘不是在烧好的有白釉的瓷胎上绘彩,而是将釉施在坯胎上,待釉阴干之后,直接在上面作彩画,入窑煅烧,一次性完成。这种釉上彩绘一般是绘彩云、彩山、彩带、彩斑、彩树叶等纹饰,这种彩绘,由于彩、釉交融在一起,所以显得自然、生动、流畅,有水墨画淋漓尽致的生气。
长沙窑造型品种丰富,有盘、碟、碗、杯、洗、盆、瓶、罐、壶、枕、盒、文房用具、人物、动物、玩具等等,类别很多,式样繁杂。彩绘的纹饰常见有几何纹,如四方形、六方形、菱形、圆形等。还有云带纹、山峰纹之类,这种纹饰多用点彩而成,有的还绘成各种飞鸟、游龙、走兽、鱼纹、花卉、人物等。这些绘画,用笔简练,自然洒脱,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

 

 

上一篇:北宋瓷器官瓷

下一篇:定窑瓷器

更多关于 长沙窑瓷器 的信息